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教育心理學基礎知識

教育心理學基礎知識

以下是我關於教育心理學的基礎知識,歡迎閱讀參考。

教育心理學基礎知識1

1.什麽是教育、教育學、學校教育?根據定義,教育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

廣義的教育是指提高人的知識、技能和身體健康,影響人的觀念的壹切活動。

廣義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

狹義的教育主要是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壹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壹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

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和問題,揭示教育規律的科學。

2.學校教育的要素是什麽?簡述各組成要素在教育活動中的地位。

學校教育包括三個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響。

教育者是從事學校教育活動的人,教師是學校教育者的主體和直接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受過教育的人就是受過教育的人。他不僅要被教育者改造和塑造,也要改造和塑造自己。

教育影響力是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總和,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互動的中介。

3.學校教育體系是怎樣的?簡述學校教育體系的基本類型。

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是壹個國家各級學校教育的制度,規定了學校教育的性質、任務、錄取條件、學習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基本類型:雙軌制、單線制、支線制。

1902《仁音學制》,第壹個現代學制;1904“癸卯學制”是第壹個正式實行的學制;1922“任旭”學制擬“633”學制。

4.試述現代學校教育制度的發展趨勢。

(1)加強學前教育,重視與初等教育的銜接;(2)加強普及義務教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正在向相互滲透的方向發展;(4)高等教育類型日益多樣化;(5)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弱化;(6)教育體系有利於國際交流。

5.為什麽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壹是教師肩負著傳承人類文明、推動社會發展的重任;二是教師接受過專門的職業培訓;第三,青少年正處於身心快速發展時期。

6.教育的歷史發展時期有哪些?不同時期的教育有什麽特點?分為原始教育、古代學校教育、現代學校教育和學習型社會的終身教育。

原始教育的特點:(1)教育是在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進行的。

(2)教育沒有階級性。

(3)教育內容簡單,教育方法單壹。

古代學校教育的特點是:(1)教育脫離生產勞動;(2)教育是有階級性和層次性的;(3)教育內容側重於人文知識,教學方式傾向於自學、辨析、死記硬背。

現代學校教育的特點:(1)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2)教育向所有社會成員開放;(3)科學水平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

學習型社會終身教育的特征:(1)社會全體成員壹生都在不斷學習;(2)社會可以為每個社會成員提供適當的教育。

7.資產階級采取了什麽措施建立國民教育體系?(1)國家建立公立教育體系,加強對教育的控制;(2)普遍實施義務教育;(3)重視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8.試述世界教育改革的趨勢。

終身教育、教育大眾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樣化、教育技術現代化。

9.簡述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和代表作。

孟子第壹個把“教”和“教”聯系起來。

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壹的官學體系,有“國學”和“鄉學”之分,形成六藝(禮、樂、射、禦、書、數)。

1905廢除科舉;“以僧為師”、“以官為師”成為古埃及教育的壹大特色。古代印度的教育受婆羅門教和佛教的控制。婆羅門把人分為四個等級:婆羅門、赫魯曉夫、吠陀和首陀羅。

中世紀的西歐分為修道院學校、大主教學校和教區學校,包括神學和七藝(語法、修改、辯證法、算術、幾何、天文學和音樂)。

孔子提倡“有教無類”,希望把人培養成“聖人”和“君子”。孔子所教的基本科目是詩、書、禮、樂、易經、春秋,強調“學以致用”,提出因材施教,啟發誘導,學與思並重,學與行兼顧,學與約會相結合。戰國末期我國最早的專門論述教育的著作《學記》提出教學要取長補短,啟發誘導,循序漸進,善於挽回損失,補藏補資,嚴於師道,尊道重教;蘇格拉底的“助產術”是師生討論辯論的方法,為啟發式教學奠定了基礎。柏拉圖的教育思想全部體現在代表作《理想國》中,構建了相對系統的教育體系,為現代資源型教育提供了雛形。古希臘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亞裏士多德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觀點,主張根據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對兒童進行分階段的教育,主張兒童的和諧教育;昆體良是西方第壹位專門研究教育的教育家,他的《口才原理》是西方第壹部教育專著。

他主張教育者要了解兒童的天賦、傾向和才能,遵循兒童的特點來進行教育。

他重視教師的作用,認為教師是教育成敗的關鍵。

10.簡述近現代教育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貢獻。

英國的培根首先提出教育學是壹門獨立的學科;捷克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是使教育學走上獨立發展道路的第壹人。

他的貢獻主要包括提出教育要順應自然的思想,強調教育要遵循人類自然發展的規律;提出“普遍智慧”的思想,論證普及義務教育的天然合理性,主張把所有的知識教給所有的人;提出並論證了直觀性、系統性、能力性、鞏固性、自覺性等壹系列教學原則。提出學年制的概念,並對班級授課制進行了理論探討。

盧梭在《愛彌兒》中提出了自然和自由教育的思想。

瑞士平民教育家裴斯泰洛齊(Pestalozzi)認為,教育的目的是根據自然規律,全面和諧地發展兒童所有的自然才能,教育的首要責任是塑造壹個具有人格特征的完整的人。

英國哲學家洛克提出“白板理論”,以紳士教育為代表的是《教育漫談》。

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是傳統教育學的代表,第壹個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壹門科學,就必須把倫理學和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的理論基礎。提出了“清晰、聯想、系統、方法”的四階段教學法,形成了傳統教育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的特點。

實用主義教育學的創始人杜威的《民主與教育》將教育的本質概括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長”、“教育是經驗的轉化與重組”,形成了以兒童為中心、活動課程、做中學為特征的教學思想。

11.簡述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的誕生和發展。

65438-0939年,前蘇聯教育理論家凱洛夫出版了《教育學》,該書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寫成的,將教育分為通論、教學論、德育論、學校管理論四個部分。其主要特點是重視智育在全面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肯定課堂教學是學校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強調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12.簡述當代教育學的發展。

(1)教育科學體系逐步形成;(2)教育理論豐富多彩;(3)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結合日益緊密。

13.當代有哪些著名的教育理論?它的代表人物和基本觀點是什麽?布魯納的結構課程理論;贊科夫的實驗教學理論體系;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諧教育理論

14.論教育與生產力、政治經濟制度與文化的關系。

第壹,教育和生產力相互制約,相互促進;(1)生產力在教育中的決定性作用(1)生產力水平決定教育的規模和速度(2)生產力水平制約人才規格和教育結構(3)生產力水平制約教育的內容、方法、手段和組織形式。

⑵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①教育再生產勞動力②教育再生產科學知識③教育產生新的科學知識。

第二,政治經濟制度與教育相互制約、相互影響。

(1)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1)政治經濟制度決定了教育的領導權;(2)政治經濟制度決定受教育權;(3)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目的;(2)教育促進政治經濟制度的發展;(1)教育實現了年輕壹代的政治社會化;(2)教育為政治培養專門人才;(3)教育對當前的政治變化和發展有影響;(4)教育可以加速民主進程。

3.文化和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1.文化影響教育的發展。2.文化影響教育目的的確立。3.文化影響教育教學方法的使用。2.教育促進文化的發展。1.教育具有篩選、整理、傳遞和保存文化的功能。2.教育具有傳播和交流文化的功能。3.教育具有更新和創新文化的功能。

14.簡述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1)。信息技術改變了人們對知識的觀念(2)。信息技術改變了人們對學習和教育的觀念(3)。信息技術的日益成熟和普及,為實現教育的個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臺。

15.人力資本理論的代表是誰?基本思路是什麽?舒爾茨《人力資本投資》中人力資本理論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資本”,是指能夠影響人的生產性工作的知識、技能和其他類似的能力。它是資本的形式,是未來工資和報酬的來源。它是人力資本的壹種形式,體現在人身上,屬於人。

Sult通過對教育資本儲備的分析,計算出教育對國民收入增長的貢獻。

16.試析教育與文化關系的特殊性。教育與文化的關系具有壹定的特殊性:壹方面,文化本身是壹種教育力量,另壹方面,教育本身也是壹種文化。

(1)文化本身就是壹種教育力量。

壹是特定時空的文化構成了特定的文化環境和氛圍,對生活在其中的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起到強大的教育作用;第二,壹定社會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學校文化、班級文化、課堂文化,在教育活動中起著無形而強大的作用。

(2)教育本身是壹種特殊的文化現象。

教育具有雙重文化屬性:壹方面,它是傳達和深化文化的手段,進而與文化構成的內容和形式發生關系;另壹方面,它的實踐本身體現了文化的特性,成為文化本體論。

什麽是學校文化?學校文化的特點和作用是什麽?學校文化是壹所學校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積累、演變和創造的,並為其成員所認同和遵循的價值體系、行為準則和物化環境的壹種整合和結晶。

學校文化包括觀念文化、規範文化和物質文化。

觀念文化有四個成分: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價值成分和理想成分。

規範文化的三種表達:組織形式、規章制度、角色規範。

物質文化包括環境文化和設施文化。

學校文化的特點:(1)學校文化是壹種組織文化;(2)學校文化是高度整合的文化;(3)學校文化以傳承文化傳統為己任;(4)學校文化,尤其是良好的校風,具有鮮明的教育功能。

學校文化的作用:導向、凝聚和規範。

18.學校文化是如何形成的?(1)學校文化的形成過程是對原有文化的繼承和改造過程。(2)學校文化的形成過程是文化要素整合的過程。(3)學校文化的形成過程是學校文化主體積極創造的過程。(4)學校文化的形成過程是良好行為的轉化和積累過程。

19.論教育的相對獨立性。

教育的相對獨立性是指教育有自己的運行規律和發展特點,體現在教育的質的規定性上。(1)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實踐;(2)教育是有意識地培養人的社會實踐;(3)培養人是在教與學的對立統壹中實現的;(4)教育是有意識地培養人的特殊社會實踐;(1)教育具有歷史繼承性;(2)教育要註意繼承和發揚民族的傳統;(3)教育與社會生產力、政治經濟制度發展水平的不平衡;(2)教育相對獨立於政治和經濟制度。

20.如何理解教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1)教育是中國現代化的關鍵。(2)教育是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基礎因素。(3)教育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4)教育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領域。

  • 上一篇:江蘇長風醫療產業有限公司怎麽樣?
  • 下一篇:《網球王子》中的人物家庭情況如何?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