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

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

2065438年8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國發[2065 438+03]30號)(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資源環境約束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解決節能環保問題,是擴內需、穩增長、調結構、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壹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對於拉動投資和消費,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產業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節能減排和改善民生,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為加快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和《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011]26號)的有關要求,為促進節能環保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特制定本規劃。《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環境保護部等部門編制,並於2010 10月25日通過發展改革委專家論證會。

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作為“十二五”期間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之壹,將為節能產業、環保產業和循環產業提供技術、產品和服務,促進綠色經濟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十壹五”以來,我國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創造了巨大需求,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迅速。據中國城市低碳經濟網測算,2010年,中國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2萬億元,從業人員2800萬人。工業領域不斷拓展,技術裝備快速更新,產品品種日益豐富,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在節能領域,推廣了幹熄焦、純低溫余熱發電、高爐煤氣發電、爐頂壓差發電、等離子點火、變頻調速等壹批重大節能技術和裝備;高效節能產品推廣取得重大突破,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節能服務業發展迅速。到2010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機制的節能服務業產值將達到830億元。在資源循環利用領域,“三廢”(廢水、廢氣、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技術和裝備得到廣泛應用,再制造表面工程技術和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再生鋁再生熔煉技術、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和包裝材料回收技術與裝備取得壹些突破,無機改性制廢復合材料在高速鐵路上得到應用。在環保領域,具有設計建設大型城鎮汙水處理廠、垃圾焚燒發電廠和大型火力發電廠的能力,關鍵設備能夠自主生產,電除塵、布袋除塵技術和設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環保服務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大部分煙氣脫硫設施和汙水處理廠以市場化方式建設運營。

雖然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迅速,但總體來看,發展水平還比較低,與需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主要問題如下:

壹是創新能力不強。以企業為主體的節能環保技術創新體系不健全,產學研結合不夠緊密,技術開發投入不足。壹些核心技術尚未完全掌握,壹些關鍵設備仍需進口,壹些自主生產的節能環保設備的性能和效率有待提高。

二是結構不合理。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產業集中度低,龍頭骨幹企業的帶動作用有待進壹步提高。節能環保設備成套化、系列化、標準化水平低,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國際品牌產品少。

第三,市場不規範。地方保護、行業壟斷、低價低質惡性競爭嚴重;汙染治理設施重建設輕管理,運行效率低;市場監管不到位,壹些國家已經明確淘汰的高能耗高汙染設備還在使用。

第四,政策機制不完善。節能環保法律標準體系不健全,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和環保收費政策尚未到位,財稅政策有待進壹步完善,企業融資困難,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尚未建立。

五是服務體系不完善。合同能源管理、環保基礎設施、火電廠煙氣脫硫特許經營等市場化服務模式有待完善;再生資源和垃圾回收體系不完善;節能環保產業公共服務平臺亟待建立和完善。在國際上,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世界主要經濟體都把實施綠色新政、發展綠色經濟作為刺激經濟增長和轉型的重要內容。壹些發達國家利用其在節能環保方面的技術優勢,在國際貿易中制造綠色壁壘。為了使我國在新壹輪經濟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必須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國內方面,面對日益加劇的資源環境約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十二五”規劃提出的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需要加快提升我國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服務水平。中國城市低碳經濟網對中國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具有廣闊的前景。據測算,到2015年,我國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的節能潛力將超過4億噸標準煤,可帶動萬億元投資;節能服務總產值可超過3000億元;工業廢棄物回收利用市場空間巨大;城市汙水垃圾、脫硫脫硝設施建設投資將超過8000億元,環境服務總產值達到5000億元。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難得的歷史機遇。我們要牢牢把握國內外環境的新變化新特點,順應世界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趨勢,著眼於滿足我國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需要,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使之成為新壹輪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和新興支柱產業。1.政策機制驅動。完善節能環保法律法規,完善價格、稅收、金融、土地等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投資節能環保產業,激發節能環保產業市場有效需求。

2.技術創新引領。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立足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更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國際品牌產品,提升裝備制造能力和水平,促進產業升級,形成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新優勢。

3.由重點項目帶動。圍繞實現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加快實施節能、循環經濟和環境保護重點工程,形成對節能環保產業最直接、最有效的需求拉動,促進節能環保產業快速發展。

4.規範的市場秩序。打破地方保護,加強行業自律,強化執法監管,建立統壹開放、公平競爭、規範有序的市場環境,促進節能環保產業健康發展。

5.服務模式創新。大力推廣合同能源管理、特許經營等節能環保服務新機制,推進節能環保設施建設和社會化、市場化、專業化服務體系建設。1.工業規模快速增長。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5%以上。到2065,438+0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4.5萬億元,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左右。培育了壹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節能環保企業集團,吸納就業能力顯著增強。

2.技術裝備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2015年,節能環保裝備和產品質量和性能大幅提升,形成壹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品牌及核心競爭力的節能環保裝備和產品,部分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3.節能環保產品的市場份額逐步擴大。到2015年,高效節能產品的市場份額將從10%左右提高到30%以上,資源再生產品和環保產品的市場份額將大幅提高。

4.節能環保服務業快速發展。合同能源管理機制節能服務行業銷售額年均增速保持在30%,到2015年,分別形成20家和50家年產值10億元以上的專業化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和環保服務公司。城市汙水、垃圾和脫硫脫硝設施運營基本實現專業化、市場化。日前,國務院發布了《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國城市低碳經濟網《規劃》劃定了重大節能技術與裝備產業化、海水淡化產業基地建設、節能環保服務業培育等節能環保領域八大重點項目。規劃預計,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將達到4.5萬億元。

(壹)重大節能技術和裝備產業化項目。

圍繞鍋爐窯爐、電機系統、余熱余壓利用等應用廣泛、節能潛力大的關鍵領域,通過重大技術裝備產業化示範和規模化應用,形成10-15大型流化床鍋爐、粉煤氣化、蓄熱式燃燒、高效換熱器等高效燃燒與換熱技術制造基地。15-20稀土永磁無鐵心電機、高壓變頻控制、無功補償等高效電機及其控制系統產業化基地;5-10低品位余熱發電、中低濃度煤層氣利用等余熱與能源利用裝備制造基地。到2015年,高效節能技術和設備的市場占有率將從不足5%提高到30%左右,產值達到5000億元。

(2)半導體照明產業化及應用工程。

整合現有資源,提高產業集中度,實現半導體照明技術和設備的產業化。培育10-15擁有核心技術、更多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的龍頭企業;關鍵生產設備和重要原材料實現國產化,高端應用產品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建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測試平臺,建設壹批產業鏈完善、創新能力強、特色鮮明的半導體照明新興產業集群。逐步推廣半導體照明產品。到2015年,普通照明產品市場份額達到20%左右,液晶背光達到70%以上,景觀裝飾產品達到80%以上,半導體照明產業產值達到4500億元,年節電600億度,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半導體照明產業。

(3)“城市礦產”示範工程。

建設50個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支持建設回收體系、資源循環產業化、汙染治理設施和服務平臺,推進廢舊機電設備、電線電纜、家電、汽車、手機、鉛酸蓄電池、塑料、橡膠等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規模化利用和高值化利用。到2015年,資源再生能力2500萬噸,其中再生銅200萬噸,再生鋁250萬噸,廢鋼10多萬噸,黃金10噸,實現產值4300億元。

(4)再制造產業化項目。

支持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等再制造。,完善可再制造核心零部件回收體系,重點支持建立5-10國家再制造產業集群和壹批重大示範工程。到2015年,再制造發動機80萬臺,變速箱、起動機、發電機800萬臺,工程機械、礦山機械、農業機械20萬臺,再制造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

(五)工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

以伴生礦產資源回收利用、尾礦分離回收稀有金屬、大量高附加值固體廢物利用為重點,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鼓勵產業集聚,形成以示範基地和龍頭企業為基礎的發展格局。以鐵礦、銅礦、金礦、釩礦、鉛鋅礦、鎢礦為重點,推進伴生礦產資源和尾礦綜合利用;促進建築垃圾和道路瀝青的回收利用。到2015年,新增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能力約4億噸,產值達到1500億元。

(六)重大環保技術裝備和產品產業化示範項目。

推進重金屬汙染防治、汙泥處理處置、揮發性有機物處理、畜禽養殖清潔生產等核心技術產業化;重點展示膜生物反應器(MBR)、垃圾焚燒及煙氣處理、煙氣脫硫脫硝等先進技術和裝備,以及能源、農業等行業清潔生產重大技術和裝備;推廣城市生活汙水脫氮除磷先進處理設備、300 MW及以上燃煤電廠煙氣脫硝技術裝備、600 MW及以上燃煤電廠煙氣脫硫、布袋或電袋復合除塵設備和高效垃圾焚燒爐等重大裝備。我們擁有高性能膜、脫硝催化劑納米二氧化鈦載體、高效過濾材料等汙染控制材料生產的相關知識產權。到2015年,環保裝備產值超過5000億元,環保材料產值超過100億元,重點環保材料基本實現產業化,形成5-10環保產業集群和10-15環保技術裝備產業化基地。

(七)海水淡化產業基地建設項目。

培育集研發、孵化、生產、集成、檢驗檢測和工程技術服務為壹體的工程設計和設備制造企業、科研院所、高校及相關原料生產企業參與的海水淡化產業基地。到2015年,建成2-3個國家海水淡化產業化基地,關鍵技術裝備和相關材料研發制造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海水淡化能力達到220-260萬噸/日,海水淡化及相關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

(八)節能環保服務業培育項目。

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到2015年,力爭發展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2000家以上,其中節能服務公司20家左右,年產值6543.8+00億元以上。節能服務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累計節能量達到6000萬噸標準煤。建立全方位的環保服務體系。積極培育具有系統設計、成套設備、工程施工、調試和維護管理服務能力的工程總承包公司,大力推進環保設施專業化、社會化運營,支持環境咨詢服務企業。到2015年,環保服務業產值超過5000億元,其中年產值超過10億元的企業超過50家,城市汙水垃圾處理、電力行業煙氣脫硫脫硝等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比重大幅提高。(1)完善價格、收費和土地政策。

加快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研究制定鼓勵利用余熱余壓發電和背壓熱電的政策。完善電力峰谷分時電價政策。對能耗超過國家和地區規定的單位產品能耗(用電量)限額標準的企業和產品,實行懲罰性電價。嚴格執行脫硫電價,研究制定燃煤電廠脫硝電價政策。深化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進壹步完善汙水處理費政策,研究將汙泥處理費逐步納入汙水處理成本,研究完善向自備水源用戶收取汙水處理費的制度。改進垃圾處理收費方式,合理確定收費載體和標準,降低收費成本,提高收集率。對城市汙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城市礦產”示範基地、資源集中處理中心等國家支持的項目用地,在年度用地計劃中給予重點保護。

(2)加大財稅政策支持。

各級政府應當安排財政資金,支持和引導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安排中央財政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發展專項資金,以補貼、貼息、獎勵等方式支持節能減排重點項目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重點項目,加快實施合同能源管理。中央預算內投資和中央其他專項資金要加大對節能環保產業的支持力度。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優先安排企業實施節能環保項目。嚴格執行並不斷完善現有的節能、節水、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全面改革資源稅。積極推進環境稅費改革。對節能服務公司實施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實施稅收優惠政策。

(3)拓寬投融資渠道。

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符合監管要求的前提下,積極開展金融創新,加大對節能環保產業的支持力度。按照政策,探索將特許經營權和收費權納入貸款抵押物範圍。建立銀行綠色評級制度,將綠色信貸效果作為銀行機構監管和績效考核的內容。鼓勵信用擔保機構加大對資質良好、管理規範的節能環保企業的融資擔保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節能環保企業發行企業債券、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重點建設環保設施和再生資源回收設施。選擇壹批資質良好的節能環保企業開展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試點。支持符合條件的節能環保企業上市融資。研究設立節能環保產業投資基金。推動落實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投融資政策措施。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和外資進入節能環保產業領域,支持民間資本進入汙水、垃圾處理等市政公用事業建設。

(4)完善進出口政策。

通過完善出口賣方信貸和買方信貸政策,鼓勵節能環保設備由單機出口向成套供應為主的設備總承包和工程總承包轉變;在安排對外援助時,根據對外工作需要和受援國要求,積極安排公共環境基礎設施和工業汙染防治設施建設等節能環保項目。建立進口再生資源加工區,加強聯合監管,積極完善與國際規則和慣例相適應、有利於我國獲取國際再生資源和國內節能環保產業健康發展的進口管理體制和機制。對制造大型節能環保設備確需進口的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5)加強技術支撐。

發布國家鼓勵的節能環保產業技術目錄。在充分整合現有科技資源的基礎上,建立若幹節能環保領域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和國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立若幹由骨幹企業主導、科研院所參與的節能環保產業技術創新平臺。 建立壹批節能環保產業科技創新示範園區,支持成套設備及配套設備、關鍵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的研發。 推廣應用首臺國產(套)重大節能環保設備。

(6)完善法規和標準。

完善以環境保護法、節約能源法、循環經濟促進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為核心,配套法規相協調的節能環保法律法規體系。研究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逐步建立相關廢舊產品回收基金,研究制定強制性回收產品目錄和包裝管理辦法。通過制定(修訂)節能環保標準,充分發揮標準在促進產業發展中的作用。逐步完善重點用能產品能效標準,修訂增加重點行業能耗限額強制性標準,建立能效“領跑者”標準體系,強化有毒有害汙染物總量控制和排放控制要求,完善汙染物排放標準體系。

(七)加強監督管理。

嚴格節能環保執法監督檢查,嚴厲查處各類違法行為,加大處罰力度。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開展專項檢查和督查行動。加強對重點耗能單位和汙染源的日常監督檢查,實施汙染治理設施在線自動監控。加強市場監管、產品質量監管,強化標準標簽監督管理。落實招投標規定,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加強行業自律。整頓和規範節能環保市場秩序,打破地方保護和行業壟斷,打擊低價競爭、惡性競爭等不正當競爭,促進公平競爭和有序競爭,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形成合力,確保本規劃順利實施。各地區要按照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確保取得實效。

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要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監督檢查,適時開展後評估,針對規劃實施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提出解決方案,重大問題及時向國務院報告。在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的具體結構中,分為節能產業、環保產業和資源循環利用三個方面。

具體來說,在節能產業方面,壹是發展高效節能技術和裝備,包括鍋爐窯爐、電機及拖動設備、余熱余壓利用設備、節能監控技術和裝備,重點示範推廣稀土永磁無鐵心電機和基於吸收式換熱的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新技術;二是發展高效節能產品,包括家用和商用電器、照明產品、建材產品和汽車等。,重點研發和示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節能汽車及配套系統,重點推廣能效等級為1和2的高效節能產品;三是發展節能服務業,推動節能服務公司為用能單位提供節能診斷、設計、融資、改造、運營服務,以節能利益共享的形式回收投資。

在環保產業方面,壹是發展先進的環保技術和裝備,包括汙水和垃圾處理、脫硫脫硝、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土壤修復、監測設備等。,重點研究膜生物反應器、脫氮除磷、湖泊藍藻處理和汙泥無害化處理技術與裝備;二是發展環保產品,包括環保材料和化學品,重點是示範膜材料、高性能防滲材料、脫硝催化劑、固廢處理固化劑和穩定劑、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替代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三是發展環保服務業,建立以融資與投資、工程設計與建設、設施運營與維護、技術咨詢和人員培訓為主要內容的環保產業服務體系,加大汙染治理設施特許經營實施力度。

在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方面,以伴生礦產資源和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汽車零部件和機電產品再制造、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風能、太陽能和空氣能利用、餐廚垃圾、建築垃圾、道路瀝青和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重點,重點開展關鍵技術示範和推廣。雖然市場廣闊,需求巨大,但作為新興產業,節能環保產業仍處於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我國節能環保產業以企業為主體的節能環保技術創新體系尚不完善,部分核心技術尚未完全掌握;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產業集中度低,骨幹企業的引領作用有待進壹步提高;節能環保法律法規、標準體系和服務體系不夠完善。

針對行業存在的上述問題和不足,國家發改委和環保部正在抓緊編制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將對未來五年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進行全面梳理和設計。

規劃總體思路是堅持市場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重點項目為依托,著力提升技術裝備、產品和服務水平,加強政策引導,加大資金投入,突出自主創新,培育規範市場,提升節能環保產業競爭力。主要對策包括:實施重點工程,拉動工業需求;完善政策體系,形成激勵機制;支持技術研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強化法律法規約束,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倡導綠色消費,提高公眾節能環保意識。

談及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復旦大學城市環境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興義認為,城市化、社會保障、人力資本積累和普遍就業應成為發展的主要動力,並盡可能以最低的人均能耗實現上述目標。從微觀層面來說,所有企業都要充分認識到,所有競爭力的提高,包括附加值的提高和消耗的降低,都是節能。

企業規模小、產業集中度低是我國節能環保產業化發展中的突出問題。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新聞發言人張(Juck Zhang)認為,大型專業化節能環保產業集團應構建開放的全產業鏈,與中小型節能環保科技企業聯手或聯合,在中國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低碳產業集團;國家層面也應考慮有意識地扶持壹批專業化程度高、行業經驗豐富的節能環保企業,使其通過並購、合作等方式擴大企業規模;大型專業化節能環保產業集團應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大技術研發力度,通過提高核心競爭力做大做強。項目管理系統:永邦PM2項目管理系統-弱電系統集成版。

預算軟件:廣聯達、魯班等。

財務軟件:用友、金蝶、浪潮

設計軟件:海潤、CAD等。

  • 上一篇:公司上市有什麽好處和壞處?
  • 下一篇:夢見看到公交車燒毀的預兆。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