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收益高於銀行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壹,“玩”不壹樣。
銀行融資是如何運作的:
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本質上是放貸,但由於簡單的借貸關系中加入了銀行和影子銀行(非標資產的渠道),借款人實際支付的高額利息被中間金融機構以手續費的形式剝奪,投資者端所剩無幾。
而P2P是這樣玩的:
P2P是基於互聯網的金融。投資人和借款人可以直接實現資金對接。借款人願意支付的高利息可以直接轉化為投資人的高收益,P2P只是扮演信息傳遞者的角色,收取少量的中介費。
所謂雁過拔毛,中間環節越多,收入當然就越少。其實買銀行理財就相當於逛商場,投資P2P就相當於逛貓或者產品。沒有很多中間環節,自然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
第二,“門檻”不同
銀行的放貸門檻是出了名的高,拋開理財端,單提借款端。首先,銀行不是慈善家,壹些急需用錢的個人和小微企業會被直接拒之門外;其次,由於銀行貸款需要經過很多抵押和驗證程序,流程冗長,部分在此期間主動選擇放棄;再次,即使通過了所有的關卡,最終貸款的金額也是非常有限的,或許只是杯水車薪。
P2P門檻低,可以幫助更多的個人或者小微企業。操作流程簡單,從而節省時間和成本,這對於壹些小微企業或個人來說,有時就是“跳樓”和“不跳樓”的區別。小微企業或個人為了籌集資金,有更好的效率,願意付出更高的利息成本來獲得貸款。
第三,“成本”不同
在傳統銀行,要完成“放貸”的過程,就必須面對高昂的“運營”成本。這從流程的繁瑣和時間的漫長就可以看出來。他們不是不想快,而是不能快!就像壹個胖子想要改變方向,必須要耗費更多的體力。此外,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類型、資產投向、幣種、發行期限、銀行考核、市場利率等因素都會影響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P2P平臺是借款人和投資人之間的交易,沒有那麽多波折,不僅提高了運營效率,還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
最近隨著運營成本的降低,明智的P2P平臺可以贏得借款人的青睞,降低利率獲得優質項目;同時也可以提高理財收益,讓投資人受益,從而為平臺的發展獲得更持久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