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艘船的武裝力量略有不同。雖然LST號應該是運輸服務艦,但是為了應對* * *船海戰術,臺省海軍的LST壹般都有2門40管炮,6門單管炮,8門20管炮。有的艦甚至在艦首安裝了3寸炮,比“勇”字型還要堅固。但是在減少了壹些艦艇之後,火炮的數量也減少了。這個級別的LCVP小艇框架至少有四個,安裝在艦橋兩側;有的如“中星”“中生”,甚至在船頭加了兩組,壹共六件。
“中”號甲板上的建築塗上淺灰色,艦體塗上深灰色;不同於現在其他類型的艦艇,更接近早期“永”字型的風格;可能是因為側面的排煙口容易被汙染,所以壹定要漆成深色。塗在船體兩側的彩色數字方塊表示小艇的泊位,奇數在右舷,偶數在左舷。
每艘船都以漢字命名(這意味著“中美聯盟”,有LSM、LCI和LCU四個登陸艦名稱)。前四艘分別命名為中海、中全、鐘鼎、中興,寓意“海權昌盛”。隨後又來了兩艘訓練艦,因此得名“中巡”號和“中聯”號。
在接收首批“中”的同時,中國國有航運企業招商局也接收了22艘同類型商船。大多以字首“中”加“中-106”等三位數字命名,或以“萬裏”等“萬”字命名(招商局22艘中只有14艘來臺),私人民生公司也購買了5艘該級艦,分別命名為寧遠、定遠、平原、綏遠、懷遠。其他的如救濟總局、江南造船廠、民航空運隊,都曾經擁有過壹兩個。總的來說,戰後中國接收的美國制造的LST數量可能超過50個,其隸屬關系、用途和去向都非常復雜。
這些非軍艦的部分後來被海軍沒收(不全是登陸艦,但有壹部分在金門碼頭當打火機用,如“萬福”號),有壹部分在解放戰爭時期丟失(如“中-112”),剩下的大部分留在大陸(如招商局集團的“中-102”在65438+)這就是解放軍海軍也擁有大量美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