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方法如下:
1,競爭對手的長期目標。對競爭對手長期目標的分析可以預測競爭對手是否對目前的地位滿意,從而判斷競爭對手會如何改變策略,對外部事件會有怎樣的反應。日本摩托車企業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戰略目標很明顯,就是全面占領世界上最大最好的市場。所以像本田,在遇到關稅壁壘的時候,可以通過直接在美國建廠來繞過美國關稅壁壘的限制。
2.競爭對手的戰略假設。每個企業建立的戰略目標都是基於他們的假設。這些假設可以分為三類:
第壹,競爭對手所信奉的理論假設。比如美國很多公司奉行的理論就是短期盈利,因為只有盈利才能支撐發展。日本公司相信市場份額和規模經濟理論。他們認為,只要能占領市場,擴大產銷規模,單位成本下降,利潤自然滾滾而來,秋天就會有豐收。
第二,競爭對手對自己企業的假設。有的企業認為自己在功能和質量上更勝壹籌,有的企業認為自己在成本和價格上更有優勢。名牌產品企業可能對低檔產品的滲透不屑壹顧,而以價取勝的企業會對其他企業的降價迎頭痛擊。
第三,競爭對手對行業和行業內其他企業的假設。上世紀60年代,哈雷不僅對摩托車行業充滿信心,還對日本企業過於輕視,認為他們只是處於初級學習階段,對自己不構成威脅。然而日本人卻低頭說:“我們是小學生。”壹方面,我深感美國人低估了自己:看誰笑到最後。經過20年的訓練,日本摩托車終於在美國取得了積極的成果。
事實上,戰略假設,無論是為競爭對手還是為自己,都應該經過仔細的測試,這可以幫助管理者識別其環境中的偏見和盲點。可怕的是很多假設沒有明確實現或者根本沒有實現,甚至是錯誤的;有些假設在過去是正確的,但由於商業環境的變化,它們變得不那麽正確了,但企業仍在遵循過去的假設。
3.競爭對手的戰略途徑和方法。戰略途徑和方法是具體的和多方面的,應該從企業的各個方面進行分析。從營銷策略的角度來看,本田的營銷策略途徑和方法至少包括以下內容:(1)在產品策略上,以小型車切入美國市場,提供盡可能多的小型車車型,提高產品的吸引力;在小型車市場站穩腳跟後,再向大型車市場滲透;價格方面,通過規模優勢和管理提升,降低產品成本,低價銷售;在推廣中,樹立摩托車新形象,以區別於哈雷的粗獷風格。事實證明,這些戰略措施是有效和成功的。相對來說,哈雷沒有明確的戰略途徑和方法。盡管哈雷的母公司AMF也向哈雷註資以提高產量,但它也曾生產小型汽車。結果因為不協調的因素以失敗告終。
4、競爭對手的戰略能力。目標和方式都要以能力為基礎。在分析研究了競爭對手的目標和途徑之後,還需要進壹步研究競爭對手是否有能力通過其他手段來實現自己的目標。這就涉及到企業如何規劃自己的戰略來應對競爭。如果這個企業與競爭對手相比具有綜合競爭優勢,那麽就不需要擔心沖突會在何時何地發生。如果競爭對手有綜合競爭優勢,那麽只有兩條路:要麽不得罪競爭對手,心甘情願做跟隨者,要麽避開。如果妳不具備綜合競爭優勢,但在某些方面和領域有著與眾不同的優勢,妳可以在妳有著與眾不同優勢的領域或領域做好妳的文章,但要避免用自己的劣勢去觸碰別人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