太湖位於長江三角洲的南緣,古稱震澤、巨渠,也稱蕪湖、李澤。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壹,排名第三,邊界為北緯30° 55 ' 40 " ~ 365° 438+0° 32 ' 58 ",東經65° 438+065° 438+09° 52 ' 32 " ~之間。
太湖面積2427.8平方公裏,水域面積2338.1平方公裏,海岸線長393.2公裏。它的西部和西南部是丘陵和山區,東部以平原和水網為主。太湖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濕潤,屬季風氣候。太湖河流眾多,港口眾多,河口眾多,有50多條主要河流進出。
形成原因:
1,胡飛理論
是大江大河的淤積導致了太湖的形成。長三角的太湖、陽澄湖、澱山湖等湖泊,原本都是與大海相連的大海灣。由於長江和錢塘江向東延伸並折回,部分海面被內海包圍,兩岸山川不斷註入,稀釋了內海的水,成為淡水湖。
2.結構理論
由於太湖地區地殼的新構造運動,太湖平原下沈,河流改道,荊溪河系東移,從斷陷盆地變成匯水盆地,逐漸變成幾個小的沼澤湖泊,再逐漸形成太湖。
3.氣象理論
在古代,幾千年的持續暴雨,有的年份年降水量甚至達到60億噸,太湖地區大量低窪地區年復壹年的積水,從而形成了今天的太湖。
4.風暴流理論
4000年至6000年前氣候異常,連續形成的大風暴流打著旋,數千年的狂風暴雨使太湖地區的淺水沼澤和窪地積水增多,水域面積逐日擴大,形成了太湖。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