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壹批重大項目取得早期收獲。雅加達-萬隆高鐵、瓜達爾港、中俄原油管道復線等壹批重大項目實現早期收獲,21世紀數字絲綢之路建設有序推進。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超過8000列,到達歐洲14個國家和42個城市。
第三,貿易和產能投資合作不斷深化。我們與沿線國家的貨物貿易超過5萬億美元,我們的對外直接投資超過700億美元。在沿線國家建設了7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超過27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20多萬個就業崗位。
第四,金融服務合作得到加強。絲路基金已簽約19個項目,承諾投資70億美元,支持項目涉及總金額800億美元。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和商業銀行正在加大支持“壹帶壹路”建設的力度。
第五,人文交流逐步擴大。發起成立“壹帶壹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倡議,與60多個國家簽署文化合作協議。在“壹帶壹路”框架下,雙向旅遊交流規模超過2500萬人次。
擴展數據
作為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壹帶壹路”以經濟走廊理論、經濟帶理論和國際合作理論創新了21世紀的經濟發展理論、區域合作理論和全球化理論。壹帶壹路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超越了馬歇爾計劃、對外援助和走出去戰略,為21世紀的國際合作帶來了新思路。
比如“經濟帶”概念就是區域經濟合作模式的創新,其中經濟走廊——中俄蒙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等。,以經濟增長極輻射周邊地區,超越了傳統的發展經濟學理論。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概念不同於歷史上出現過的各種“經濟區”、“經濟聯盟”。與以上兩者相比,經濟帶具有靈活性高、適用性廣、可操作性強的特點。所有國家都是平等的參與者。本著自願參與、協調推進的原則,弘揚古絲綢之路精神。
人民網-去年的壹帶壹路論壇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