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很熟悉“美”。他們擡頭看卻看不到它。他們承包了許多家用電器。家電行業這麽大的人物,不甘心在壹個領域大放異彩,毅然跨界造車!結果可想而知,失敗了...所謂理想充滿現實。時隔多年,“美”卷土重來,造車是必須的!
美的以7.43億元的總投資進軍新能源汽車。
3月25日,美的集團發布《關於收購北京和康新能科技有限公司控股權的提示性公告》稱,公司擬通過子公司廣東美的暖通設備有限公司以協議方式收購和康新能控股權。
交易完成後,美的暖通約占和康新能總股本的23.73%,美的集團也將成為和康新能的間接控股股東。據了解,成立於2003年的和康新能除了高壓變頻器產品外,還包括節能設備高端制造、節能環保項目建設運營、新能源汽車組裝運營產業三大板塊。可以看出,通過資本收購,美的集團已經將業務延伸至新能源汽車行業,再次擠進造車行業。
火熱的個性是壹個美好的事業。沒錯。
和康新能的組裝配套及運營產業布局以和康動力、和康智能、平滑公司為主,三家“各司其職”。和康新能《2019半年報》顯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公司以產品為核心,以智能充電網和租車網為平臺,構建和康新能源汽車生態系統。和康新能此前的布局將成為美的集團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基礎。
美的第壹次進軍汽車行業失敗。
事實上,這並不是美的第壹次進軍汽車行業。
據了解,2003年,美的集團首次正式進入以客車為代表的商用汽車領域。2004年至2006年初,美的集團先後收購了雲南客車廠、雲南航天神舟汽車有限公司和湖南三湘客車集團有限公司..2005年9月和2006年8月,美的昆明新客車基地和美的長沙新客車基地相繼建成投產,形成了萬輛客車和專用底盤制造能力的兩大新制造基地。在當時,它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美的計劃在3-5年內成為中國領先的客車制造商。就在我期待大顯身手的時候,美國造車之路戛然而止。5438+065438+2008年6月10月,美的汽車陷入停產危機。時任美的集團副總裁黃曉明宣布暫停美的造車項目。黃曉明解釋說“投產汽車只是美的非主營業務的壹次嘗試,投資規模很小。現在是美的主動控制風險,停產。”當然,這只是漂亮的餐桌談資。妳為什麽不再制造汽車了?妳怎麽想呢?技術和資本密不可分。
家電行業跨界玩車,又火了。
家電行業“跨界”玩車,不僅僅是美好。2003年前後,中國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美的、春蘭、奧克斯、波導、格林柯爾等家電企業紛紛宣布要造車,掀起了進軍汽車行業的熱潮。然而,不到幾年,這股浪潮就演變成了洶湧的汽車“大退潮”,原因之壹就是技術不成熟。比如美的的競爭對手奧克斯,2003-2005年短暫涉足汽車領域,意氣風發卻無法與現實的殘酷抗衡。由於產銷不佳、質量問題頻發等原因,他在2005年徹底退出了汽車制造業。所以那時候跨界造車不容易。
現在,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讓家電行業對汽車領域又有了興趣。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發展如火如荼,備受資本關註。因此,家電企業試圖在新能源汽車的火熱市場中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高舉新能源汽車大旗。
據了解,2016年,美的集團已與上汽通用-安吉星達成國內首次智能家居及車聯網應用戰略合作,開始將觸角伸向汽車互聯網。有業內人士表示,“家電企業除了造車,還想‘染指’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相比整車制造,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鏈風險可控,家電企業也能在“新四化”浪潮中分壹杯羹。”
最後
汽車工業需要雄厚的資金和技術實力。無論是傳統汽車還是新能源汽車,造車都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這壹次,美的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投入巨大。它能否成功造車,成為造車大軍中的壹員?只能說,等等看!
(圖來源網絡,侵刪)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