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梅納德·凱恩斯(1833—1946)是20世紀上半葉活躍在西方學術界、思想界和政界的著名經濟學家、哲學家和政治家。他也是20世紀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應對內外危機,實現國家和社會治理政策和思想傳統根本轉變的關鍵人物。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發起了壹場導致經濟學研究範式和領域發生根本性變化的革命(著名的“凱恩斯革命”):二戰後期和戰後40年代初期,凱恩斯參與建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世界銀行)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世貿組織的前身)等機構,構成了所謂的“華盛頓體系”,也就是今天的世界。在65438-0998的美國經濟學會年會上,凱恩斯被評為150位經濟學家中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弗裏德曼排名第二)。
1936年2月4日,凱恩斯的代表人物《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出版,這是凱恩斯革命的核心文獻,在大危機後震驚的西方世界立即引起轟動。西方學者對此評價道:“當壹場致命的危機威脅到資本主義世界時,凱恩斯拯救並鞏固了這個社會。”有學者將凱恩斯的理論比作“天文學上的哥白尼、生物學上的達爾文、物理學上的愛因斯坦壹樣的革命”。
凱恩斯的成就與他的背景和性格有關。凱恩斯的父親(內維爾)是劍橋的經濟學家和邏輯學家,母親(弗洛倫斯)也是劍橋畢業生,曾經是劍橋市長。因此,在青年時代,他有機會接觸壹些經濟學家和哲學家,結交了壹些有文采和創新精神的朋友。進入劍橋大學專攻數學後,以優異成績畢業,並在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擔任經濟學教師。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被招募到財政部工作。他以英國財政部首席代表的身份參加巴黎和會,因其關於德國賠款的意見不被接受而憤然辭職返回劍橋。凱恩斯長期擔任權威期刊《經濟學》的主編。他出版過幾本名著,在證券投資上賺了幾十萬英鎊,擔任過許多公司的顧問或董事,開過藝術劇院,擔任過皇家學院的總經理。二戰期間,凱恩斯擔任英國財政部顧問,是英國戰時經濟政策的主要制定者。戰爭前後,他忙於英美貸款談判、布雷頓森林會議等壹系列活動。1946死於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