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淺談理財業務的規範化管理

淺談理財業務的規範化管理

或許是因為這個行業發展到了需要所謂精細化管理的階段。期間有不少於五家機構的不下十位管理者和資深從業者跟我聊起他們正在或準備大力開展的標準化管理。壹般來說,公司會拿出壹個普遍適用的戰略方針和原則,引用海外金融服務機構的標桿或榜樣,邀請具有全球咨詢背景的合作夥伴,然後以財務指標為核心標準,推出壹套“標準化”的組織架構和業務流程,包括定崗、定薪、定人、定規則、定指標、定戰術。然後通過“運動”推廣法,堅持不懈的強化訓練,指向結果。整個方案是自上而下、自洽、準確、協調的。壹切都是那麽美好。

作為壹個管理者,包括我自己,對管理充滿了潛意識的天然崇拜。我們總是非常自信。面對效率低下、業績不佳、士氣不振、競爭激烈等問題,只要我們加強管理,不斷強化管理,就壹定能夠改善,顯著改善。這無疑是真的。科斯曾經解釋過,企業之所以逐漸取代個體經濟,成為社會化分工市場中經濟組織的基本單位,正是因為企業可以通過壹系列內部契約取代單壹的外部契約,從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合作效率,進而提高整個市場的效率。所謂內部契約,其實是通過管理來組織的。管理的需要,某種程度上也是企業的需要。

所以,我們面臨的問題從來不是要不要管理,要不要加強管理;這是壹個如何管理和需要加強哪些管理的問題。閑了這麽多時間,終於聊到了今天的話題:理財業務是否需要規範管理;如果有,需要什麽樣的規範管理。

標準化管理的兩個前提

我們不談PPT上標準化管理的定義。基本上來說,規範化管理需要兩個前提條件:壹是有壹個可以作為標準的標準;第二,標準本質上是可以復制的,而不是形式上的模仿。那麽,第壹個問題是,當今中國的財富管理行業有沒有壹個可以提煉總結的最佳實踐,然後成為壹個標準?如果沒有這個標準,規範管理的標準從何而來?

在我聽說的幾家正在進行標準化管理改革的公司裏,我發現其實大家都沒有深究這個標準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有的公司甚至直接或有意混淆“標準”和“目標”,把自己當年要達到的績效目標作為規範化管理的前提,然後逐壹分解,轉化為層層的效率指標約束,進行定崗定員流程的安排。嚴格來說,這不是標準化管理,而是德魯克幾十年前提出的目標管理。

重點是目標管理的重點是:①組織內部目標的充分溝通,②形成合理的目標計劃,③目標的最終實現;並不是嚴格控制實現目標的路徑、方法、策略和過程——雖然目標管理並不排除必要的財力和人力的約束。標準化管理就是尋找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範圍的最佳秩序,針對實際或潛在的問題制定規範高效的活動標準,並大力執行。標準化從它的起源到普及,都是基於性能的客觀標準(產量、生產速度、生產成本、次品率等。)的傳統產業組織,尤其是制造業企業,並且在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都有大量的動作、環節和流程可以提煉、規範和模仿。所以,如果MBO強調人,強調人的知識,強調人的自覺努力和努力的結果;然後,標準化管理強調的是事物、事物的過程、事物的過程監督、過程執行是否符合標準。

可能的誤操作

我沒有說這兩者孰優孰劣,或者是否可以有機結合,但可能的“誤操作”是在標準化管理的外衣下達到目標管理的目的。當這種情況發生時,組織內會有很大的壓力。因為廣大中層和基層管理者會發現,壹方面,他們需要放棄原有的管理模式、行動和習慣以及他們所謂的“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的管理偏好,他們必須遵循統壹的、不容置疑的流程、規範和行動標準。這樣壹來,自然要填更多的表格,統計更多的效率指標,使用更先進的管理信息系統,接受更復雜的績效考核體系。

另壹方面,組織在沒有與他們充分討論的情況下,要求他們實現壹個無法實現的目標——別忘了,他們的行動、資源和策略已經被“標準化”了。壹件有趣的事情發生了。組織要求經理和員工對結果和過程負責。這裏強有力的假設是,正在實現的標準化必須是全面的和正確的(既不過早也不過度標準化)——只要實現了,就壹定會取得成果。毫無疑問,這對公司高層來說是壹個極大的挑戰和極高的要求。

進壹步,我們理解標準化和MBO的區別,其實就是泰勒和德魯克的區別,也是麥格雷戈的X理論和y理論的區別,老麥指出,每壹個管理決策和措施的背後,都有壹個人性假設,影響甚至決定著管理決策和措施的制定和效果。X理論認為人有消極的工作動機,Y理論認為人有積極的工作動機。X理論假設普通人天生懶惰,工作越少越好。他們沒有主動性和思考能力,如果可能會逃避工作。因此,只有在仔細的指導下,他們才願意接受這份工作,所以管理者需要給他們施加壓力。Y理論假設人在工作中的身心投入和在娛樂休閑中壹樣。工作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有自我調節、自我監督的能力。人們願意為集體目標而努力,並會在工作中竭盡全力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聰明才智。x和Y在橫軸的兩端,現代管理者的每壹個動作的假設都是在兩個水平之間選擇壹個點。

需要考慮的▎問題

作為壹個觀察者,我可能多慮了。畢竟每壹個管理動作其實都是有風險的。不過,總的來說,我想對準備采用標準化管理的組織提出以下三個問題:

1)想清楚自己在做什麽:標準化)還是目標管理(MBO)?

2)妳的管理假設是什麽,X還是Y;在目前財富管理行業的競爭下,應該更偏向Y還是X?

3)場景和過程哪個更重要;工具和標準哪個更需要?

自然沒有標準答案。否則,管理者應該做什麽。這本身就不是壹個標準化的問題。

這個案例讓我想起了經濟學中最經典的辯論:自由放任vs政府幹預。壹百年來,亞當?斯密的追隨者和凱恩斯的追隨者圍繞這個話題撕了無數個回合。有趣的是,人類社會和我們的經濟實踐也反過來為兩邊的支持者提供了有力的證據。有時候,放任自流給出了終極答案;有時,政府會進行幹預,想出解決辦法。1974,壹生追求並信奉自由主義的戰士哈耶克和壹生致力於幹預經濟、實施政府和國際組織作用的彌達爾同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或許,理財業務的規範化管理好不好,如何讓它發揮作用,還要拭目以待。

李叔叔

中國FA實驗室研究員,前頂尖財富管理公司副總裁,資深行業媒體人。

研究方向:財富管理與投資理財行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培訓與知識管理、商業模式創新與科技創新。

聯系我:FALAB@newbanker.cn。

  • 上一篇:鋰價走低,動力電池巨頭喜憂參半?
  • 下一篇:美國加息會導致債市下跌嗎?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