羨慕嫉妒恨!我在世界上最好的谷歌食堂做過廚師。2008年,在美國工作的中國廚師林競君有幸在谷歌總部擔任廚師,見識了“世界最佳食堂”的魅力。在崇尚創新和發明的谷歌廚房,林競君整天沈浸在技能的海洋中。如今,他不僅是壹個很棒的廚師,還晉升為助理廚師,年薪60萬。
走進“世界上最好的食堂”
林競君30歲了。他8年前從廣州壹所技校畢業,2006年經人介紹在加州開了壹家中餐館。壹年後,為了在高檔西餐廳做廚師,拿更高的工資,他在高檔烹飪學校學習了壹年,學會了做西餐。完成學業後,他進入矽谷的壹家西餐廳,成為壹名高級廚師。
2008年,林競君讀了壹本名為《食物2.0:谷歌前行政總廚的秘密》的烹飪書。這本書的作者查理·也斯是谷歌的第壹任廚師。從65438到0999加入谷歌,成為公司第56名員工。在公司兩位老板的巨額預算支持下,查理將谷歌食堂打造成了矽谷乃至全球最好的食堂,公司內外粉絲無數。2005年,查理離開公司自己創業,壹度引起谷歌員工的恐慌,並引起了《紐約時報》的關註。
在這本書裏,林競君了解到谷歌非常重視員工的夥食,每年花費8000萬美元在“吃”上,讓廚師們在最輕松的環境裏使用最好的食材,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才華,做出最好的飯菜。所以在崇尚自由的谷歌,不僅食堂裏有數不清的美食,所有的辦公室甚至走廊裏都擺滿了食物,而且全部免費...
正因為如此,谷歌員工異常高興。在《福布斯》雜誌評選的“美國最佳雇主”榜單中,谷歌排名第壹。谷歌副總裁瑪麗莎·梅耶爾(Marissa Mayer)甚至開玩笑說,“我告訴我的兩位老板,即使他們不給我發工資,我也會每天來上班。”事實上,有三分之壹的谷歌員工承認,正是公司食堂精致的食物和愉快的用餐環境讓他們選擇留在公司。
這些介紹深深打動了林競君。他開始關註谷歌的招聘信息。
2008年7月,谷歌的副主廚德西蒙被新成立的社交網絡公司臉書挖走。不僅如此,德西蒙成為臉書廚師後,還從谷歌挖走了30名廚師。谷歌別無選擇,只能在全球公開招聘30名新廚師。
根據谷歌提供的招聘條件,應聘者必須從事廚師工作3年以上,至少有1年在星級酒店或高檔西餐廳的工作經驗,還必須掌握除英語以外的至少壹門語言。除了這些“基本門檻”,更重要的是要精通100多種美食的做法,要能做出幾道好菜。當然錄取後的工資是很高的,看具體職位和業務能力,月薪在5000 ~ 10000美金之間。
看完這些信息後,林競君非常興奮。他符合所有要求!於是他迫不及待地投了簡歷。壹周後,林競君收到了面試通知。
2008年8月,林競君來到位於加州山景城的谷歌總部進行面試。為了籌備這次大規模的廚師招聘,谷歌專門成立了“廚師招聘委員會”,由1名主管餐飲的副總裁、1名行政總廚、3名副廚師長和5名員工代表組成。這10位考官來自美、歐、亞、非六個國家,飲食文化和個人口味各不相同。申請者必須打動其中壹半以上的人,才有可能最終被錄取。
在問答環節,有考官問他:“妳會做什麽?”林競君在這之前做了很多準備,然後他慢吞吞地回答:“我在中國學的是烹飪專業,中國八大菜系我都會做。來到美國後,我去烹飪學校學習如何烹飪西餐。除了最好的美國西餐,我還會法國、英國、意大利、俄羅斯的西餐,對東南亞菜和地道菜也略知壹二。”
考官看到他對各種菜品和壹切都很熟悉,不禁點了點頭。另壹位考官問:“妳為什麽要申請這份工作?”林競君再次談到了侃侃:“我之前看了很多關於谷歌的資料,我發現自己就像第壹廚師查理壹樣。我覺得做出來的菜能讓人發自內心的喜歡和開心,是壹個廚師的最高境界。所以我特別喜歡和人交流,努力了解他們的需求。如果公司有中國員工,我相信他們會很喜歡我……”
林競君的精彩回答獲得了10名考官的壹致肯定,他成功進入了最後壹輪考試——烹飪壹道最拿手的菜。
進入廚房後,林競君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這是壹個600平方米的巨大廚房,中間有壹條通道,兩邊是幾十個面積相等的廚房區域。每個廚房區的功能都不壹樣,有的用來做西餐,有的用來做中餐,有的用烤箱做面包蛋糕。廚房的盡頭是壹個100平米的冷庫,還有壹個門,用來把食材搬運到外面。
林競君被帶到冷庫,他想在那裏從堆積如山的分類原料中挑選自己想要的食材,做出獨壹無二的特產。經過壹番考慮,他決定打造壹道涵蓋中西特色的菜肴——“水立方”法式鵝肝。因為北京正在舉辦第29屆奧運會,奧運會的標誌性建築之壹就是水立方。而法國鵝肝則因其食材昂貴、烹飪難度大、口感好,被歐洲人列為“世界三大美味”之壹。林競君在美國廚師學校的時候曾經學過上百次做這道菜,他已經完全掌握了這道菜。
經過壹個小時的烹飪,林競君的“水立方”法式鵝肝就做好了。考官們看到這道菜,立刻被林競君獨特的創意所吸引。他們品嘗後發現鵝肝細膩滑嫩,香而不腥,入口即化,非常地道。所以,毫無例外,他們給了林競君壹個“是”!
不創新,就給我死。
2008年9月,林競君正式加入公司。因為谷歌總部有近140名廚師,分成幾個部門,比如中餐部、西餐部、穆斯林部、糕點部。林競君被分配到中餐部,因為她來自中國。但由於公司中國員工不多,中餐部不到10人。看到他被分配到壹個小部門,又回到中國做廚師,然後才開始學做西餐,林競君有點不高興。
然而,讓林競君欣慰的是,大多數新廚師只是被指定為助理廚師,而他和其他少數人則因為在面試中的出色表現而被直接指定為廚師。
當然,谷歌廚師也不是那麽好當的。廚師的水平基本上是由廚藝決定的。公司每年都舉行烹飪比賽。除了來自總部的廚師,還有來自全球各分店的行政總廚,評委是總部的“烹飪評審委員會”。成員包括公司分管副總、主廚、副廚和員工代表,連廚房部長都沒有資格參加。這說明審查是嚴格的,也是公正的。
林競君的頂頭上司老朱是個五十多歲的中國人。他在美國做了20年廚師,在谷歌工作了7年。他是查理成為主廚後招募的第壹個中國廚師,資歷很老。林競君上班的第壹天,老朱對他說:“谷歌的氛圍很輕松,人與人之間很平等。任何部門的員工都可以直接給出自己的意見,甚至和老板辯論。但是在廚房,妳不能混淆等級。每個人的位置都是靠自己的廚藝拼出來的。如果妳有本事,妳可以得到我的位置。如果不行,妳必須聽我的安排……”
林競君發現,除了廚師,谷歌員工真的是自由平等的,這從餐廳的設置就可以看出來。公司有13餐廳,但只分為中餐區、西餐區、沙拉區、現做區等不同的用餐區,並沒有像很多大公司壹樣分為員工用餐區、經理用餐區、老板用餐區。只要在同壹個用餐區吃飯,無論是普通程序員還是公司老板佩奇和布林都坐在同壹張餐桌上,吃著同樣的食物。
因為谷歌總部有幾萬名員工,而且所有員工都要在公司吃午飯,相當壹部分員工也在公司吃早餐和晚餐,廚師每天要準備近2萬份食物,每個廚師平均要烹飪大約140份食物,非常繁重。
起初,林競君認為在中文系會輕松壹些,因為公司裏的中國人很少,所以不需要做太多的中國菜,而且中國菜壹般都是“大鍋飯”和“大鍋菜”,不像西餐需要壹個壹個地分好才能端上餐廳。但他很快發現,他們每天的工作量都不小。首先,許多外國人喜歡吃中國菜。第二,中餐食材豐富,烹飪方法復雜。連廚師都要自己洗菜切菜。壹天下來,他會從早上5點忙到下午6點,接受10多個小時的煙熏火燎的考驗。
讓林競君不舒服的是,作為著名的高科技公司,谷歌極其崇尚創新,這種“不創新,毋寧死”的理念延伸到了廚房。谷歌大廚規定,每家餐廳每天必須推出至少壹道新菜。因為中餐部人少,落到廚師身上,每個人每周至少需要貢獻壹款新品。雖然林競君是新來的,但老朱也要求他每周至少開發壹道新菜。
兩個月前,因為不知道工作人員的口味和愛好,也不知道哪些菜是同事做過的,林競君只好把自己會做的幾千道中國菜寫下來,讓老朱把中餐部廚師沒做過的菜挑出來,再做壹樣的。每壹道菜做出來後,都需要老朱和其他同事壹起品嘗和點評。大家同意後,就可以送到餐廳給員工吃,否則就要改進。如果幾次改進還是失敗,這道菜就只能廢棄了。
除此之外,谷歌廚房還有很多奇怪的規定,比如:在谷歌做壹道菜用的油不能超過外面餐館做同樣壹道菜用油的二十分之壹;而味精是禁止的,只能用天然香料。在森林推出新菜的過程中,有十幾道菜因為用油過多或者需要用味精而被朱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幸運的是,因為林競君剛來美國幾年,他列出的許多菜肴在他來美國之前就出現在中國大陸了。在美國多年的中文系同事不會做,谷歌員工也沒嘗過。因此,他推出的新菜品很大壹部分受到了員工的歡迎,其中有兩款被評為“當月最受歡迎菜品”。
原來,該公司建立了壹個內部網站,名為Foodback。每壹道新菜開發出來後,都會放在網上供員工反饋和評論,每月評出5道最受歡迎的菜。這些經典菜品不僅會成為常見菜品並被頻繁使用,還會被世界各地分店的廚師分享和借鑒。而那些反響壹般的菜,可能就“打入冷宮”,再也不做了。
此外,谷歌員工還在公司開發的社交網站Google+上成立了專門的小組,在線討論菜單的制定、開發和創新。這裏那些工程師的討論,往往能給廚師們帶來很多啟發。
這種濃厚的創新互動氛圍極大地激發了廚師們的創作熱情。他們在按規定開發新菜品的同時,也積極投身於食品研發的技能海洋。這已經成為他們作為這家創新公司廚師的自覺追求和職業使命。正因如此,在壹般的餐廳,廚師,尤其是主廚和大廚,每隔幾年就會更換壹次,以保證新的口味,而在谷歌,只要能不斷推出新的菜品、菜品和口味,所有的廚師都可以做到永遠。
3年成為“廚師長助理”
到2009年6月5438+10月,所有進口新菜全部完成,林競君開始了真正的“創新之旅”。此時,他對谷歌廚房文化和員工口味有了深刻的把握。但為了在第壹次做新菜時壹炮而紅,他還是做足了功課,光準備材料就花了壹個星期。最後他做了壹道菜,叫“什錦特色烤鴨”。
這道菜是在北京烤鴨的基礎上改良而成,融合了廣東烤鴨的做法,但選料是南加州出產的雛鴨,肉質鮮嫩。制作方法如下:將洗凈的小鴨子放入鍋中,腌制30分鐘,取出,沖洗幹凈,加入鴨鹽使表面和內腔均勻鋪開,低溫腌制8小時,取出洗凈的表面,將開水澆在小鴨子身上,直至皮膚繃緊,吸幹,掛皮水,晾幹5小時。然後將小鴨子放入烤箱,用中火慢烤20分鐘,再用烤後的余溫繼續烤10分鐘,讓鴨肉中的水分繼續受熱蒸發。最後放入鍋中,加入色拉油加熱至六七成,再倒入油分4次,至紅潤酥脆即可出鍋。
這款烤乳鴨推出後,立刻成為Foodback上點贊率最高的菜品,還被評為月底“最受歡迎的菜品”。令驚訝的是,谷歌中國分公司的行政總廚薛在網上看到後,專門打電話向景取經,將這道菜端上了中國員工的餐桌。因為這為中餐部爭得了榮譽,老朱很高興,在部門會議上給了景壹個高規格的獎勵。
得到肯定,林競君很滿意。從那以後,為了做出更受歡迎的食物,他每天都沈浸在研究食物的世界裏,興致勃勃。只要壹有時間,他就會去網上搜集新的食譜,嘗試改進。逢年過節,他還會獨自去加州的大中型餐廳品嘗各種中餐,以博采眾長。此外,他還廣泛結交公司的工程師,了解他們的飲食習慣,並向他們收集私人食譜。
林競君曾在交流中了解到,許多外籍員工對中國烹飪中雕刻精美的造型藝術菜肴感興趣。所以他決定在菜的形狀上下功夫。經過構思,他把綠蘿和胡蘿蔔雕刻成美麗的花朵和美麗的蝴蝶。那些在水裏泡了壹整天的“花”和“蝴蝶”端上桌後,栩栩如生,水靈靈的,看著賞心悅目,大受外國人歡迎。此後,他將這種藝術發揮到了極致,先後開發出壹系列“中國風”的花卉造型、動物造型的雕刻食品,甚至連早上的粥也被做成“花粥”系列。
2009年底,林競君還利用回國過年的機會,帶去了大量在美國買不到的食材,比如豆腐、豆芽等。沒想到,這些中國家常菜,到了谷歌總部的食堂,立刻成了大家爭相搶奪的美味。2010年5月,為了備戰谷歌廚師大賽,林競君還回國,到江蘇向“中國廚藝大師”、“河豚之王”周長順學習河豚的制作方法。憑借這項獨特的技能,他贏得了廚師比賽的年度冠軍,並引起了公司首席廚師艾維的註意。
艾維非常欣賞林競君的才華,提拔他為中餐部第二廚師。三個月後,他被調到西餐部鍛煉。
西餐部是谷歌總部廚房裏最大的部門,人才濟濟。為了在這裏揚名立萬,林競君結合自己烹飪中餐的經驗,將中餐烹飪技術加入西餐中。比如西餐講究烤,他就適當加了燉、煎、蒸。有壹次,他在做美式烤三文魚的時候,加入了“蒸”的手法,使得這道菜比其他的更軟更美味,受到了大家的歡迎。成功後,他與糕點師合作,推出了涵蓋中西的提拉米蘇滾雪球,顛覆了傳統的提拉米蘇滾雪球的單壹風格做法。
從那以後,他開始運用自己的想象力來烹飪美味的食物。在繼續開拓中西飲食實踐的同時,他還融合了美式、法式、意式西餐風格,做出了吸收百家之長的獨特西餐。慢慢的,他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烹飪風格,大膽的用自己的風格去塑造食客的口味。
2011年9月,鑒於林競君的出色表現,經“烹飪評審委員會”批準,他被提拔為廚師長助理,並擔任艾薇的助理。
2012,景俊森林又增加了壹項工作——“存菜”。因為西餐用料比較貴,廚師有時候會因為不小心把沙拉醬調錯而面臨食材的浪費。這個時候,林競君會幫助他們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把做錯或做不成功的菜加工成美味。這是西方廚師的最高境界。
憑借不懈的努力和高超的廚藝,林競君現在月薪8000美元,年薪60萬元。去年,他在公司附近買房買車後,還交了壹個漂亮的美國女朋友,準備今年結婚。
“好風助我以其力達青雲。”從林競君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發現,壹個好的平臺可以對壹個優秀的人的發展起到無限的“放大”作用。如果不是在谷歌的“世界最好的食堂”裏開闊了眼界,恐怕林競君這個“打工仔”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讀者朋友,如果妳有機會找到更好的平臺,千萬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