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華林:“後起之秀”投資的法寶

華林:“後起之秀”投資的法寶

進入私募股權行業並不是華林的理想。其實他本來是想在教育培訓行業大展拳腳的。在創辦教育機構、赴美攻讀MBA後,他的投資生涯終於從壹家國企開始。現在廈門創投常務副總經理,感覺自己還很年輕,他的平臺也挺年輕的。201112年底,廈門金元投資集團旗下的這家風險投資公司正式成立。這是壹種新的排列組合。作為投資人中的“後起之秀”,華林希望自己能幫助廈投在未來成為兩岸股權投資中心。

他的風格就像廈門的城市性格,溫柔優雅,不激進,這讓他在投資上更傾向於成熟的企業。同樣,廈門創投也致力於將政府財政資金與當地民間資本相結合,推動當地整個產業鏈的升級。

“這就需要我們關註壹些處於成長期、有行業背景的企業。在對企業的調查中,不允許有壹點馬虎。畢竟我們是對企業負責,對投資人負責。”

2012擁擠的投資界已經感受到了寒意,監管力度的加強,使得PE和VC判斷投資方向更加困難,同時投後管理問題也日益凸顯。

在華林看來,壹個好的項目需要的是“培育”。最直接的目的是不斷提高自己持有的資產質量,同時提高資產運營效率。

“在今天的市場上,妳不可能在進入時通過價格競爭獲得高回報。所以,要想盈利,只能在‘管理’上下功夫,不斷思考和探索如何進壹步提高資產質量,讓資產更有效率,發揮更好的作用,讓妳在退出的時候獲得更多的收益。”

四兩千英鎊的“國字號”

2005年,有著“傳道授業”理想的華林曾經創辦了壹家教育機構,但最終轉讓了。他告訴記者:“當時新東方集團發展如火如荼,起步階段小機構無法與之相比。從個人職業規劃的角度,我選擇了放棄。”

他去美國讀MBA,這是他人生的第壹次轉變。從那以後,林轉行做債券生意。這為他最終進入投資界鋪平了道路。

回國後,他加入了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在那裏他完成了幾項金額超過十億美元的跨國並購。

創業經歷和幾次跨行業的經歷,讓華林熟悉了教育、新能源等快速發展的領域,以及對投資項目的獨特看法。

華林目前所在的廈門創投是國有獨資企業,主要作為母基金,屬於地方財政的代表,是廈門市政府主導的創業投資和產業投資平臺。

在追求投資回報的同時,民族品牌的創投機構也被賦予了特殊使命,即通過資本引導,加快地方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這些地方資金充裕的國有風險投資家無疑會優先投資當地中小企業,這也有助於解決部分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

在華林關註的新能源行業,經過2009年的黃金發展期後,很多投資機構已經深陷其中。然而如今,市場變化、政策收緊、企業間低價激烈競爭,使得國內新能源行業壹夜之間經歷冰火兩重天,不僅讓行業“大佬”深受其害,也讓不少PE、VC機構深受其害。

華林對此相對平靜。首先,他不認為這個領域的投資市場已經過去了。他說:“在利益的趨勢下,人的欲望往往特別瘋狂。對於投資來說,跟著壹堆人搶壹個項目,通過價格取勝,並不是特別好的方式。”

項目投資後的回收期大約需要3至5年或更長時間。所以投資壹個項目,要考慮未來整個產業布局,要看到壹個行業3到5年後的發展前景。同時,還是要找壹些產業背景強的企業。對於新能源領域來說,這些因素才是投資制勝的“法寶”。

他表示,未來將繼續關註新能源領域的投資。比如風電方面,除了產能略有過剩的風電整機制造外,壹些高技術組件還有壹定的投資空間。光伏方面,光伏電池和組件子行業處於產能過剩狀態,投資趨於飽和,但在其他技術優勢明顯的領域仍隱藏著投資機會。

除此之外,當然他對教育的興趣也是投資的重要行業,而他自己的創業經歷也讓他很容易投資到這個領域。“教育壹直是我關註的焦點。雖然我們的基金目前是引導基金,不投資具體項目,但是壹旦發現好的教育投資項目,就會推薦給我們參與的基金。”

註重企業實力的差異化投資

目前,似乎還沒有人總結出華林本人或廈大創投的投資風格。但從華林的言談中可以看出,他和廈投都很看重投資責任感,最常說的壹句話就是“對投資人和企業負責”。

“很多因素要求我們穩定投資。”這表明他們的投資主要是在增長型項目上。這可能也與華林本人有關,他是壹名馬拉松愛好者,參加過2004年和2005年的廈馬。眾所周知,長跑的關鍵在於耐心和節奏。

“靠什麽盈利,是選擇投資項目的關鍵。除了錢,妳還能給企業帶來什麽?如果妳能給企業帶來的不僅僅是資金支持,那麽妳會得到更多。”

近年來,國內股權投資機構,尤其是新興機構,多以Pre-IPO項目為主,這壹階段的投資安全性最高,回報最快。真正發展到這個階段的企業,可能不會像初創期那麽缺錢,而是更願意選擇壹個長期的戰略投資夥伴。

“現在股權投資通過Pre-IPO套利的情況越來越少,那麽PE如何盈利?更多的是通過提供各方面的服務來幫助企業成長,甚至在離職後還能繼續為企業創造價值。其實他們是通過讓企業持續盈利來盈利的。”

他把企業本身的產業背景和實力列為投資的首要考慮因素,可以使企業在增值上有更大的優勢;其次,考慮行業因素和城市發展因素,比如,投資能否促進產業升級和整合。

大約半年前成立的廈門創投,已經投資了三家基金公司,四只基金。參股的三家基金公司分別是建信金元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廈門京道聯萃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廈門賽富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他們這樣描述自己的投資目標:引導包括臺灣省資本在內的社會資金參與風險投資和股權投資,促進廈門新興支柱產業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培育和發展更多本土成長型企業資源。

其中,建信金元基金管理規模為4-5億元,已初步完成募集。賽富基金與閆妍領導的賽富亞洲投資基金合作。目前其管理規模為2.5億元人民幣,在廈門投資50%,在信息產業投資不低於60%,在前期項目投資不低於60%。

自然,廈門創投關註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所列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節能環保產業、新壹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

“我們的競爭優勢在於擁有政府資源的公信力,發揮財務杠桿效應,帶動民間資本。這也是我們的責任。”

M&A是產業整合的需求

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國內股權投資通過IPO退出的比例占我國股權投資機構退出比例的80%以上。

根據證監會公布的申請首次公開發行的企業信息,截至6月,* * *有704家企業排隊IPO,其中111已通過發審會,其余593家企業仍在排隊等待發審。據投中集團統計,704家排隊企業中,有VC/PE背景的企業有287家,占比40.8%。值得註意的是,目前二級市場股票的市盈率倍數已今非昔比,不少新股上市首日甚至跌破發行價。

華林認為,雖然短期內IPO仍是PE退出的主要方式,但從企業自身來看,部分企業本身並沒有達到IPO的條件。根據美國的經驗,這類企業應該采取並購的方式。

在相對成熟的歐美市場,M&A基金占據主流地位,至少有60% ~ 70%的項目是通過M&A退出實現的。作為戰略投資者,M&A基金往往以控股收購為主要手段。進入企業後,他們會給企業帶來財務控制和管理結構優化方面的改革。企業孵化到壹定規模後,他們會找買家退出。

可見,產業發展和企業成長客觀上需要並購整合的過程。達到壹定規模的企業和上市公司,尤其是已經占據行業領先地位的企業,有強烈的並購意願,以實現公司戰略和企業不斷增長的需求,包括市值管理和超募資金的使用。由此看來,M&A將越來越成為國內PE首選的退出方式,未來可能成為比IPO更重要的退出渠道。

“從另壹個角度來看,IPO需要等待的時間太長,有些公司根本承受不起。”

投後管理:“培育”的努力

這個年輕的投資者壹直有壹個觀念:“養得好不如買得好”。

“說白了,PE要想賺錢,就要在‘養’上下功夫。”他告訴記者。

如今,價格競爭的時代已經過去。“其實投資的時候,資金和項目是不成比例的。往往搶幾個項目就是壹大筆錢,投資的時候也沒多少利潤。”

華林告訴記者,目前,PE的投後管理越來越關鍵,企業可以通過提高資產質量變得更有效率。

“看財務報表的左右兩邊,左邊是資產,右邊是資本結構。貨幣是壹種普通商品。妳有,我也有。妳怎麽能判斷妳的錢比我的厲害呢?”

華林的準則是:誰能提高資產質量,讓資產更有效率,發揮更好的作用,誰就能獲得更多的利潤。

雖然市場前景不明朗,投資環境復雜多變,但為了保證投資效率和投資資金的安全,很多投資機構選擇不“庫存”自己的投資項目。但這並不意味著投資者會幹預企業本身的具體業務和戰略決策。

華林說,對於壹個PE機構來說,他們是投資企業背後的支撐。PE機構給予企業的不僅僅是資金、客戶、資源等方面的支持,還能讓企業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關鍵是在投資壹家公司時,要知道他們缺什麽。只有真正理解這壹點,資產質量才能不斷提升,溝通才能更加高效。”

清科集團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相對於目前在中國的投資擴張,投後管理仍不成熟。隨著風險資本市場的發展,下壹階段競爭的優劣勢將集中在投後管理上。隨著投資的增加,PE、VC機構的投後管理團隊將進壹步擴大,專職投後管理團隊將成為創投機構的設置趨勢。風險投資將更加註重人才體系的培養,為企業提供增值服務,建立更加良性的投資鏈。

“希望各方對投後管理的深化不要只停留在表面,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雙方的問題可能會更理性。”

2012,華林的願望很簡單,做好四個成立的基金,給他們帶來更多的項目。不僅可以在當地賺錢,還可以在兩岸股權投資合作上有更多突破。"

要做到以上兩點,他認為關鍵的壹點是廈門創投未來在投資項目上會堅持優質投資,發現和培育有成長性的本土優秀企業。在資金管理方面,壹方面,我們將繼續擴大具有豐富管理經驗的團隊運作。我們將繼續合理分配向社會籌集的資金。“雙管齊下才能贏。”他說。

  • 上一篇:後起之秀是什麽意思?
  • 下一篇:李開復為什麽這麽出名?李開復的個人資產值多少錢?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