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作為世界上兩個重要的汽車制造國,已經成為兩國經濟合作的重要領域之壹。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呈現爆發式增長。中汽協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達688.7萬輛,同比增長93.4%,市場滲透率達25.6%。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預測,2023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將達到10萬輛。
在3月29日舉行的中德(深圳)經濟論壇上,“新能源汽車”成為熱詞,多家企業透露造車新進展。在新能源汽車分論壇上,中德領先企業分享技術解決方案,探討新能源汽車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寶馬至少有6款新壹代車型將在兩年內投產。
“德國在汽車產業上有很大優勢,中德合作空間非常廣闊。”參加本次論壇的寶馬集團大中華區政府及外事副總裁吳燕燕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吳艷艷透露,公司目前的戰略主要在電氣化、數字化和可持續發展方面。在電動化領域,寶馬今年將有11款車型來到中國市場。這些車型上市後,未來兩年將有6款新壹代車型投產。
寶馬集團2023年召開年度財報會議,首次透露新壹代車型的產品規劃:率先量產車型,2025年下半年開始量產,未來24個月至少投產6款車型。根據計劃,寶馬集團將從2025年下半年開始生產新壹代車型。2023-2024年,將率先發布創新純電動寶馬i5、創新純電動寶馬iX2、創新純電動寶馬i5旅行車。
寶馬集團預測,到2030年,純電動汽車將占集團全球年交付量的50%以上,預計在全球市場實現累計交付超過654.38+00萬輛純電動汽車。
寶馬集團預測,到2030年,純電動汽車將占集團全球年交付量的50%以上,預計在全球市場實現累計交付超過654.38+00萬輛純電動汽車。
深圳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機遇巨大。
在中德(深圳)經濟論壇新能源汽車分論壇上,深圳航盛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紅表示,深圳發展環境好,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大。
壹是新壹代信息產業基礎雄厚,具有實現網絡通信和交通設施深度融合的天然優勢;二是產業鏈逐漸完整。“深圳建設了羅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園,促進了頭部企業提升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的創新R&D能力,促進了大數據、AI、5G等產業技術的融合,正在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圈。”楊紅說。三是法律法規不斷完善。《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是全國首個對自動駕駛汽車進行立法的地方性法規,使深圳成為全國自動駕駛汽車發展的高地。第四,創新潛力巨大。“政府鼓勵在出行、物流等綜合交通領域進行多場景、多樣化的應用開發,為智能網聯汽車市場開辟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楊紅說。
制定權威的動力電池碳足跡標準
欣旺達電子有限公司副總裁梁瑞在中德(深)經濟論壇新能源汽車分論壇上做了題為“動力電池低碳發展的挑戰與對策”的主題分享。據梁瑞介紹,根據某咨詢機構的研究,2022年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為680GWh,由此造成的排放量約為4080萬噸至81.2萬噸。
“動力電池低碳發展是大勢所趨。”梁瑞建議,應開發中國電池行業碳足跡數據庫和碳核算軟件,制定權威的動力電池碳足跡標準,支持相關標準和國內認證機構與國際接軌。同時建議加強碳足跡認證,制定系統的動力電池低碳管理方案,幫助實現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