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有機構認為,a股放量有望吸引更多場外資金加速入場,新增資金將更好地對沖浮動籌碼拋售帶來的壓力。
公共和私人基金的高頭寸
當a股重回3000點,公私倉位也在上升。
據郭進證券統計,截至3月4日,公募股票型基金平均倉位為87.92%,較2月25日的89.1%下降1.18%,較2018年末上升2.57%。混合型基金平均倉位為67.38%,較2月25日的68.56%下跌1.19%,較2018年末上漲7.27%。
就基金公司而言,與2018年末相比,增倉幅度最大的前十家公司分別是東海、郭蓉、弘毅方圓、中科沃土、石開、太平、華潤元大、浙商資管、新疆前海聯合、天治,以小基金公司為主。大中型基金公司中,新華、中郵、建信、財通、郭芙、興全加倉幅度較大,從11%到19%不等。
可以看出,上周公募倉位雖然有所下降,但相比去年底已經有了明顯的提升。與歷史水平相比,當前公募倉位處於中高水平,加倉空間較小。
私募同樣活躍。據容止評級研究中心統計,策略私募基金平均倉位為71.99%,較上月同期上漲近11%,較去年9月最低倉位52.61%上漲近20%,整體平均倉位快速放大。不過相對來說,私募比公募更能加倉。
從具體倉位分布來看,調查顯示,目前有27.82%的私募在滿倉,與上月的22.48%基本持平;84.96%的私募基金處於50%及以上倉位,高倉位私募比例較上月大幅上升,基本處於歷史高位;此外,僅有15.04%的私募基金倉位在壹半以下,其中僅有0.75%處於觀望狀態,創近壹年新低。
“今年的行情完全是做空,不加倉很難跟上指數的漲幅,所以基本上大家都有壹定程度的加倉,但有時候可能壹切都不完全。”3月4日,上海某公募基金經理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他負責的兩只基金,壹只年內收益超過25%,另壹只幾乎沒有增長。
兩只基金之所以收益差距如此之大,主要是因為壹只基金在年初大幅增加了股票倉位,而另壹只基金由於債券的重新配置,躲過了2018的股災。今年未能及時調整產品定位,沒有配置股票,無奈錯過了今年的權益市場。
上述基金經理表示,“以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機構大幅減倉的概率很小。畢竟很多時候他們要順勢而為做投資。從近期a股的成交情況來看,市場仍處於火爆階段。雖然後期還有社會融合數據、企業盈利數據等市場變量,但至少在這個節點上,還不到下車的時候。”
後續子彈救援
機構倉位高的背景下,場外還有子彈嗎?
據265438+20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的情況,雖然部分基金公司的少數產品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資金認購,但並未出現大規模基金凈申購的現象。
非貨幣ETF基金方面,截至3月4日,年初至今份額漲幅最大的前五只基金分別是國泰證券全指數證券公司ETF、華寶證券全指數證券ETF、國泰證券軍工ETF、南方中證500ETF和浦銀安盛證券高分紅ETF,合計凈申購份額為26.87億份。
同期,工銀上證50ETF、華安創業板50ETF、華夏上證50ETF和易方達創業板ETF分別遭遇6616萬份、49.84億份、33.70億份和25.99億份的凈贖回。相比之下,市場回暖下基金對權益ETF的贖回顯然比申購更加猛烈。
不過,在基金發行市場上,確實出現了壹定的回暖。近期,華夏、嘉實等大型基金公司打造的明星產品已提前結束募集。其中,華夏科技成長僅募集了五天。據悉,募集金額為6543.8多億,雖不及市場火爆時的幾十億認購,但仍反映出投資者熱情的提高。
3月4日,華南某資深公募人士指出,“新股票型基金的成立和股票型基金的凈申購仍會帶來部分新增資金,貨基和債基的贖回也是值得關註的變量,但從目前來看,股票型公募的增量並不大。我認為近期入場的增量資金主要以散戶和其他機構資金的直接入場為主。”
從北向資金來看,3月4日再度凈流入35.4億元,年內凈流入增至6543.8+0276.4億元,構成a股重要增量資金之壹。
此外,未來是否會有眾多短線資金入市,被認為是決定a股能否走得更遠的關鍵。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解,雖然上證綜指壹直在連續上漲,但壹些太空行走者還是決定行動起來。
百億級私募加速布局
在市場見底的過程中,很多上百億的私募開始主動看多,加碼布局a股。
基金業協會相關資料顯示,秉承價值投資理念的知名私募高壹資產今年以來已連續發行10只產品,包括高壹-曉峰65438號+0瑞源30號、高壹洪詩精選賦能1號、高壹曉峰2號信40號等。
除了高毅,私募巨頭林靜資產今年新成立了1產品——林靜全球基金專屬私募投資子基金JS 1。據了解,林靜資產註重價值研究,強調以實業家和PE心態投資。此外,百億級私募薛瑩投資今年也發行了兩只股權策略私募基金,分別是36號薛瑩吳鉤和33號薛瑩吳鉤。
值得註意的是,由原興全基金總經理楊東註冊成立的上海寧全資產,今年也成立了3只股票策略產品,包括寧全肖春1、寧全肖春2、寧全致遠12。目前寧泉的產品數量已經達到15,布局可謂迅猛。
除了發行新產品加速布局市場,數百億的私募也在不斷加倉。私募排排網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百億級私募整體倉位不斷上調。65438+10月4日至2月22日,百億級私募整體倉位從75%升至78.5%。其中,百億級私募整體倉位在2月初壹度達到頂峰,達到86%。
從整體業績來看,今年百億私募業績喜人。2018年2月28日至2019年3月28日,百億私募整體收益高達9.13%。其中,不少百億級私募旗下的“爆款”產品,年內收益率超過10%。例如,今年以來,市北投資2號資產管理計劃、深國投-星石1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平安信托-淡水泉成長壹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收益率分別高達11.43%、13.7%、10.44%。(上海證券報)
私募預測a股風格將向藍籌轉變。
在近期市場做多熱情高漲的背景下,銀行、保險、地產等藍籌板塊持續走強,多只板塊龍頭股表現強勁。對此,多家壹線私募機構認為,從板塊輪動、MSCI逐步提高a股納入因子等因素來看,未來a股市場整體操作風格有望逐步向藍籌方向切換。
重量板接力強度
在滬深股市上周以來持續震蕩的背景下,銀行、保險、地產等藍籌板塊整體表現較為突出。壹方面,大金融板塊的券商、銀行、保險等龍頭股股價近期持續強勢,整體表現與近期的中小板、創業板相比並未表現出明顯的滯後性。另壹方面,從上周五到本周壹(3月4日),權重藍籌板塊的接力上漲,也成為推動滬指突破3000點整數關口的最大推手。
其中,周壹萬科、保利地產、金地等地產股龍頭成功“接盤”,成為大藍籌板塊的領漲線。在此背景下,以中國平安、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為代表的銀行股、保險股近期紛紛創出歷史新高或逼近歷史新高。房地產行業的龍頭股大多也創下了近壹年來的新高。
值得註意的是,在2月份以來a股市場中小盤股票整體股價彈性較高的背景下,上周以來權重藍籌板塊的股價走勢也在壹定程度上呈現出“後來居上”的特征。僅從上周(2月25日至3月1)來看,中小板指數和創業板指數分別上漲4.41%和7.66%,而上證50和中證100等兩大權重指數也分別上漲7.49%和7.01%。
藍籌風格或回歸市場
2月份以來,中小板和創業板保持長時間領先。不過,經過上周權重板塊的發力,對於未來市場風格能否切換到藍籌方向,不少私募機構持較為積極的看法。
耀誌資產董事長王小賤表示,從MSCI大幅提升a股納入因子和外資長期增量進入來看,大消費、金融龍頭將繼續成為外資的首選,如食品、家電、銀行、非銀、醫藥等。從全球市場估值水平橫向比較來看,a股市場相關板塊的“性價比”相對較高。在此背景下,中小盤股票經過前期強勢後,未來市場操作風格有望轉向績優藍籌等外資增量方向。
值得註意的是,a股市場經過2019以來的壹輪普漲後,私募在後期選股中更加註重業績。私募在線上周發布的調查顯示,3月份看好私募的板塊主要有消費、基建、大金融,其中的藍籌相對更被看好。(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