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木偶公司

木偶公司

2023年3月24日,在春季旗艦新品發布會上,華為發布了備受關註的華為P60系列手機。其中消費者最關心的是華為P60 Pro,但是當大家看到價格的時候,突然陷入了沈思。為什麽?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華為P60 Pro的價格讓人真的愛不釋手!

8+256GB版本價格6988元,存儲空間小,沒有5 G,這是給大家用愛發電嗎?其實華為產品價格高,不僅是普通消費者,汽車行業也是如此。

近日,廣汽愛安與華為合作項目的變更引起廣泛關註。2023年3月27日,廣汽集團宣布,廣汽愛安AH8項目由與華為聯合開發變更為自主開發。此次變更後,華為將作為供應商繼續參與公司自主品牌機型的開發與合作。另外,項目總投資由9.25億元調整為6543.8+0.233億元,資金來源為自籌。這意味著AH8項目的合作模式從華為Inside模式“降級”為零部件供應商模式。

李成儒曾在《演員的誕生》中說過這樣壹句話,“劇組不翻誰會輕易換演員?”以廣汽愛安和華為為例,誰會在不撕破臉皮的情況下輕易換合作夥伴?

其實在官方和宣傳合作的近兩年時間裏,雙方很少透露合作的進展,保密壹直很好。然而,合作中止的原因令人驚訝。網上傳的竟然是華為要價太高!

事實上,早在2022年8月,廣汽愛安副總經理肖勇就曾在公開場合直言華為。他當時說,“華為是大牌供應商,產品可能更好,但實事求是地說,價格是不可控的。如果我們想和華為合作,妳會發現妳的議價能力基本沒有。”隨後他還強調,廣汽愛安要練好自己的內功,做好電池、電控、電驅動等技術,掌握電動車的核心技術。

可見,在與車企合作的風格上,華為壹直處於強勢地位,壹心想成為合作關系中的主導者,這顯然是廣汽愛安無法接受的!

那麽華為在合作上有多強呢?讓我們來看看賽勒斯和AITO詢問的汽車。請記住以下三個時間線。

2023年4月2日,在中國電動汽車100人論壇委員會(2023)上,針對外界質疑華為與Celebes“以合作的名義造車”,Celebes集團CTO、Celebes汽車(輪值)總裁徐琳回應稱,“我們與華為合作的品牌叫AITO文傑,我們的合作模式確實是由Celebes主導,華為高度賦能。

與此同時,2023年3月31日,華為總裁任發布《關於華為不做汽車的決議》,強調“華為不做汽車”,同時在整車宣傳和外觀上不允許出現“華為”或“華為”的標識。

2023年3月8日,華為環保車品牌正式續展為華為的世界,AITO汽車開始在微博、微信等官方平臺使用全新的口號“華為的世界”。隨後,華為線下門店展示的AITO汽車也采用了“華為問世界”的logo。

我們不妨把這三條時間線倒過來,簡單捋壹捋。

3月8日,為了進壹步凸顯其品牌價值,華為環保車品牌正式續約,向華為索要邊界,這壹舉動也從側面印證了華為造車的傳聞。

3月31日,華為總裁任感覺到余承東領導的華為在造車領域漸行漸遠,他正式公開強調華為不造車的原則。

4月2日,天界集團CTO、天界汽車(輪值)總裁徐琳被迫在公開場合表示,與華為的合作模式由天界主導。

這樣,邏輯是不是很清晰?

誰在主導Celeste和華為的合作?其實大家心裏都很清楚。如果我們不強調這壹點,我們可能不會太在意,但徐琳這樣做卻頗有欲蓋彌彰的意思!

讓我們回到誰稱霸的問題上來,無論是已經停產的Celeste SF5,還是後來的AITO挑戰M5,AITO挑戰M7,都被打上了華為的標簽。況且發布會和發言人都是華為家和華為(余承東)的人。這還不夠嗎?因此,在車曙看來,徐琳的演講充分展示了華為在合作方面的強勢風格。

看到這裏,車叔不禁在想,如果塞勒斯離開了華為,那華為還會剩下什麽?順著這個邏輯,我們不妨壹起看看。新能源時代,當(無)潮(帶)水(芯)退(心)到(術)時,誰(中)在(國)底(出)裸泳(場)。

與傳統汽車不同,新能源汽車的制造更依賴於供應鏈。簡單的資源整合是造車新勢力的發展模式,也就是說,只要車企有造車資質,就可以“拼”出壹款新能源車。比如動力電池由當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永磁電機由福迪動力提供,底盤系統由本特勒汽車設計。壹個外殼和內飾被改造,壹些華而不實的配置被粉飾壹新,“假豪車”就此誕生。縱觀國內車市,這些車型的價格都很高,40到50萬的定價讓壹大堆傳統車企汗顏。

要知道這些造車新軍成立不到10年。對於壹個汽車品牌來說,沒有二三十年的苦心沈澱,是很難積累技術和產業基礎的。但新能源汽車不同於傳統燃油汽車,即使沒有技術也可以造出來,因為可以通過購買零部件、尋找主機廠等方式進行生產加工。國內造車新勢力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比如小鵬的海馬,蔚來的江淮,理想中的力帆。

另外,這些造車新勢力並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電機、電控、電池等零部件都是通過購買獲得的。簡單來說,它們是壹個組裝產品。當然,這些新生力量不需要什麽技術,只要有錢,就可以完成生產,上市。可見,新能源行業的門檻很低,所以這些造車新勢力可能是曇花壹現,在激烈的競爭中隨時可能退出市場。

如果在造車新勢力和傳統車企之間做壹個選擇,車叔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傳統車企,因為他們有優秀的產業基礎和用戶群體。傳統車企在質量控制、生產組織、成本控制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這些都是造車的基本前提。所以,想要自主汽車品牌實現可持續發展,在汽車領域占據壹席之地,需要有產業基礎、核心技術、造車經驗和用戶群體。如果這些都沒有,那麽壹批汽車品牌隨時可能消失!這不是玩笑,而是事實。

銷售統計數據可以解釋這個問題。為什麽有的造車新勢力銷量忽高忽低,為什麽有的造車新勢力壹直舉步維艱,為什麽有的造車新勢力銷量很大卻連年虧損?如果沒有源源不斷的資金註入,他們將何去何從?

車舒總結道

看看華為和賽勒斯,就知道造車新勢力的發展路徑了。還是那句話,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最終會淪為供應商的傀儡,把自己打造成拼裝車。大家購買新能源汽車壹定要謹慎。畢竟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造車新勢力的價格並不便宜。所以在選擇新能源汽車的時候,壹定不能盲目。要結合車輛本身的實力和質量。體驗固然重要,但售後服務和保障才是核心!妳覺得還有哪些車企在裸泳?請在評論區留言參與討論。?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汽車評論,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車改無關。

  • 上一篇:湖南袁可立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歷史沿革
  • 下一篇:奶粉排名是多少?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