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李鴻章的事跡

李鴻章的事跡

歷史上的李鴻章

林誌波

歷史上的李鴻章絕不是《走向* * *》中美化的那樣屈辱出眾,而是壹個沒有氣節,沒有好的歷史小醜。

這幾年有些電視劇很好看,劇情跌宕起伏,表演也很棒。觀眾不僅愛看,還津津樂道,稱贊其為突破性佳作,如《雍正帝》、《走向* * *》等。然而,精彩的劇情所掩蓋的嚴重的歷史觀和思想傾向問題卻被人們所忽視。比如壹個開歷史倒車、閉關鎖國、大興文字獄的專制暴君,被雍正帝吹捧為努力為民的賢君,而妥協賣國、劣跡斑斑的李鴻章,則被《走向* * *》美化,立下了汗馬功勞。

壹開始我不知道李鴻章惡心的奉承是什麽意思。後來看了《現代化與歷史教科書》壹文,得知作者是《走向* * *與和諧》的策劃者之壹。我這才明白他們的思想傾向和意圖:凡是辦理洋務,特別是對外妥協的買辦人物,都要美化,否則就要醜化,所以不惜歪曲歷史。

事實上,歷史上的李鴻章絕不是《致* * *》中美化的那樣屈辱尊貴,而是壹個沒有氣節,沒有好報的歷史小醜。

北洋艦隊失去了他的老師黃海。

李壹生最大的“功績”就是辦洋務,最大的洋務就是買洋船,組建北洋水師。為了這支北洋水師,清政府壹共花了壹億兩白銀,裝備了當時亞洲最大的鐵甲船,結果卻是慘敗。李自詡北洋水師“攻守多方,備戰奧運”,“開了十六炮,達到十五”,但實戰命中率極低。據統計,黃海海戰中,日艦平均被射11.17發,北洋艦平均被射107.71發,北洋艦隊的火炮命中率還不如日本聯合艦隊1/9。北洋水師之敗,歸咎於李鴻章的“棄戰護艦”策略,而這壹策略的實質是李將艦隊視為自己的私人武裝。愚蠢自私的“棄戰護艦”不僅沒能救回船,反而讓艦隊在威海港等死,被日軍消滅。如果不是李鴻章的愚蠢和自私,甲午戰爭的失敗絕不會如此悲慘和可恥。阿清公使文憤怒地哀嘆:北洋水師“浪費了錢,卻打不了仗”

甲午戰爭失敗後,如果李鴻章等人有膽識、有見識、有決心,不與日本媾和,而是遷都Xi安與日本打持久戰,就不會簽訂像《馬關條約》那樣屈辱的不平等條約。因為,經過甲午戰爭的消耗,日本當時的國力不可能和中國打持久戰,西方列強也不會坐視日本深入並壟斷中國腹地。總之,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是必然的,但如此慘烈,對中國造成如此深重的傷害,李鴻章幾乎無法謝罪。有人以清廷腐敗、國力衰弱為李辯護,但即使在那個年代,左也在力挽狂瀾、平定新疆方面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李對國家的妥協和誤解不能完全用時代和客觀條件的局限性來解釋。

我們來談談李的就業問題。在官場上,李著力培養兒子李和養子盛宣懷,他們的任人唯親幾乎是毫不掩飾的。甲午戰爭中,李起用了兩個老鄉,壹個是軍長葉誌超,壹個是水師提督丁。這兩個人,壹個怕死,臨陣脫逃,致使入朝清軍陷入群龍無首的混亂;壹個不懂海軍的平庸無能,導致北洋艦隊在黃海壹師失利,壹敗塗地。

“宰相合肥瘦於天下”

那麽,李的品德是怎樣的呢?許多材料證明,李靠洋務發了財,成了大官僚、大買辦。留美重要洋務官員稱李“死時私產四千二百萬”,並盛傳“宰相合淝薄於世”,可見李在民間的口碑之差。1895年,翰林院張謇等人聯名上書朝廷李鴻章,揭露:“...日本船只被釋放,日本煤炭被運到開平,日本間諜被抓獲,軍械所多年來存放的槍支經常被警衛偷去變賣。.....有幾百萬銀子,存在日本茶山煤礦公司,伊茲在日本各島開了洋行……”李鴻章作為朝廷高官,對日本的侵略聽之任之,只顧自己發財。李氏父子既然是這樣的人,難怪甲午戰爭後日本與中國談判《賠款條約》時,專門要求與李氏父子談,拒絕清廷派出的其他人選。

最能說明李鴻章人品的是,他在1896年赴俄祝賀俄皇加冕時,與中國簽訂了《中俄密約》,並收受巨額賄賂。美化李鴻章的人壹再否認這壹點,證據只有俄國財政部長維克托回憶錄中的壹句話:“我必須說,李鴻章是被俄國政府收買的,這種謠言毫無根據。”但沙皇東宮的檔案證明,維克多沒有說實話,李鴻章與俄國簽訂《中俄密約》並收受賄賂是真的。密約簽訂後,維克多和李鴻章私下約定。只要秘密協議能夠順利實施,李將獲得300萬盧布(約合654.38+0.9萬美元)的獎勵。

國內有人對李鴻章在當時發給總理府的電報中數次為俄國恐嚇清朝感到不解。其實也就不難理解,李都被賄賂了,怎麽能不吃裏扒外呢?據中俄道生銀行董事長德米特裏·烏赫托姆斯基的回憶錄《勝清方略》記載:“中俄密約簽訂後第二天,財政部辦公廳主任羅曼諾夫、烏赫托姆斯基與總經理羅啟泰簽訂協議,向李鴻章付款。根據協議,第壹筆654.38+0萬盧布在清帝下令修建中東鐵路後支付,第二筆654.38+0萬盧布在鐵路合同簽訂、鐵路路線確定後支付,第三筆654.38+0萬盧布在鐵路工程完工後支付。這份議定書並沒有交給李鴻章本人,而是被俄國財政部作為絕密文件收藏起來了。”這筆錢作為專項資金,存放在中俄道森銀行,由財政部總務室管理,名字叫“李鴻章基金”。據記載,俄國曾三次向李鴻章和李方靜行賄,其中壹次是由俄國公使吳克·托穆親王向李鴻章行賄。根據俄國財政部檔案匯編的記載,李鴻章接受了沙皇俄國1702500盧布的賄賂(有記載說李鴻章當天派人去取存單,取錢)。據我所知的《李——北洋雜記》記載,李鴻章的兒子李曾抱怨“俄國人用很少的錢辦大事,老頭子替他們挨了很多罵,到頭來跟個乞丐壹樣”。

事實上,除此之外,李鴻章還收受了俄國的另壹筆賄賂:1898年3月22日,俄國給李和宰相衙門張各賄賂50萬元(張實際收受25萬元),以促使中國盡快簽訂旅大租地條約和後來的旅大租地條約。李鴻章在俄國人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任務”,實際上使遼東半島成為了俄國的專屬殖民地。可見李鴻章受賄賣國有多方鐵證。威特的否認是為了掩蓋俄羅斯政府在賄賂方面的不光彩行為,不可信。

拋開其他不說,單這壹筆受賄和叛國就足以證明李鴻章品質的敗壞。相比之下,當時另壹位官員徐景澄負責中東鐵路的談判。俄國人答應每月支付65,438+05,000兩白銀作為辦公費,許可以隨意支取,以此在中東鐵路上撈取好處。不從,許將奉到衙門的六萬五千四百三十八兩銀子交與太守。這件事說明了兩件事:第壹,俄羅斯習慣了賄賂戰術。俄國為了獲得在中國的利益權,仍然賄賂重要官員李鴻章,也就不足為奇了。第二,與徐、李相比,他們猶如冰炭,如隔雲泥。有了三品,他們懂得了愛國和拒絕賄賂,保全了自己的人格。而李身為首輔大臣,居然為了金錢出賣祖國利益,實在可恥。了解李性格的清廷官員在他出使俄國之前就很擔心。比如張柏芝在給慈禧太後的奏折中說:“李鴻章無意抗煞...李鴻章此行將托於俄國。”事情的發展很不幸的被張說中了。

至於生活,有人吹捧李鴻章簡樸,這也是站不住腳的謊言。相反,李熱衷於享受洋酒、咖啡和高檔洋貨。據梁啟超《李鴻章傳》記載,李“每餐提供兩只雞的精汁,在朝鮮接受醫生檢查,經常通電。”就連《走向和諧》的導演也承認李鴻章生活奢侈,喝的水是從荷蘭進口的。

有人奉承李鴻章,說得好聽點,拿著雞毛當箭,拿著烏龜當聖人。這是歪曲歷史,欺騙觀眾,暴露了壹些人的思想本質。

人民論壇(2006年第20期)

  • 上一篇:觀鯨跨界公司怎麽樣?
  • 下一篇:國外的財務報表,請翻譯壹下,營業費用總額是什麽意思,怎麽包括收入成本?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