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機場始於民國18 (1929)。當時,沙市板橋西側國民黨軍隊修建的簡易機場,壹度每周有兩班飛機從武漢和南京飛來。
1930年,中國航空公司在沙市設立航空辦事處,將二郎門至郁和平河建成水上機場。水陸兩棲飛機“洛寧”號起降,用小型摩托艇接送乘客,上下郵件。沙市水上飛機機場是滬渝線韓愈段的中途停留站。每周三、六從漢口經沙市飛往重慶,每周四、日從重慶經沙市飛往漢口。民國25年初,每往返增加兩班。
27年秋(1938),沙市航空辦撤銷,機場停航。
民國33年,侵華日軍在三板橋附近強征民工修建了壹條長900米、寬50米的土跑道飛機跑道供軍用,但壹直沒有投入使用,直到沙市解放後才廢棄。
建國初期(恢復時期)的沙市機場
1958,沙市航空站成立,三板橋機場由當地政府和民航恢復,移交民航。湖北省民航局用蘇制安-2飛機開通了武漢至沙市航線,每周二、四、六執飛。
1962因國家經濟調整,機場停飛航班,機場臨時借給湖北省體委辦航空滑翔學校。
七八十年代的沙市機場(發展期)
1970年5月,根據國家“靠山吃山、進隧道、分散”的戰備方針,民航第15飛行大隊奉命從湖北武漢南湖機場轉場至湖北沙市機場。
民航第十五飛行大隊隸屬於中國民航專業飛行大隊。最早叫中國民航局第27專業飛行大隊。成立於1963,1964更名為中國民用航空局第十五飛行大隊。12安兒(吳韻)飛機移交後,該大隊以沙市機場為基地,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專業飛行。專業飛行任務包括農業廣播、森林廣播、病蟲害防治、除草、探險、攝影、錄像、旅遊等。,服務對象擴展到農林水利、工業、地質、石油、電力等行業,經營範圍主要集中在湖北。現已盡可能推廣到黑龍江省部分農場。直到5月1993,11,8148號飛機赴海南西青執行最後壹次林業任務後,第十五飛行大隊通用航空飛行暫停。
從1970到1993的二十年間,民航十五大隊* * *完成了三萬多小時的專業飛行。1982年多次被民航局授予“安全飛行紅旗大隊”、1984年被民航局授予“中國民航文明單位”和“全國飛播造林先進單位”,為我國農業、林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為了保證十幾架“安二”飛機的正常起降,中國民航局撥款在1974修建了壹條長500米、寬16米、厚10厘米的水泥混凝土滑行道。
1975 10,民航第十五飛行大隊用改裝的“吳韻”飛機開通沙市至武漢的航班,每周二、四、六執飛,當天返回,每班13人次。從1975到1985,* *完成了5261小時30分的飛行,年均客運量2235人次,年均貨運量51.9噸,在1980達到歷史新高,年均客運量6330人次,年均貨運量245人次。1970至1985,包機1753小時48分,公務3507小時42分。從1970到1985,他完成了24972小時的熟練飛行訓練,為南航輸送了近百名優秀飛行員,壹大批飛行員分別獲得特級、壹級、二級安全飛行獎章。
1985 8月20日,為滿足當地經濟發展和對外交流的需要,原沙市人民政府與廣州民航局簽訂協議,雙方投資800萬元擴建沙市機場。主體工程包括混凝土跑道,長1600米,寬30米,厚25厘米;連接道路,長107m,寬15m,厚25cm長60米,寬30米的旅客停機坪、候機室、空管樓,面積2189平方米;4230平米停車場;217.5㎡南苑站和沙市機場簡易助航燈光進近系統也完善了調度、氣象、通信、供電、供油等配套設施。項目正式開始於1985 11.6。沙市機場壹期擴建工程經過兩年多的建設,於1987年底竣工,經驗收達到設計要求。
沙市機場壹期(1985-1987)占地1050畝,機場等級為3B,可起降“雲起”、“安24”、“短360”等機型飛機。自9月1988起,沙市機場開通了沙市-長沙-廣州、沙市-武漢-上海、沙市-武漢-南京、沙市-武漢-常州等往返航線。,采用型號“短360”,可搭載36名乘客。
90年代中期的沙市機場(輝煌時期)
隨著沙市經濟的發展和航空市場需求的增加,沙市機場壹期擴建後仍不能滿足需求。在此背景下,市政府和廣州民航局再次投資3600萬元對沙市機場進行二期擴建。二期擴建後的沙市機場計劃使用十年,航站樓年旅客吞吐量設計為30萬人次。十年後,壹個新機場將被建造。
二期擴建工程於9月25日正式破土動工,1992。工程歷時壹年,將主跑道由原來的1600米延長至1800米,加寬至45米。擴建後的停機坪達到16000平方米。同時增加了長99.15米、寬19米的聯絡道、長3500米的邊界溝、長5000米的金屬圍欄,並相應擴建建設了部分環形道路。對調度指揮、通信導航、氣象、供油、供水、供電等設施進行了升級改造,增加了盲降、測距儀、助航設備、自動氣象觀測系統、衛星雲接收機等新設備。施工期間,3架“短360”飛機轉飛武漢南湖機場繼續運輸飛行。
1993 165438+10月24日,民航局校飛中心對擴建後的沙市機場通信導航設備進行了全面校準,獲得成功。165438+10月25日至27日,廣州、武漢等相關部門組成驗收組對沙市機場二期擴建工程進行驗收,認定工程符合設計要求,通過驗收。
1993擴建後,沙市機場達到4C級機場標準,可起降波音737-200、737-300、737-500客機。
1993 65438+2月4日,波音737在沙市機場成功首飛。2月28日,1993 65438,沙市機場首次使用波音737開通沙市至廣州航線,並陸續開通了沙市至北京、上海、深圳、汕頭、桂林、海口等地的航線,沙市機場航空運輸呈現出壹片繁榮景象。
1994年7月,南航投資700多萬元擴建沙市機場航站樓。工程於1996年1月竣工,擴建後的航站樓面積達到5135.76平方米。
1993年5月,民航第十五飛行大隊因機型老舊、飛行員改裝等原因停止專業飛行。1994 65438+2月31,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決定自1995 65438+10月1起停止沙市機場由矮360飛機承擔的航班生產任務。第二年,總公司向國外出售了三架短飛機。此後,民航第十五飛行大隊不再管理飛機,只提供經停和過夜飛行的保障。
90年代末的沙市機場(衰落期)
受機場規模、當地經濟狀況、航線安排、價格政策等因素的制約,沙市機場自成立以來壹直處於虧損狀態。1996年7月8日,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決定對第十五飛行大隊空勤人員進行分流,大部分空勤人員和機組人員安置在南航各分公司。
自1997宜昌三峽機場通航以來,沙市機場客貨運量逐年下滑。1997 7月1日,南航決定將南航第十五飛行大隊劃歸南航湖北分公司管理,4月1998日更名為南航湖北分公司荊州基地。
1997 165438+10月27日,十五飛旅邀請宜昌青年旅行社從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包機,雲起-100,以沙市機場為基地,開辟沙市至武漢、常州、恩施、重慶航線,7月27日1998+。到2000年,沙市機場只有壹條沙市-武漢-廣州-海口航線,每周三班,年客運量僅為16777人,客座率34.5%,貨運量323.3噸,運載率32.3%。
改革開放以來,沙市機場經過兩期擴建,機場設施逐步完善,保障能力大幅提高。1988至2000年9月,沙市機場共運送旅客395646人次,貨郵4643.72噸,確保了飛行安全和空防安全,為荊州的經濟建設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2002年5月7日,是沙市機場全體工作人員最心痛的壹天,也是所有荊州人最難過的壹天。這壹天,所有的工作人員都來到了機場,送走了機場歷史上最後壹趟航班。所有的人都哭了。未來,他們將各奔東西,離開沙市,離開他們熱愛的工作,離開他們朝夕相處的同事。
附言
5438年6月+2004年2月,南航湖北分公司重組荊州基地,撤銷南航荊州基地黨委,成立南航湖北分公司宜昌營業部。業務部下設綜合辦公室、財務部、現場運營部、市場部、後勤保障部五個部門。宜昌銷售部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南航除武漢以外的所有銷售,承擔南航始發航班在宜昌三峽機場的銷售任務。
2005年3月15日,南航開通宜昌-廣州-宜昌航線,每天壹班,使用ERJ-145飛機,每班可搭載50名旅客。
沙市機場只能保證通用航空飛行,已經不能滿足大型運輸機起降的要求。但隨著荊州經濟的快速發展,沙市機場仍可作為支線機場進壹步開發利用。
2012年2月28日,12,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南航沙市機場整改驗收組經過現場檢查和綜合評估,頒發了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
南航湖北分公司副總經理劉祖斌表示,沙市機場取得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後,作為通用航空使用,機場飛行區指標為3B。沙市機場的跑道長度和機場運行能力在中南地區獨壹無二,這不僅有利於通用航空的發展,也為沙市機場恢復運輸航空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根據規劃,2020年荊州將建成4個通用機場:沙市機場綜合通用航空,條件成熟時擴建國內支線運輸機場;海子湖和洪湖機場以觀光和空中運動為主;石首機場主要服務於農業。增資4000億或搬遷黃岡沙市機場是湖北最大的經濟形勢。加大投資力度,引導民間投資向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重點領域聚集,是必然選擇。昨日,省發改委公布了今年我省“重大項目投資建設年”計劃,計劃在投資總量、結構優化、建設、爭取資金、項目儲備五個方面取得突破。“五個壹批”確保投資強度或新增黃岡沙市機場遷建為保持全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省發改委計劃保持重點建設投資項目循環規模每年2萬億元,形成梯次發展格局。今年,我省將大力推進武當山機場、天河機場三期、無錫高新鐵人十號段、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武漢雷諾汽車、武漢通用汽車等壹批在建大型項目。在鋼鐵、石化、紡織、建材等傳統優勢領域組織實施壹批重大技術改造項目和示範工程。在積極爭取長江經濟帶、長江黃金水道建設、漢江生態經濟帶等湖北重大利益和關切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的基礎上,積極爭取引進壹批項目。其中,爭取國家發改委及相關部委對黃岡機場、沙市機場遷建、荊門石化油品升級適應性改造、鹹寧核電建設的支持。此外,還將完成和驗收壹批重點工程,規劃和儲備壹批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