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場價格競爭激烈。
膠卷市場的激烈競爭增加了柯達的經營壓力。在東歐和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廉價膠片也對柯達構成了很大的威脅,因為低收入人群更註重價格而不是品牌和質量。柯達實施了壹系列價格反擊策略,壹度在壹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但仍然無法完全消除價格戰帶來的惡劣影響。
2.數字成像技術對傳統成像技術的影響。
成本高、設備重、汙染嚴重是底片和相紙生產和印刷中難以解決的問題,而使用底片和相紙帶來的不便是體積大、無法永久保存、難以查找。
3、經濟危機的影響
2007年起,柯達實施第二次戰略重組,裁員2.8萬人,高達50%。但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需求減弱,市場萎縮。其第四季度報告顯示,柯達虧損6543.8+330億美元,年營收連續第三年下滑。靠出售資產勉強盈利的柯達突然被打回原形。
擴展數據
柯達公司破產前的成就和輝煌;
柯達公司在1和1975年發明了第壹臺數碼相機。
2.從65438年到0975年,美國柯達實驗室研制出世界上第壹臺數碼相機,但柯達始終不敢大力發展數碼業務,怕膠片銷售受影響。2003年,柯達最終選擇從傳統影像業務向數碼業務轉型。
3.1964年,自動相機隨即上市,當年售出750萬臺相機,創下相機銷量世界紀錄。
4.1990和1996年,柯達在品牌咨詢公司排名的10品牌中排名第四,是感光行業當之無愧的霸主。
5.巔峰時期,柯達全球員工達到1.45萬人。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工程師、醫生和科學家到其位於紐約羅切斯特的總部工作,許多專業人士以在該公司工作為榮。
百度百科-柯達破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