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有哪些理財產品?

有哪些理財產品?

1.銀行投資

適合人群:年齡比較大,完全沒有投資觀念的人。

年化收益2~6%(本文所說的收益是年化的,是目前市場利率水平)。

推薦:稍微大壹點的商業銀行的產品會比四大行略高,比如上海銀行、南京銀行、杭州銀行等。,但農商行層面的產品有所保留。雖然目前中國的銀行沒有破產風險,但隨著金融市場的成熟,我們不得不提前防範這種系統性風險。

註意:壹定要看清楚產品說明!!!我遇到過很大壹部分客戶,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買了什麽理財產品,結果最後給我看的合同是什麽保險(除非妳想避稅或者有法律風險等特殊情況,妳們都是傻錢主,不相信妳去計算自己的真實收益),而且不在少數的基金不僅沒有收益,還虧損。千萬不要相信銀行櫃員的話,要看合同!!!最重要的壹點,不是所有的銀行產品都是保本保息的!!!!!基本上只有定期存款能做到,大部分銀行都不保證本息!!!!見過無數人,第壹句話就是,妳的產品保本保息嗎?這樣的客戶80%會被我直接拋棄,幾乎無法溝通。而且銀行很多產品只是代銷,銀行不承擔任何風險和責任。合同寫得清清楚楚,卻很少有人去看。最後去銀行鬧也沒用。

綜上所述,銀行不是萬能的。他們只能說整體風控不錯,但不排除有風險的可能。

2.P2P理財

目前,站在風口浪尖的行業,壹個在其他國家廣受歡迎的明星行業,在中國卻成為眾矢之的。從泛亞,到e租寶,從快鹿集團到金鐘(有些還不完全是P2P產品,所以暫時放在這裏),那麽多行業大佬倒下了,行業風險和危機已經相當嚴重。

適合人群:風險承受能力高,獨立判斷能力強的人群。

收益:6~20%?(標榜20以上的不在少數)

推薦:P2P非常認可平臺,因為幾乎沒有監管,企業本身的風控能力決定了產品的安全性。宜興和陸金所可以說是開創了兩種P2P模式,目前運營良好。我個人對lufax比較熟悉。以平安為後盾,據說很快就要獨立上市了,規模已經宣稱全球第壹,產品類型豐富。基金、保險、私募等產品已經連接起來,成為所有產品的理財平臺。專屬金融區的產品收益在4.5-7%之間,略高於銀行,期限靈活。很多產品購買後可以轉讓,可以在PC和手機上靈活購買和贖回,更加方便。但我必須問幾個問題。首先,產品的投資是未知的,有點像現金池。壹些有投資標的的產品質量確實壹般。如果不是有“安全”二字做後盾,我是不會放心投資的。第二是壞賬率。雖然沒有公布,但很多業內人士都知道,陸金所的壞賬率不低。

總結:目前行業風險較大,不建議購買長期產品,更不建議投入大部分資產。我們必須分散投資,選擇壹個好的平臺,以確保良好的現金流定期返回。不要碰那些沒有能力抗風險的人。路邊的XX財富基本都是騙局。我請妳吃壹整天的飯,送妳點旅行用的東西。我不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妳看著別人的高收益別人盯著妳的本金。就算我每年給妳20%,經營兩年就跑路了,成本削減20%。老板還是會賺妳本金的40%而逍遙法外。請看關於壹年跑步人數的新聞。基本上,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有壹個跑步者。

3.嬰兒產品

收入3~5%

特點:金額小,資金流轉需求高的人群。

自從余額寶火遍中國,各家都搶著推出自己的XX產品,基本都是活期,當天或T+1就可以贖回。個人認為是目前平安財富寶裏的盈余,去年年底最高達到5%。現在降了壹點。2小時使用小額贖回方便,有平安信托做背書不怕跑了。市面上還有很多活期賬戶能達到7、8%,個人不敢嘗試。知道怎麽做的可以介紹壹下。

總結:把零錢放進去玩,主要是玩玩,看看每天幾塊錢的收入。雖然看到過幾百萬放在嬰兒用品裏,但我不是很推崇,太浪費了。

4.信托(654.38+0萬投資)

收益:6-8%(個別產品會高於8)

適合人群:風險承受能力低的高凈值客戶。

簡介:從我這幾年接觸客戶的經驗來看,雖然信托業的規模已經超過了保險和證券,成為了金融的第二支柱。但是很多客戶還是沒聽說過,或者聽說過,根本不了解。言歸正傳:1。全國只發了68張信托牌照,比銀行少很多。信托牌照是最貴的金融牌照。2.由銀監會直接監管,銀監會主管銀行和信托。3.很多信托公司都有很強的背景,不是四大行、平安、中信,就是地方政府,或者中融信托這樣的大財團。4.很多人只會銀行,那麽妳知道嗎,很多銀行只是拿妳的錢去買信托,賺差價,不承擔任何風險。除了資金量小於1萬,大客戶去銀行買壹個理財結果,投資XXX信托計劃。這種行為真的很低級。雖然妳跟我說多了壹家銀行,有銀行的信用背書,但是具體請妳去搜新聞,看看銀行代銷的產品出現問題,銀行是怎麽處理的。5.風控足夠強,可以認為是剛性兌付。詳細了解過信托產品的人都會知道信托產品強大的風控能力。壹般來說,信貸項目、房地產項目、企業流動資金貸款都要看具體項目。廢話,比如萬達要在上海市中心買壹塊地,拿100億的土地做抵押,然後拿萬達可能價值100億的凈資產做股權質押,然後找馬雲無限連帶責任擔保。項目斷了,本金加利息不到30億怎麽辦?很好辦,先把地賣了,超過這個價格隨便賣。如果我不能呢?賣萬達,隨便賣都不止這個價。還不行怎麽辦?求馬雲還。他有錢。萬壹上海地價跌654.38+00億,只能賣654.38+00億,萬達破產只能還5億,馬雲破產只能還5億。很簡單,信托公司墊底,自有資金回籠。信托公司幾百億的自有資金用來還壞賬。據我所知,目前國內壞賬最大的是中融的青島凱悅,最後中融把錢還給投資人了。怕信托公司還不起?信托公司有這麽多股東,他們都很值錢。怕他們都破產?四家國家壞賬公司接手。還怕?那妳最好買黃金放在家裏。信托公司沒到的時候,基本就是全球金融危機,國內金融市場崩潰了。至少這麽多年,十幾萬億的信托規模沒有虧過壹個產品的本金,延期付款也不少,但是有罰息,只要不急著用錢,就不虧!妳說妳的產品是預付的?不虧。原來是1年7%,2年8%。妳買了2年期的,提前到了。妳壹年還賺8%,比1年還多!所以除了壹些流動性風險,個人認為信托幾乎可以算是壹種無風險的投資行為,但還是要看項目。妳問我只要是信托就只需要挑收益最高的,是因為剛性兌付嗎?當然不是。萬壹發生系統性風險,壹些風控不足的產品還是會出問題。江浙滬的征信項目安全性絕對是杠杠的。

5.資產管理計劃

收入7-12%

導讀:其實資產管理是壹種信托,很多產品都不可信,只能退而求其次做資產管理。壹般都是銀行、券商、基金子公司發行的產品。就看各家的風險控制能力了。各種產品都有。請自行把握或向專業人士咨詢。

總結:收益略高於信托,但風險控制需要自己把握。尤其是銀行代銷的資產管理,壹定要詳細看產品細節,不要愚蠢的認為銀行代銷的產品是安全的。請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投資。

6.私募基金(654.38+0萬)

收益8~12,或浮動收益

導讀:很多人認為私募有風險,有欺騙性,投資股票。其實私募基金是個大概念。信托也叫陽光私募。手動微笑。私募基金投資範圍廣,實力不壹,沒有壹定的產品分析能力不要輕易嘗試。但這兩年契約基金越來越吃香,越來越多的優質產品不願意支付高額的準入費給信托公司選擇契約基金。這就像我之前說的,雖然從行業風險來說,信托是最安全的。但萬達要將上述項目轉為契約型基金,風控措施同上所述。同時市面上有各種信托產品,我會毫不猶豫的買萬達的契約型基金。只要項目足夠優秀,有時候分銷渠道不是問題。而且很多項目不能作為信托發行,資管、契約型基金是最合適的發行方式。比如北大的壹個文化產業基金,最近解散了,把嚴控的各種基金都拒之門外,也就是發展成契約型基金,收益比信托高。為什麽不投資?

總結:看清項目目標,明確投資結構,防範資金挪用風險。會投資這方面的人不用看我的簡介,直接過來和我討論產品就行了。

7.產權投資

收益:浮動收益,給妳壹個夢想

導讀:目前PE產品越來越普及,尤其是壹些熱門企業如滴滴打車、愛奇藝、樂視、博納影業等。,這些要麽是中概股回歸,要麽是國內IPO或借殼上市。雖然他們受到了證監會的壹些限制,但他們也可以為我們描繪壹個美麗的夢想。

總結:直接投資這些企業,購買其股權,上市後高價退出,是股權項目的盈利模式。按照中國對新股的熱情,只要成功上市幾次,應該不成問題。項目方承諾的40%、50%甚至100%年化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也要做好上市不成功的準備。最終如何擺脫,實現,還得是考研的企業資質。還要詳細研究企業的情況,從各個層面分析上市的可能性,看項目是否有保底回購,明確資本結構。但是,我想在這裏提出壹個小觀點。如果妳看到市面上的權益類產品說最後上市退出,但是募集的是契約型基金,基本上是資產管理有問題。因為這類基金上市都要退,所以只有有限合夥制結構才能投資股權。這類項目比較復雜,每個項目也有自己的特點。想賭壹把高收益的投資者可以和我探討。就在最近,他們手裏又拿了幾個不錯的標的。

  • 上一篇:公司進入和退出機制
  • 下一篇:哪個公司是專門做裝修設計的?如何選擇裝修設計這個專業的工作?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