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願景(Corporate Vision)對企業願景(enterprise vision)的翻譯,或稱願景,在上世紀90年代非常流行。
企業願景是指企業戰略家對企業前景和發展方向的高度概括描述。由企業的核心理念(核心價值觀、核心宗旨)和對未來的展望(未來10 ~ 30年的宏偉目標和對目標的生動描述)組成。
所謂願景,是由組織內部的成員制定,通過團隊討論,取得組織的共識,形成大家都願意全力以赴的未來方向。所謂願景管理,就是將個人價值觀和組織目的結合起來,通過發展願景、瞄準願景、實施願景三部曲來打造團隊,走向組織成功,促進組織力量的最大發揮。
願景形成後,組織負責人應向內部成員作出簡單、簡明、明確的陳述,以激發內部士氣,並應將其作為組織目標和行動計劃來實施,具體推進。
壹般來說,大多數企業願景都有前瞻性的計劃或開創性的目標作為企業發展的指導方針。在西方管理著作中,大多數優秀的企業都有壹個特點,那就是強調企業願景的重要性,因為只有依靠願景,才能有效地培養和激勵組織內部的每壹個人,激發個人潛能,激勵員工盡力而為,提高組織生產力,實現顧客滿意的目標。
企業的願景不僅屬於企業的負責人,也屬於企業的每壹個成員。通過制定願景的過程,可以使願景更有價值,使企業更具競爭力。
企業願景是企業戰略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願景,顧名思義,是指根據企業現階段經營管理發展的需要,對企業未來發展方向的壹種預期、壹種預測和壹種定位。並通過市場效應,及時有效地整合企業內外部信息渠道和資源渠道,從而規劃和制定企業未來發展方向、核心價值觀、原則、精神、信條等抽象概念或態度;以及企業的使命、存在意義、管理方針、經營領域、核心競爭力、行為方針、執行等細微工作。從而使企業全體員工及時有效地熟悉企業願景所賦予的使命和責任,企業在計劃、執行、評估、反饋的循環中不斷增強自身解決問題的實力和力度。
企業使命(企業使命)
所謂企業使命,是指企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應該扮演的角色和承擔的責任。它是指企業存在的根本性質和原因,說明企業的經營領域和經營思路,為企業目標的確立和戰略的制定提供依據。
企業在制定戰略之前,首先要確定自己的使命。
簡單理解,企業使命應包括以下含義:
(1)企業的使命實際上是企業存在的理由或原因,即企業存在的目的取向。無論理由是“提供某種產品或服務”、“滿足某種需要”還是“承擔不可或缺的責任”,如果壹個企業找不到合理的理由或者存在的理由不明確,甚至不能有效說服自己,那麽這個企業的經營問題就大了,或許可以說這個企業“沒有存在的必要”。就像人經常問自己“我為什麽活著”的道理壹樣,企業經營者更應該意識到這壹點。
(2)企業使命是企業生產經營的哲學取向,即經營理念。企業確定的使命為企業確立了基本的指導思想、原則、方向和管理哲學。它不是企業的壹個具體戰略目標,或者說它抽象地存在,不壹定用語言表達出來,但它影響著經營者的決策和思維。這包括企業管理的哲學取向,突出的價值觀和企業的形象定位:我們管理的指導思想是什麽?我們如何知道我們的事業?我們如何看待和評價市場、客戶、員工、合作夥伴和競爭對手?等壹下。
(3)企業使命是企業生產經營的形象導向。它反映了企業試圖為自己樹立的形象,如“我們是壹個願意承擔責任的公司”、“我們是壹個健康成長的企業”、“我們是壹個在技術上有突出成就的企業”。在清晰的形象定位指導下,企業的經營活動會壹直向公眾展示這壹點,不會“朝三暮四”。
企業的價值/企業價值/企業管理價值觀/企業價值觀。
對於任何壹個企業來說,只有當企業中大多數員工的個人價值觀趨於壹致時,整個企業的價值觀才能形成。與個體價值領袖的行為壹樣,企業所信奉和推崇的價值觀是其日常經營管理行為的內在基礎。
企業價值觀是指企業在追求商業成功的過程中所倡導的基本信念和目標。從哲學上講,價值觀是壹種關於客體對主體有用性的觀念。而企業價值觀是所有或大部分員工認同的對企業意義的最終判斷。
這裏說的值是壹個主觀可選的關系範疇。壹個東西是否有價值,不僅要看它對誰有意義,還要看是誰在做判斷。不同的人很可能會做出完全不同的判斷。比如企業以判斷為標準價值,當利潤、效率和創新發生矛盾時,自然會選擇後者,讓利潤和效率讓路。同樣,其他企業可能認為企業的價值在於致富,在於利潤,在於服務,在於育人。那麽,這些企業的價值觀可以分別稱為“致富價值觀”、“盈利價值觀”、“服務價值觀”、“育人價值觀”。
企業價值觀簡而言之,企業價值觀是企業決策者對企業的性質、目標和管理模式所作出的選擇,是員工普遍接受的觀念。
(1)價值觀是企業全體員工共有的,不是壹兩個人的。
(2)企業價值觀是主導員工精神的主要價值觀。
(3)企業價值觀是長期積累的產物,不是突然產生的。
(4)企業價值觀是有意識培養的結果,而不是自發產生的。
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菲利普·塞爾日利克(Philip Serzhlik)說:“壹個組織的建立取決於決策者對價值觀的堅持,即決策者在決定企業的性質、特殊目標、管理方法和角色時所作出的選擇。通常這些值是不寫的,或者可能不是有意形成的。無論如何,組織中的領導者必須善於促進和保護這些價值觀。如果他們只註重堅持,就會失敗。簡而言之,組織的生存其實是價值觀的維護,是每個人對價值觀的認同。”
其實企業文化是以價值觀為核心的,價值觀是連接所有員工的精神紐帶;價值觀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內在動力;價值觀是企業行為規範體系的基礎。
企業價值觀是企業精神的靈魂,保證員工朝著統壹的目標前進。企業價值觀的發展和完善是壹項永無止境的任務。企業的各級管理者都應該認真思考什麽是企業最實際有效的價值觀,然後不斷地檢討和討論,讓這些價值觀永葆生機。其實這樣有助於大家統壹思想,跟上步伐,促進發展。GE的嚴格和對共享價值觀的強調並不是矛盾的東西,它們壹脈相承——企業必須掌握自己的命運。
無數的例子證明,企業價值觀建設的成敗決定著企業的生死存亡。因此,成功的企業非常重視企業價值觀的建設,要求員工自覺推崇和傳播自己的價值觀。為了讓員工知道企業的價值觀,價值觀應該用具體的語言來表達,而不是用抽象的、過於籠統的語言。
比如海爾公司把價值觀表述為“真誠到永恒”,IBM提出“最好的服務精神”,把為客戶提供世界壹流的服務作為最高的價值信仰。同時,不同的企業最好盡可能用不同的語言表達自己的價值觀,避免雷同。雖然很難做到這壹點,但應該努力使價值觀的表達反映壹個企業的基本特征,並區分壹個企業的內部和外部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