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長江、揚子江畔美麗沙洲上的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正在蓬勃發展。享有中國“造船工程師搖籃”美譽的江蘇科技大學和經濟實力雄厚、高度重視教育的全國文明城市張家港市攜手校地,共繪高等教育藍圖。經過十余年的實踐探索,學校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發展思路和創新的合作辦學機制。壹所符合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充滿活力的高等學府正在崛起。在這裏,知識與能力、視野與素養是不變的追求,特色與品牌、開拓與創新是永恒的主題。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前身是江蘇科技大學南徐學院(創建於2002年)。2012年6月,經教育部、江蘇省教育廳批準,正式更名為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遷至江蘇省張家港市。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是由張家港市人民政府(由張家港金誠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代理)、江蘇科技大學(負責學校管理)投資建設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獨立學院)。學院位於全國文明城市張家港市北部科教新城沙洲湖畔,總投資11億元,總建築面積約27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學風濃郁,象征著熱情和友誼的香樟樹隨處可見,隨著書聲成為森林。學校的承辦單位江蘇科技大學是教育部重點建設的壹所特色鮮明的普通高等學校。是江蘇省重點高等學校,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優秀院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學校依托江蘇科技大學雄厚的實力,采用新機制、新模式辦學,與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張家港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協同發展,實行“三位壹體”管理模式。“植根張家港,面向全江蘇,服務長三角”,學校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加快建設壹所學校聲譽好、人才培養質量高、科技創新能力強、在當地有影響力的高水平、有特色的應用技術大學。,學校設有船舶與建築工程學院、機電與動力工程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院、商學院、公共教育學院等6個二級學院,設有船舶與海洋工程、機械設計與制造、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冶金工程、金融管理等25個本科招生專業。學院將向完成學業並考核合格的學生頒發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畢業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學士學位證書。學校始終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不斷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潛力、創新能力和國際視野的綜合應用型人才。學校面向全國招生,在校生6000余人,畢業生就業率每年保持在96%以上。學校堅持每年在新生中選拔設立“綜合改革實驗班”。“綜合改革實驗班”的招生依據是學生的高考成績。入學後由學生自主申請,結合數學、英語考試成績,綜合評定錄取。“綜合改革實驗班”有工程技術、信息科學和商科三類,還有國際合作班。學生進入實驗班後,按大學科進行培養,符合條件者優先進入大學科。在管理模式上,實驗班推薦“書院制”模式,分班組織,集中管理,實行“雙導師制”。按照壹年級通識教育、二年級專業培養、三四年級相應專業培養的模式,利用學校優質教育教學資源,采取研究型教學模式和靈活管理模式,加強教育、培訓和監管,為學生繼續教育和出國留學提供良好條件。學校堅持“人才強校”戰略,建設了壹支特色鮮明、專兼職相結合的高水平教師隊伍。目前,學校1/5的專任教師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1/3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學院現有研究生導師30余人,充分依托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和工業技術研究院開展研究生培養。目前在校學習和研究的碩士研究生約100人。目前,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江蘇省高校“藍色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4人。CSSC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1人,江蘇省“雙創計劃-雙創博士”1人,“江蘇省汽車工程學會首席專家”1人,揚州市“綠色楊進峰計劃”創業領軍人才1人,泰州市“雙創”人才1人。入選張家港“香港城市人才計劃”10高層次人才緊缺。* * * 7名教師獲省級專業學科講座競賽二等獎及以上,其中壹等獎2名;9名教師在校級演講比賽中獲得二等獎及以上,其中壹等獎3名。學校堅持服務社會的辦學定位,逐步形成了立足張家港、服務長三角的政產學研社會服務體系。學校與張家港市人民政府及多家企事業單位開展了全面的產學研合作。2012年6月,張家港市人民政府與江蘇科技大學簽訂協議,共建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和張家港工業技術研究院,張家港市人民政府計劃分三年為研究院投資3000萬元。2013學校與江蘇永剛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校企戰略合作協議,設立400萬“永剛獎學金”。截至目前,學校與張家港共建了16省級研究生工作站、11研發中心和工程技術中心,與20多家企業和行業協會簽訂了全面合作協議。學校堅持走國際化辦學道路,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韓國、加拿大、法國等20多個國家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與美國底特律梅西大學、倫敦商學院、法國商學院等高校聯合舉辦合作項目。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終身教育”的教育理念,堅持打造“先進思想引領青年、高雅文化塑造青年、多元領域培養青年、優質平臺服務青年”的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努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勵誌教育、助學、獎學基金、創業扶持等完善的激勵政策對優良學風建設形成了有力支撐,高水平的校園文化和科技活動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平臺。學生在校園文化藝術節、誌願服務、各種省級以上學術競賽中多次獲獎。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創業實踐等活動,拓寬了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強了大學生的能力。學校團委被命名為“江蘇省五四紅旗團委”。漫步在美麗的校園裏,壹陣輕柔的微風吹在妳的臉上,伴著悠揚的音樂;雄渾的碑文,鐫刻著艦魂不息的精神;成蔭的桂花林記錄了蘇聯技術人員對HKUST的不懈追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將立足當下,放眼未來,在與時俱進中抓住新的發展機遇,在激烈的競爭中提煉辦學特色,努力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的應用技術大學!,招生代碼:1837(省內),13991(省外),學校地址:江蘇省張家港市長興中路8號,郵編:215600,電話、傳真:0512-567365433。
其他信息:
江蘇有32所二本大學。分別是河海大學、南京師範大學、蘇州大學、解放軍理工大學、揚州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江蘇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江蘇師範大學、南通大學、南京財經大學、江蘇科技大學、常州大學、南京審計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蘇州科技大學、 徐州醫科大學、江蘇理工學院、鹽城工學院、鹽城師範學院、金陵科技學院、淮陰師範學院、淮海工學院、南京曉莊學院、常州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淮陰工學院、江蘇第二師範學院。
材料補充:
二本壹般指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壹考試招生批次。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壹考試招生批次是指“本科提前批”、“本科壹批”、“本科二批”、“專科壹批”、“專科二批”等招生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