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鑒臺灣省鹿島、高雄、新馬賽等世界著名工業港口的成功經驗和模式,博賀新港區堅持“依托大型深水港口,搭建重化工業平臺”的發展思路,打造石化、電力、冶金、造船、機電制造、港口物流六大產業,打造以石化、電力、鋼鐵三大支柱產業為主導的華南臨港重化工業集群。港區規劃吞吐能力3.5億噸,萬噸級以上泊位760個,其中30萬噸級泊位1個,20萬噸級泊位2個。壹百年前,偉人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描繪的深水港藍圖,正在壹步步變為現實。
石化行業:
煉油:近期擬在博賀新港區東區新建壹座12萬噸/年的煉油廠,並預留壹處2000萬噸/年的擴建改造用地。在毛石化公司現有30萬噸級單點系泊系統以東2500米處,新建壹套獨立的30萬噸級單點系泊系統。
乙烯:近期擬建設654.38+20萬噸/年乙烯裝置,與654.38+20萬噸/年煉廠並行,距離煉廠較近。
遠期計劃利用654.38+0萬噸/年乙烯和2000萬噸/年煉油提供的豐富原料資源,以及芳烴下遊加工的中間產品,建設芳烴聯合裝置、PVC樹脂、丙烯酸及酯、多異氰酸酯等大型項目。,從而進壹步拉長乙烯和芳烴的下遊加工產業鏈。
石化產業功能區內將建設鐵路專用線,與進廠鐵路連接,作為成品的主要運輸通道和部分原材料的進出通道。
電力:
博賀新港區800萬千瓦熱電聯產大型燃煤電廠擬由廣東電力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近期擬建設2× 1萬千瓦,年耗煤量463萬噸,1萬噸煤碼頭和3000噸重件碼頭。
遠期繼續建設6× 1萬千瓦,新建1.5萬噸煤碼頭。
冶金:
近期在現有654.38+0.8萬噸/年軋鋼的基礎上,擴大到500萬噸/年軋鋼。近期將建設壹座20萬噸級鐵礦石(粉)碼頭,遠期將建設另壹座20萬噸級碼頭。兩個2萬噸級鋼材專用碼頭相繼建成,部分產品將通過海運出口。遠期規劃建設與進站鐵路相銜接的鐵路專用線,為產品進入內陸市場開辟通道。
造船:
目前國內船廠可建造最大654.38+0.75萬載重噸的散貨船,最大30萬載重噸的油輪,最大2.2萬載重噸的液化石油氣船,最大8000標箱的國際主流集裝箱船。遠期規劃建設30萬噸級造船廠和480m船塢、360m船塢,可制造654.38+07.5萬噸級“好望角”散貨船和30萬噸級油輪,年造船總噸位654.38+0萬噸,可承擔相當噸位的船舶維修。同時配備兩座654.38+0.5萬噸級碼頭和航道,作為船舶進出的通道。
機電制造:
機電制造產業是指服務於石化、電力、冶金、船舶等其他行業的綜合性機電制造企業集群,專門制造港區石化企業新建、改建、擴建項目所需的大型化工設備及設備零部件。配套2座3000噸級重型碼頭,為大型構件進出做準備。
物流:
以建設300萬立方米戰略儲備油庫和年裝卸能力10萬噸的粵西煤炭儲運中心為契機,發展以海運為主的大宗工業品物流業。博賀新港區可建設萬噸級以上泊位760個,規劃年吞吐量3.5億噸。隨著港區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物流區可以發展成為保稅區。吉達港區面向南海,北面是開闊海域,西面是博賀新港區。吉達港區主要承擔港口附近工業發展所需的成品油、化工品等原材料和成品的運輸,同時兼顧工業園區建設和腹地城市生產生活所需的鋼材、水泥、礦山建築、食品、機械設備、集裝箱等貨物的運輸。它將被建成壹個專門的港口區,為後方園區的企業服務。
吉達港區規劃分為東部和西部兩部分,東部以建設65438+萬噸級以下的大型深水泊位為主要工區。西部作業區以2萬噸級以下泊位為主。港區最終將形成“雙口、三碼頭、六港池”的總體格局。規劃建設47個1 ~ 65438+萬噸級普貨泊位,預留6個55438+萬噸級集裝箱泊位。預測2020年和2030年吉達港總吞吐量分別為500萬噸和30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