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邦賭的是未來。
據正邦15晚間公告,正邦已於9月14日與湖北糧食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打造湖北生豬養殖產業鏈:
資產合作方面,正邦科技擬將部分生豬養殖業相關資產轉讓給湖北省糧食公司,湖北省糧食公司將進入生豬養殖業。
在業務合作方面,湖北糧食公司可優先將上述生豬養殖業相關資產租賃給正邦科技或其指定實體經營,並向租賃的正邦科技或其指定實體提供生產經營所需的飼料/原料,條件較同行業更具競爭力。
壹石激起千層浪,正邦再次出售子公司的消息迅速傳開!而正邦今年已經出售或轉讓了20家控股子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權!
早在今年2月28日,正邦就以20-25億元將8家飼料子公司出售給大北農,正邦獲得投資收益11-19億元!看似正邦這次可以獲得巨額流動資金,但截至16年6月,正邦僅收到大北農首筆交易資金5億元,比約定的“尾款”少了15億之多!
更需要關註的是,正邦還與大北農簽訂了“對賭協議”。標的公司三年業績對賭:2022年、2023年、2024年歸母凈利潤應分別不低於654.38+3億元、654.38+0.6億元、2億元。
如果三年期滿後累計歸母凈利潤不足,正邦需要自掏腰包向大北農支付差額!
不難預見,如果行業形勢不好,最終未能如期實現盈利,這筆交易將加重正邦的負擔!
可見正邦是在“斷臂求生”賭壹個未來——賭市好轉,利潤回暖,賭死!或許正因為如此,正邦在負債率超過102%的情況下,依然能咬牙堅持。
正邦債已經超過102%!
2021這壹年,是國家被摧殘的壹年!
還記得正邦在2021年初喊出了“年出欄2000萬頭以上”的口號,但最終不僅全年虧損654.38+08.8億,甚至導致負債率高達92.60%!
高負債率讓投資者緊張,但沒想到在今年上半年低迷的豬價下,正邦的負債率繼續沖上102.88%!此外,甚至還有商業票逾期的情況。正邦科技及其子公司逾期未付余額共計8.77億元。
好在正邦最後並沒有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依然有100億的市值。
很多人把雛鷹和正邦相提並論。首先,他們倒下的原因高度相似——盲目擴張!
雛鷹無腦擴張導致退市,正邦在2020年養豬大賺壹筆後,定下了雄心勃勃的目標——2021到2023年生豬出欄量分別不低於2000萬頭、4000萬頭、6000萬頭!遠超文,追到木淵!
但就是這樣壹個有望趕超牧元的“中國豬王”,卻在2021年撞上了豬周期,壹年虧損15盈利。
但是,正邦和雛鷹很不壹樣。正邦最大的不同,就是敢於在輿論壓力下“斷臂求生”,敢於大刀闊斧改革減產。否則不可能達到100%以上的負債率和幾百億的市值。這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
正邦的未來危機
很多人都在說正邦“今年虧損增加”,卻忽略了豬價2021上半年好,下半年繼續跌;2022年上半年豬價還低,下半年穩中有升!
所以本質上——正邦的虧損在縮小!
正邦2021虧損188億,今年上半年才虧損42億。即使下半年虧損40億,今年的虧損也比去年低60%以上!
但在當前豬價壹路向好的形勢下,正邦有望在下半年扭虧為盈,對沖上半年的部分虧損。最終,今年的損失率壹定會大大降低!
所以,上半年的虧損並不可怕。對於正邦來說,更大的危機還在後面!
那是明年!明年,牧源的產能可能會沖刺到幾億頭,溫也將回到2000萬頭豬的產量。新希望、大北農等上市豬企都在擴張,全行業35萬家豬企在今年恢復活力後,明年肯定會再次擴張。
對於正邦來說,有兩大危險,壹大機遇。
壹個很大的危險是,如果明年豬價受到擠壓,疊加飼料成本將繼續上漲(豆粕近期上漲5100元/噸),正邦如果不能大規模降低成本,虧損將再次加重!
兩大危險是:如果未來兩年正邦在負債率的壓力下繼續收縮產能,而其他大豬企卻壹路擴張,其市場份額將被不斷蠶食;在國家大規模調控生豬產能的背景下,市場份額會越來越珍貴和難得!
最大的機會是正邦熬過了200多億的虧損。如果以後能降低成本,扭虧為盈,那將是投資人心中的又壹塊大蛋糕!就像現在的文,就像現在的新東方!我們說看壹個公司,不是看它賺錢的時候有多好看,而是看它在低谷的時候有多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