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建築鋼結構行業進入洗牌階段了嗎?

建築鋼結構行業進入洗牌階段了嗎?

建築鋼結構行業全面進入洗牌階段的具體內容是什麽?下面仲達咨詢為您解答。

然而,隨著“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的深入,以及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鋼鐵蛋糕”依然“逆風飛揚”,炙手可熱,但能源、土地資源等問題依然客觀存在。只有迅速清除這兩個“障礙”,鋼企才能獲得更大的蛋糕份額。於是,越來越多的鋼結構企業將目光投向了西部、華北等資源豐富的地區,用自己的擴張或收購等實際行動展示了爭奪市場份額的決心和勇氣。同時,這些行為客觀上加劇了鋼結構行業競爭的不斷升級,推動中國鋼結構行業進入洗牌階段。2004年以前,我國鋼結構企業分布區域比較穩定,主要分布在五大板塊,分別是上海板塊、蘇杭板塊、天津板塊、粵閩板塊和北京板塊。但今年以來,鋼結構企業跨區域、規模化擴張愈演愈烈,逐漸打破舊格局。在華北地區,北京海達爾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順義建設了華北地區最大的鋼結構生產基地。年產能8萬噸,鋼構件產量居華北第壹。同時,在原有大規模擴張的基礎上,杭蕭還宣稱其河北子公司將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鋼結構生產基地,年產值達20億元。在中南地區,長沙三元鋼構正在建立湖南省最大的鋼結構制造企業,填補了湖南鋼結構制造業不大的空白,號稱鋼結構龍頭。在西部和東南部,7月中旬在四川新津縣簽署協議,正式投資3億元建設鋼結構基地,號稱建成後將成為西部最大的鋼結構基地。在華南地區,精工鋼結構公司在交通便利、投資環境優良的廣東從化征用了300畝土地,在華南地區建設了生產基地。在西北,新疆建工在烏魯木齊成立新疆建工鋼結構有限公司,年產能7萬噸,號稱將成為烏魯木齊乃至西北最大的鋼結構企業。與此同時,首鋼第十建設有限公司和大唐鋼結構有限公司在Xi安設立了鋼結構工廠,該工廠也被稱為西北地區最大的鋼結構企業。在華中地區,武漢壹冶鋼結構中心在陽邏經濟開發區開工建設,總投資6543.8億元,面積26萬平方米。預計明年1月建成投入運營。建成後可生產各類鋼結構6萬噸,年產值超過3億元,將成為華中地區最大的鋼結構制造基地。葉儀鋼鐵還宣布,將與美國巴特勒公司合作發展輕鋼生產,並將按照巴特勒公司的運營模式和質量要求建設專用輕鋼生產線,成為其在華中地區的制造基地。在華東地區,臺灣省“中國鋼結構”公司投資新臺幣2.7億元在昆山區興建鋼結構工廠。壹時間,各路“諸侯”紛紛使出渾身解數,投入巨資追求“大規模”,以求稱霸當地鋼結構行業。“野心”足以窺壹斑。這也預示著中國鋼結構行業五大板塊的舊格局即將瓦解,取而代之的將是大型企業分布在中國各地區的新格局,更有利於中國鋼結構的發展。而且鋼結構企業在新格局下的運輸成本將大大降低,這將進壹步降低鋼結構行業的總成本,因此非常有利於鋼結構企業的市場拓展。但對於布局不合理的鋼結構企業來說,這種新格局可能是壹個很大的沖擊——高昂的運輸成本可能會降低其競爭力,不利於其市場拓展。再者,如果它的市場不能在全國範圍內得到有效的拓展,就很難體現出它的規模優勢,進而也很難有價格優勢。如此下去,其原有市場將逐漸萎縮,並可能導致企業消亡。當然,從競爭的角度來看,其激勵程度必然會與日俱增,很有可能出現各大諸侯“攜手作戰”的情況。與此同時,國外企業也加快了搶占中國鋼結構市場的步伐。比如今年bluescope Steel(原名必和必拓鋼鐵)成功收購Butler制造集團。巴特勒制造集團是全球領先的預制鋼結構制造商和供應商,2003財年的銷售收入約為7.962億美元。從戰略上講,bluescope Steel和Butler的合並將使其成為國際鋼結構和預制鋼結構領域的重要參與者。博世鋼鐵有自己的長期發展戰略——增加其高附加值產品的比例,以便為客戶提供優秀的鋼鐵解決方案,尤其是建築行業——這是博世鋼鐵的特點。巴特勒的分支機構正好在bluescope Steel的全球企業分布範圍內,這意味著巴特勒可以向bluescope Steel在東南亞、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客戶推廣其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在中國,此次收購為博思科鋼鐵直接進入中國預制鋼結構領域並加速發展提供了壹條捷徑。同時,兩者的結合也將為客戶提供更廣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並將進壹步提升bluescope Steel作為全球領先的金屬塗層鋼板、彩色鋼板和成型鋼板供應商的競爭力。在中國,巴特勒是預制鋼結構建築市場無可爭議的領導者,擁有強勁穩定的銷售收入,顯示出巨大的盈利能力和發展潛力。加上bluescope Steel原有的兩家子公司,合並後的Butler將擁有6個生產基地,50個銷售辦事處,約65,438+0,200名員工。這必然會大大降低巴特勒的整體運營成本,提升其綜合實力,增強其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對中國鋼結構企業構成更大的威脅。鋼結構行業被認為是朝陽產業,前景廣闊。因此,許多上遊鋼鐵企業也紛紛而來,決心從中“分壹杯羹”。如馬鋼鋼結構2002年建成投產,當年產值654.38+0.2億元,2003年產值0.2億元。2004年5月,馬鋼投資7000多萬元建設了第二條鋼結構產品生產線。生產線占地170畝,建築面積23000平方米,年產能30000噸,將於今年年底投產。同時,在過去幾年的基礎上,寶鋼今年正在做旗下鋼結構品牌的整合,將旗下冠達爾、大同、寶成等鋼結構品牌統壹在“寶鋼鋼結構”的品牌下,依托“寶鋼”的品牌優勢,提升自身鋼結構企業的綜合優勢。而且寶鋼明確提出寶鋼鋼構要成為國內綜合實力第壹的鋼結構制造企業。同時,2004年寶鋼鋼結構年產量將從654.38+20萬噸增加到654.38+80萬噸,2006年增加到44萬噸,2065.438+00年增加到55萬噸。這種發展戰略值得其他鋼企深思。

此外,萊鋼、首鋼等鋼企也加大了向鋼結構行業的延伸。比如,近日,首鋼集團旗下的首鋼建工集團與北京壹家民營企業合作建設年產5萬噸的鋼結構加工基地,近日投入試加工。這使首鋼集團鋼結構工業加工能力從每年3萬噸提升到8萬噸的新水平,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鋼結構加工企業。由於上遊企業可以輕易獲得原鋼結構企業在勞動力、業務流程等方面的競爭優勢,並擁有原鋼結構企業難以具備的綜合采購優勢,因此必須對原鋼結構企業的競爭優勢進行“改寫”,即整合現有資源,鞏固現有競爭優勢,創造新的競爭優勢,否則只能被市場拋棄。順帶壹提,原有鋼結構企業的品牌優勢要下大力氣鞏固,因為技術可以模仿,可以高薪聘請人才,但品牌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不是“壹蹴而就”的。至於什麽是企業新的競爭優勢,筆者認為要看企業的實際情況。下遊“被迫”,利潤縮水。看著上遊企業更高的利潤,許多房地產開發商開始了“暖心之旅”,紛紛采取措施盡快進入“鋼結構行業”的大門。2004年初,浙江開元旅遊集團投資3億元,收購800多畝土地,強勢進軍鋼結構行業,並高調宣稱要打造國內壹流的高科技R&D、鋼結構制造加工中心。值得思考的是,開元旅遊集團旗下的杭州開元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隨著國家對鋼結構建設重視程度的提高和人們意識的轉變,未來的建築將全面與國際接軌,鋼結構將在更大範圍內被采用。另外,開元集團也從事酒店行業,集團內部自然會有更大的需求。這些需求可以由自己控制的鋼結構公司來滿足。無獨有偶,上海綠地集團采取控制上遊企業的方式進行“反向”,即從寶鋼股份手中收購寶鋼建設60%的股權,獲得寶鋼建設的控股權。綠地方面表示,綠地集團將為寶鋼建設創新管理體制和企業機制,拓展綠地集團產業鏈,促進綠地集團做強做優多元化發展目標的實現。事實上,成功收購寶鋼建設是綠地集團未來發展的絕對保證。寶鋼現有總資產5.4億元,其總承包、設計、專業施工融為壹體的綜合性建築安裝施工,擁有冶煉工程總承包、建築工程總承包、鋼結構工程專業承包、窯爐工程專業承包等四項國家壹級資質,這是綠地集團這個快速發展的房地產企業所需要的,也是寶鋼建設充分發揮專業領域的舞臺。

眾所周知,建築鋼結構行業的招標非常看重公司的“經驗”,即如果沒有類似的工程業績,鋼結構公司很難中標大項目。上面說的“開元”和“綠地”,正好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資源,豐富自己的“經驗”,以便在未來的重點項目競爭中“脫穎而出”。這對原有的鋼結構公司構成了威脅。而且,如果原有的鋼結構公司不能在短時間內提升自身檔次,快速變強,抓住行業發展的機遇,那麽它們的生存時間很快就會到期。更關鍵的是,迫使下遊企業充分整合產業鏈資源,獲得更多優勢和發展動力,同時使鋼結構行業利潤更加透明,帶動鋼結構行業利潤加速“縮水”,迫使鋼結構企業想方設法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經營效率,否則只能“脫水”而死。這類似於國內日新月異的家電行業,國美、蘇寧等零售巨頭“倒逼”家電供應商,迫使電廠廠商提高效率,降低產品出廠價,從而優化整個供應鏈的運作效率。而且這種自下而上的“逆向”效率,打破了“效率由制造企業單獨決定”的局面,不僅符合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而且具有更大的普適性。因此,現有的建築鋼結構企業必須充分認識到這壹點。“從精到強”vs .“從大到強”然而,2004年7月,在鋼結構企業壹片“諸侯割據”、“外企搶檔口”、“入侵”、“倒逼”的聲音中,超峰鋼鐵放棄自身規模,全面實施“精品文化戰略”,立誌做“中國精品鋼結構第壹品牌”。事實上,從2003年4月,超峰鋼鐵就率先在鋼結構行業刮起了壹股“精品颶風”,號召中國鋼結構企業重視質量,打造精品工程。事實上,除了超峰鋼構,寶鋼鋼構和管家也走“由精到強”的路線,擴張步伐相對緩慢。東南網架、杭蕭、精工鋼構、首鋼鋼構、萊鋼鋼構、馬鋼鋼構走的是“由大變強”的路線。我們知道,在企業競爭中有壹個“三大法則”,即自然發生的競爭力量(如果它們在沒有政府過度幹預的情況下運作)會在幾乎所有成熟市場中創造出相同的市場結構——在某個集團中,三個最重要的企業以各種方式相互競爭,它們提供廣泛的相關產品和服務。換句話說,市場競爭的結果是,壹個行業將由三家占據主要市場份額的領先公司控制,其余的將是鎖定該行業特定目標市場的“專家公司”。鋼結構行業也不例外。但目前國內有影響力的鋼結構企業超過100家,與“三大規則”中“三家公司”的目標相差甚遠。也就是說,市場成熟後,90%以上的鋼結構企業都將在劫難逃。因此,結合以上分析,不難看出,我國建築鋼結構行業已經全面進入洗牌階段,建築鋼結構企業總體上在向兩個方向發展,壹是快速擴張,向“做大”方向發展,二是註重“練好內功”,向“做精”方向發展。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

  • 上一篇:技術入股協議怎麽寫?
  • 下一篇:焦點科技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