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德隆事件:
1和德隆的原始積累
1986年,德龍創始人唐氏兄弟從國企單位下海經商,開彩照沖印店。1990年,他們去北京開迪廳。到1993,僅北京迪廳就為他們帶來了3000多萬元的利潤。
2.德龍驚險的壹跳
1990年,中國股市上漲,唐萬裏和唐萬新兄弟抓住機會,將數千萬原始積累的資金投入新興的中國股市。通過購買股票認購證、原始股,參與深滬股市的炒作,其資本規模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他們發現流通5000萬股的“湘火炬”歷史成本很低,每股價格在2.3元附近,於是和幾個熟悉的大戶壹起開始在“湘火炬”上建倉。到1996的7月份,唐氏兄弟和他們的朋友已經持有“湘火炬”70%的流通股,也從2.3元漲到了4元,上漲了60%。
65438至0997年,唐氏兄弟在新疆註冊成立德隆投資公司,提供優厚條件,取得“湘火炬”控股權。他們通過借貸資金迅速完成收購,進入“湘火炬”公司決策層。並且在1997和1998的年報中,分別推出了10送2股和10送9股的豐厚方案,“湘火炬”股價在1997迅速漲到10元,超過了20元和唐。
1998後,德隆投資有限公司通過貸款、向控制公司借款、聯合更多投資人等方式,取得“新疆屯河”和“合金股份”的所有權,“德隆系”正式形成。通過控制流通股和大比例交割,這三家公司的股價都上漲了至少20倍。高峰時,德隆系控制的股票市值已超過200億元。
3.德隆王朝的崩潰。
2001年7月,中國股市在經歷了五年的牛市之後,終於經歷了壹次“股災”。德龍並沒有提前意識到這場災難。德隆系三只老股的價格真的太高了。賬面盈利幾乎不可能實現,還有那麽多貸款和借款資金需要及時歸還。為了套現賬面利潤,唐最終找到了解決辦法,就是利用德隆的影響力和這些年形成的社會關系,大規模介入優質行業,然後將利潤更高的行業註入上市公司,降低上市公司市盈率,形成合理的投資價值,然後出貨。然而,在上市公司基本面好轉的同時,德龍在其他未上市行業形成了巨大的壞賬(包括資金利息)。德隆系甚至感覺越來越陷入壹種莫名其妙的惡性循環。產業規模越來越大,債務越來越重,看得見的利潤只有上市公司股價的差價。扣除這些未實現的差價,該公司幾乎資不抵債。
2003年以後,國務院、證監會和壹些地方政府已經開始意識到德龍高股價背後的巨大金融風險,並有意識地采取了壹些措施限制德龍進入某些行業,同時加大了限制非法資金進入證券市場的力度。
2004年4月14日,為了減輕債務壓力,緩解政府對其的限制,德隆不得不選擇股價跳水套現這條路。德隆系三駕馬車——湘火炬、新疆屯河、合金投資首次集體跌停。這不僅反映出市場對德隆信心的喪失正在加速,也增加了市場上流傳的德隆資金鏈斷裂的真實性。在隨後的德隆王朝中,子系統或相關系統與德隆之間的裂痕出現,矛盾陸續暴露,使得德隆完全專註的產業鏈開始瓦解。尤其是德隆的左臂和右臂三駕馬車反目成仇,各自掃雪,積極尋求擺脫德隆的控制,使得德隆王朝最神秘的金融面紗被層層揭開。德龍被前所未有的孤獨包圍,德龍被無盡的煩惱糾纏。德龍已經到了無法自拔的危險境地。
不得已,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華融公司)被央行勒令拯救德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