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卡伊公路是新疆“三年攻堅,五年跨越,建設萬裏高速和西部交通樞紐”戰略規劃中的重要項目之壹。由浙江交通投資集團(以下簡稱“浙江角頭”)建設,線路起於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塔庫提地區,止於烏恰縣伊爾格什坦口岸,全長231.9km。其中,新建高速公路77.4公裏,新建二級公路19.5公裏,改建二級公路117公裏,預計投資42.93億元。
卡伊公路是中國通往中亞的主要公路之壹,是國家公路網(G30)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亞洲公路(AH65)的起點路段。這條道路的運營,對促進南疆經濟發展,助力中國外貿經濟,促進民族繁榮具有重要意義。
卡宜公路的開通——創新的建設模式
喀什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壹顆明珠,占據著“五口接八國,壹路連歐亞”的樞紐地位,但由於交通條件相對落後,其中心作用有限。根據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和20165438年10月交通運輸部召開的全國交通援疆工作推進會的安排,浙江角頭承擔了喀伊公路的建設任務。為了科學、高效、廉潔、安全地完成代建任務,項目建設指揮部探索了新的代建模式,解決了各種施工難題,確保了項目的順利完成。
“我們首先要明確自己的定位。”浙江省角頭建設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呂先文說,為實現項目扁平化管理,指揮部探索出壹種新的建設模式:指揮部與主任辦公室合署辦公,在施工現場設立臨時管理機構,方便現場工作。
行駛在卡伊公路上,塵土飛揚的戈壁灘,光禿禿的山,很少有人在行走。指揮部紀檢室主任傅建軍說,南疆白天長,夜晚短,每天施工十幾個小時,人都停不下來。面對點多、面長、施工環境惡劣、有效工期短的情況,指揮部嚴格按照項目管理“五化”要求,進行標準化施工,確保工程質量,創建安全工地。此外,通過實施“陽光工程”動態管理系統,所有項目都保證了項目建設的信息化、規範化和公開化。
據介紹,卡伊公路項目是新疆所有援建項目中最早的壹批,也是南疆今年唯壹竣工的項目。
凱宜公路通車了--付出與艱辛是習慣。
據悉,參與援建的工作人員是通過自願報名的方式嚴格選拔出來的。大家都是作風過硬,能力突出的交通人。“特別顧全大局,特別舍得付出,特別踏實,特別講紀律”的團隊精神在他們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在建築工人王念寶的辦公桌上,是他的靈感:“吃苦成了習慣,付出壹定是常態。”2008年汶川地震後,王念寶參與了四川省青川縣的災後重建工作。2011回浙江後,轉戰新疆,參與浙江角頭援疆建設項目建設。此時,他的女兒“援助果”才1歲。這位被稱為“浙江援川援疆第壹人”的80後小夥,堅決不把自己的行為歸結為“奉獻”。他說這是壹種奉獻和體驗,給自己貼上了“壹天的路人,壹輩子的交通人”的標簽。
有這麽壹位老同誌,出生於1959,但同事們都叫他“小王”。他就是卡伊工程指揮部綜合部主任王有亮。他為人直爽,平日裏喜歡和同事開玩笑,但對家人有無限的愧疚。今年春節後,他剛從杭州回到喀什,得知妻子和女兒同時要做手術。但由於當時項目處於關鍵時期,指揮部工作繁重。作為綜合部的負責人,他不得不以身作則,堅守崗位。
“三年來,忍辱負重父母妻兒,萬裏長城戈壁”是浙江角頭集團董事長王洪濤對總部工人的總結。王念寶和王有亮只是壹大批肯吃苦、肯努力的浙商的縮影。呂憲文介紹,參與該項目的大量員工都是第壹次踏入少數民族聚居區。面對不同的文化和艱難的生存環境,他們願意顧全大局,紮紮實實地體現浙江交通人的敬業精神和拼搏精神。
凱宜公路通車--同路共建夢想中的新絲綢之路。
關於卡伊公路,烏恰縣縣長本呼熱·玉山說:“這條公路為我們的口岸經濟和農牧民致富做了實事。”道路建設不僅拉動了沿線經濟增長,也播下了希望,傳遞了文明。
新疆喀什是少數民族聚居區,人民生活水平比較低。浙江角頭卡伊項目指揮部秉承服務理念,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按照自治區政府民生建設的相關要求,向沿線小學捐贈校服,向福利中心進行愛心捐贈,關愛困難群體。
走在卡伊公路上,看著沿線人民和來自吉爾吉斯斯坦、土耳其、哈薩克斯坦等國的商人享受著新絲綢之路帶來的貨幣便利,盧憲文說:“修建卡伊公路是我們三年來的夢想。我們即將離開,帶走了我們的依戀,留下了我們的感情。希望這條新絲綢之路能建設更加輝煌的明天!”
以上是施工網對卡伊公路開通的介紹。更多關於高速公路的信息,請關註仲達咨詢的建築知識專欄。
更多建築行業獨家資訊,請實時關註建築網微信號。
更多關於標書寫作和提高中標率的信息,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