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市的地貌結構是“三山壹水三田兩路莊園”。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從海拔400米的山區往南,逐漸下降到海拔20米以下的沿海平原。山巒起伏,東北有醫巫閭山脈,西北有松嶺山脈,大小淩河、女兒河橫貫境內。
錦州地理位置優越,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錦州南瀕渤海,北依松嶺山脈,位於著名的“遼西走廊”東端,是連接東北和華北的交通樞紐。京哈鐵路、秦沈鐵路客運專線、京哈公路、京沈高速公路貫穿全境。津阜、津朝高速公路和國道102使錦州與周邊城市形成“壹小時城市群”。錦州港是中國最北部沿海地區的壹類開放商港,已躋身中國港口20強。錦州機場是遼西地區唯壹達到國際4C標準的民航機場。開通了錦州-北京、上海、大連等連接航空公司,可飛往全國各地。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發達的海陸空立體交通體系,極大地提升了錦州的城市影響力和經濟文化輻射力,為錦州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和現代物流中心城市奠定了天然基礎。
錦州自然資源豐富,房地產豐富,素有“海上錦州”之稱。錦州海岸線總長97.7公裏。近海水域面積654.38+0.2萬公頃,沿海灘塗面積26.6萬畝,近海漁場25萬畝。錦州也是遼寧省主要產鹽區之壹。礦產資源包括石油、天然氣、煤、石灰石、膨潤土、螢石和花崗巖。目前,全區已發現礦產48種,已開發利用22種。膨潤土儲量居亞洲第壹。錦州歷史悠久。據考古發掘,錦州自古就有人類勞動,世代相傳,人口稠密,與中原文化關系密切。夏商周奴隸社會時期,屬河北、幽州。春秋時屬顏地,戰國時屬廖燕西郡。秦、西漢時屬遼西、遼東郡,東漢時隸屬遼東。三國屬幽州昌黎縣,晉朝屬平州昌黎縣。隋朝時,西部屬柳城(今潮陽)縣,東部屬嚴俊縣。唐初屬潁州(今潮陽),後屬安東胡夫,廢府後屬平陸節度使。遼朝管轄仲景路和東京路。公元911-926年,遼太祖耶律保機“以漢囚建錦州”,錦州之名始於此時。金代改遼道制為道制,當時屬北京道管轄,元朝屬大寧道、廣寧府道管轄。明朝有駐防制度下的駐軍。當時設廣寧守備,前、後、左、右、中(今錦州)設廣寧守備,還有益州守備、寧遠守備,先歸遼東都督指揮,後歸遼東巡撫管轄。清康熙元年,廣寧的中寧、左右、三屯衛,定名為進賢縣。康熙三年,廣寧府成立,不久撤銷。康熙四年,設立金川郡。民國成立後,廢府設縣,屬當時奉天遼沈路管轄;1928年廢除道制,1929年改稱遼寧省。當時各縣都在直隸:1931“九壹八事變”後,各縣都屬於假崇大省;錦州省成立於1934,轄各縣;1937年,偽政權實行市制,建立錦州城,縣城壹分為二。偽省、市、縣辦事處都設在錦州。抗日戰爭勝利後,* * *曾成立遼西專員公署和錦州市政府。1948+00錦州解放後,屬熱河省熱東署管轄,1949+00成立遼西省,省政府設在錦州;1954年8月遼東、遼西兩省並入遼寧省,錦州市為省轄市。後兩次建立錦州專區,1968撤銷專區後實行市領導縣體制。錦州是遼西重要的工業城市。20世紀60年代,被國務院命名為“大慶式錦州新興工業區”。80年代,被國家批準為開放城市。經過近九個五年計劃,全行業已發展成為門類比較齊全、技術裝備雄厚的綜合工業體系,現已成為錦州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200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90.4億元,居全省第五位。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6.2%,增速居全省第六位。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94.3億元,增長7.0%;第二產業增加值654.38+08.25億元,增長265.438+0.1%,其中工業增加值654.38+06.20億元,增長265.438+0.4%;第三產業增加值186.4億元,增長16.9%。三次產業增加值比重為20.4∶39.4∶40.2。三次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10.1%、47.7%和42.2%,分別拉動經濟增長1.6、7.7和6.9個百分點。其中,工業貢獻率達到42.3%,拉動經濟增長6.8個百分點。人均GDP 15003元。
錦州的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現已成為錦州經濟新的增長點和重要組成部分。全市有個體私營企業1.5萬戶,註冊資本30.8億元。個體私營經濟的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逐步調整優化。初步形成了具有錦州地區特色的產業布局。
2006年,全市自來水廠日綜合生產能力達到82.6萬立方米,供水管道長度772公裏,水滲透率100%。燃氣普及率95.0%,全市人工供氣總量6353萬立方米,液化石油氣供應總量16306噸。市區集中供熱面積2026.5萬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築17696萬平方米。
2006年,全市新增自來水管道76公裏,供水管網長度達到627公裏。加上20公裏的輸氣管道,輸氣管道總長度為699公裏。新增熱水管道24公裏,新增集中供熱熱水能力161 MW。新增道路長9公裏,總長425公裏,新增道路面積28萬平方米,道路面積741萬平方米。糞便無害化處理廠正式投產,累計處理能力55115噸。垃圾無害化處理廠已完成全部工程建設,日處理能力1250噸。
2006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6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6%。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21: 39: 4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1.7億元,增長30.4%。地方財政壹般預算收入20.6億元,增長19.4%。實際利用外資9558萬美元,增長43.8%;實際使用外資45億元,增長40%。出口創匯6.3億美元,增長16.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1元,增長12.6%;農民人均純收入4165元,增長11.7%。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3%以內。
城市綠化水平不斷提高。截至2006年底,全市園林綠化面積2794公頃,公園綠化面積629公頃,綠化覆蓋面積3913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7.3%。
錦州港煤炭吞吐量首次突破654.38+00萬噸,創下錦州港654.38+08開航以來煤炭完成量峰值。這也是繼2005年油品吞吐量10萬噸之後,第二個實現歷史性新突破的單品。到2008年9月,17,錦州港已完成煤炭吞吐量12372萬噸,是同期的4倍。錦州自然資源豐富,房地產豐富,素有“海上錦州”之稱。錦州海岸線總長97.7公裏。近海水域面積654.38+0.2萬公頃,沿海灘塗面積26.6萬畝,近海漁場25萬畝。錦州也是遼寧省主要產鹽區之壹。礦產資源包括石油、天然氣、煤、石灰石、膨潤土、螢石和花崗巖。目前,全區已發現礦產48種,已開發利用22種。膨潤土儲量居亞洲第壹。
錦州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城市之壹,工業基礎雄厚。20世紀60年代,這裏被稱為“新興工業城市”。中國第壹只晶體管、第壹塊應時玻璃、第壹根尼龍絲、第壹臺電子轟擊爐、第壹朵人造塑料花都誕生在這裏。錦州以石油、化工、機械、電子工業為主體,工業基礎雄厚。中國石油集團錦州分公司、東港電力有限公司、攀枝花鈦業有限公司、金泰金屬工業有限公司等壹批大型企業落戶錦州。錦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錦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壹大批高科技龍頭企業蓬勃發展,成為在國際市場上極具競爭力的新銳企業。遠成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將是亞洲最大的糧食深加工企業;奧鴻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新藥奧德金屬,國內首個生化制藥產品;金恒汽車安全系統有限公司汽車安全氣囊獲國家專利;華順企業集團成為中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目前,錦州近百種高新技術產品、上千種產品遠銷世界各地。50米高平臺消防車填補國內空白,道光25白酒享譽海內外;金洲產品用於三峽工程和神舟五號飛船。目前,錦州正在加快建設以精細化工、焊材等產業為重點的六大工業生產基地,打造“錦州”號產業大船;新材料、汽車零部件等四大新興產業。錦州通信發達,是東北三大通信樞紐之壹,手機占有率居全省前列。@ @ @ @ @(請自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