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博迪2011的股價壹度超過1000美元,但僅僅5年後,這家曾經壹千美元的公司在申請破產保護前,股價差到了2.07美元。
這不是個例。在皮博迪申請破產之前,美國第二大煤炭生產商阿奇煤炭公司於2016年6月申請破產。2065438+2005年8月,美國煤炭巨頭阿爾法自然資源公司申請破產。
要知道這些倒下的巨頭有多大,只要拉壹下2014年全球煤企產量排名表就知道了(見下表)。
上表很清楚:皮博迪世界第三(中國申花之後),阿奇第六,阿爾法第十二。這三家公司幾乎都是數壹數二的,可以充當國家的門面,美國政府完全看著他們破產。事實上,在過去的三年裏,除了上述三家公司,美國還有愛國者、沃爾特等30多家煤炭公司申請破產。
美國政府沒有向他們中的任何壹個伸出援手。正是這種放任的態度,讓生死完全由市場決定。美國實現了我們夢寐以求的供給側去產能:2008年美國煤炭產量達到11.7100萬噸,2015年產量僅為8.96億,暴跌23.5%。經過這波破產,美國煤炭可能再也不會作為壹個行業出現在經濟生活中了。
美國煤炭行業產能過剩源於能源消費結構的內部替代(見下圖),這幾乎是不可逆的。2011至2012年,美國頁巖氣革命爆發,導致天然氣供應量劇增,天然氣價格下降近40%,促使更多電力公司轉用天然氣。再加上原油價格大幅下跌,煤炭行業已經出現產能過剩。
煤炭價格不斷下跌,煤炭消費量不斷下降,不斷壓縮煤炭企業的利潤空間。高成本煤企要麽轉型,要麽死亡。無論哪種方式,這個行業的產能都會被壓縮。這也是我們看到的現象。在美國,壹些煤炭企業選擇轉向新能源,而其他企業則繼續堅守陣地,如果無法維持下去,就申請破產。
我們可以想象壹下,如果美國政府幹預市場,這些煤企能夠存活下來,結局很可能會是另壹番景象。
皮博迪和阿爾法在談到破產的結局時,總是談到他們的債務。以阿爾法為例。2009年,阿爾法以20億美元收購了當時美國第四大煤炭公司FCL,2011年,阿爾法以71億美元收購了梅西能源公司。由於收購Alpha導致的沈重債務,在申請破產時,它仍有超過30億美元的債務。
在底層沒有政府的時候,還這麽大張旗鼓的擴張。在政府的底層之下,筆者傾向於認為,它會更加瘋狂地擴張。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麽美國也可能面臨類似於今天中國的問題。龐大臃腫的煤炭企業綁架了國家龐大的資源。
美國政府沒有這麽做,而是讓市場來做選擇,跑不動的企業就自己不吃了。有兩種電影是美國人拍不厭的。壹類是高大上宣揚個人英雄情節的人文片,壹類是不死僵屍恐怖片。這些僵屍的恐怖之處在於:第壹,他們不會死;第二,咬了其他正常人之後,被咬的人也會變成喪屍。
已經完全不適應能源需求結構調整的煤炭行業,在美國人眼裏顯然是僵屍:拯救他們會拖垮壹堆正常的公司,讓他們變成僵屍。所以美國人選擇過河拆橋:自生自滅,讓市場決定妳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