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郁金香狂潮在1637
在17世紀的荷蘭,郁金香是非常危險的東西。1637早期,郁金香還在地裏長的時候,價格已經漲了幾百倍甚至上千倍。壹朵郁金香可能是二十個技術工人壹個月收入的總和。現在大家都承認這是現代金融史上第壹次投機泡沫。該事件也引起了人們的爭議——在壹個市場明顯失靈的交換體系中,政府應該扮演什麽角色?
二、1720南海泡沫
1720南海公司的倒閉給整個倫敦金融業帶來了巨大的陰影。17世紀,英國經濟蓬勃發展。然而,人們的資金閑置,儲蓄膨脹。那時候股票的流通量很小,擁有股票還是壹種特權。正因如此,南海公司找到了暴利的商機,即與政府進行交易以換取經營特權,因為公眾看好股價,推動了當時的債券轉股票,進而反作用於股價的上漲。
1720,南海公司為刺激股票發行,接受投資者分期購買新股。投資熱情很高,股票供不應求,導致價格飆升到1000以上。公司的真實業績嚴重偏離人們的預期。後來因為國會通過了反金融詐騙和投機法,內部人士和政府官員大規模拋售,南海公司股價暴跌,南海泡沫破滅。
三、1837恐慌
從65438到0837,美國的經濟恐慌導致銀行業萎縮。由於缺乏足夠的貴金屬,銀行無力支付發行的貨幣,不得不壹再延期。這種恐慌導致的經濟蕭條壹直持續到1843。恐慌的原因有很多:貴金屬從聯邦政府轉移到各州銀行分散了儲備,阻礙了集中管理;來自英國銀行的壓力;儲備分散造成的美國經濟機制不穩定等等。
四、1907銀行危機
1907 5438+00年6月,美國爆發銀行業危機。紐約大約壹半的銀行貸款被高利息回報的信托投資公司作為抵押品投資於高風險的股票市場和債券,整個金融市場處於極度投機的狀態。首先,新聞和輿論已經開始導致大量推廣新金融概念的文章。當時有壹篇保羅的文章,題目是《我們銀行體系的缺點和需求》。從那以後,保羅成了美國中央銀行系統的主要倡導者。此後不久,雅各布?希夫在紐約商會宣稱:“除非我們有壹個能夠控制信貸資源的央行,否則我們將經歷壹場前所未有的、影響深遠的金融危機。”
動詞 (verb的縮寫)1929大崩潰
華爾街歷史上最嚴峻的時刻。1922-1929期間,美國前所未有的繁榮和巨額回報,讓許多美國人卷入了華爾街的瘋狂投機,股市急劇升溫,最終導致股市暴跌,引發了美國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機。
六、1987黑色星期壹
1987,不斷惡化的經濟預期和中東持續的緊張局勢造成了華爾街的大崩盤。這是“黑色星期壹”。標準普爾指數下跌20%,無數人陷入痛苦。
七。墨西哥金融危機1994
1994到1995,墨西哥發生金融危機,比索匯率暴跌,股價暴跌。不僅導致拉美股市暴跌,還導致歐洲股市指數、遠東指數和世界股市指數不同程度下跌。
八。1997亞洲金融危機
1997年7月,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了席卷東南亞的金融風暴。香港恒生指數暴跌,韓國爆發金融風暴。日本壹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東南亞金融危機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九、2008年9月,美國次貸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