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從壹個小型電子企業成長為上市公司。在他們發展壯大的背後,離不開好的國家政策的支持。尤其是稅改以來,稅收優惠越來越重,納稅服務越來越紮實,企業的‘幸福指數’越來越高。”談起企業的發展歷程,傅紅玲感慨萬千。她說,在稅務“專家服務團隊”的精準幫助下,2020年,江蘇易雲電氣享受了21.93萬元企業所得稅優惠、502萬元出口退稅、41.2萬元社保減免...“真金白銀”壹下子激活了易雲電氣的“智造”潛能,加速了企業產品的智能化研發進程。
傅紅玲表示,稅負的減輕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困難,使企業能夠更加專註於業務發展,不僅有效激發了民營經濟的發展動力,也對保障居民就業、保障基本民生、保障市場主體發揮了積極作用。
成本降低,負擔減輕,減稅的春風激活了實體經濟的“春水”。企業發展信心得到有效增強,轉型升級意願更加強烈。傅紅玲說,減稅降費後,她打算把省下來的資金再投資到R&D,同時也要用政府的“大禮包”惠及企業員工,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讓員工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做好企業稅費的‘減’法,是增強市場活力的‘加法’。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本力量,既是吸納就業的‘蓄水池’,也是最終產品和服務的‘螺絲釘’。”傅紅玲坦言,要進壹步攪動中小企業創新這壹池“活水”,需要通過實施細化的減稅降費政策,激發中小企業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