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美國非金融企業的債券比例高於股份,而中國是股份高於債券的原因。

美國非金融企業的債券比例高於股份,而中國是股份高於債券的原因。

要了解中國企業在什麽情況下可以發債,需要了解幾個方面,妳應該能找到妳想要的答案。

企業債券和股票壹樣,是資本市場不可或缺的壹部分。合理的市場結構要求包括企業債券在內的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協調發展,這不僅有利於金融領域的改革和社會信用的優化,也是企業多渠道、低成本籌集資金的市場基礎。在發達的資本市場體系中,企業債券市場的規模遠大於股票市場。然而,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嚴重滯後,在壹定程度上制約了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和結構的完善,從而影響了資本市場的功能發揮。

壹,中國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的現狀

1.企業債券市場占整個債券市場的比例很小。據統計,1991-2002年期間,政府債券發行總額為30331億元,企業債券總額僅為3050億元,占政府債券總額的10%。事實上,國債市場大於企業債券市場的情況在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體都很普遍。對經濟金融發展歷史規律的研究也表明,國債市場大於企業債券市場似乎是必然的。而我國債券市場與企業債券發展的差距如此之大,是非常罕見的,遠遠高於國際資本市場的平均水平。

2.公司債的發行規模相對較小。2002年末,包括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委托發行的債券,加上憑證式國債,總額為2.8萬億元,債券總值相當於GDP的29%左右。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債券總價值與GDP之比遠高於此。比如美國的債券總價值與GDP之比是143%,日本是136%,歐盟是82%,全球統計的債券與GDP之比是95%。國債發行規模與GDP增長顯著相關,國債發行與宏觀經濟增長趨勢基本壹致,而企業債發行規模與GDP增長不存在正相關關系,不能適應性地應對中國GDP增長。

3.企業債券融資相對滯後。從現代資本結構理論來看,企業的價值,在壹定範圍內,會隨著負債的不斷增加而上升。企業的融資順序是:內部融資優先於債務融資,債務融資優先於股權融資。然而,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往往過於依賴股權融資而忽視債券融資,導致我國企業股票發行規模遠遠超過企業債券發行規模,即存在股權融資偏好。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的這種滯後不僅導致企業融資方式單壹,也影響了股票市場資源配置作用的充分發揮。

4.公司債發行市場具有明顯的監管特征。在發行過程中,目前仍采用發行計劃規模管理,募集資金納入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具體發行采用審批制監督管理模式;難以使用法律法規允許的以外的金融工具對債券發行進行實質性審批,極大限制了債券品種的創新;價格受到管制,如債券利率區間的限制,企業債券的利率在管制下缺乏彈性,不能公允地反映債券之間的風險收益差異,使得企業債券與其他金融工具之間難以形成合理的價格關系;同時規範證券經營機構的行為,規範發行對象和地區。

二,中國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的制約因素和障礙

造成中國企業債券市場發展滯後的因素很多,既有制度性障礙,也有市場約束。

1.政府政策。出於經濟體制改革的考慮,政府賦予證券市場兩大歷史使命:優化資源配置、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而後者是主要的。企業債券的作用是為企業籌集資金,優化資源配置。同時,股票和國債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股權融資和國債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由於這壹政策的傾斜,在債券市場發展過程中,體現在我國債券融資的規劃中。國家每年根據宏觀經濟運行、財政貨幣政策、產業結構調整和證券市場發展的需要,對股票和債券的發行額度進行總量安排和結構控制。債券發行,尤其是企業債券發行,長期以來壹直實行多部門行政審批制度,因此存在壹定的市場差異。

2.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滯後。壹是企業缺乏自主產權,導致部分企業債券兌付困難。因為發行公司債券的企業沒有獨立的產權,不能真正承擔履行債務合同的責任和義務。換句話說,他們可以從融資活動中獲得資金,以滿足生產經營和員工福利的需要,但不能真正承擔融資失敗的財產責任。壹旦融資失敗,責任只能由國家承擔。二是部分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約束機制不完善,導致企業“重股輕債”,缺乏發債的內在動力。在我國,有上市資格的公司基本都是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國有股普遍占據控股地位,而國有產權所有者缺位。這種特殊的產權結構導致了“內部人控制”,公司經營者的目標往往不是企業價值最大化,而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的經營者自然更傾向於股權融資而不是債權融資。

3.企業債券市場流動性不足。中國債券二級市場由銀行間市場和證券交易所市場組成。因為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不接受企業債,可以交易企業債的地方交易中心已經關閉,企業債流通轉讓的唯壹途徑就是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但是證券交易所的上市規定非常嚴格,有很多不必要的限制,所以大部分公司債是不能流通轉讓的。截至2003年6月5438+065438+10月,在深滬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公司債券只有24只,日均成交量不足5000萬人民幣,每只債券的日成交量也只有幾手到幾十手,有的甚至沒有成交。對於整個公司債市場來說,如此小的交易量可以說幾乎沒有流動性,影響了市場參與者的積極性,從而難以充分發揮債券市場的功能,市場發展也比較滯後。公司債券市場的發展和成熟程度主要反映了公司債券評價體系是否規範。在成熟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債券的信用評級是由擁有獨立財產、無限責任、以出售自己的評估結果為盈利目的的信用評級機構獨立進行的。我國的信用評級也存在壹些問題,沒有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壹是我國的債券評級機構對評價結果不承擔無限責任,導致壹些評級機構為了實現盈利而出具虛假評級。其次,我國的信用評級機構不僅比國外評級機構受到的約束少,而且在評估技術和經驗上也有壹定差距,導致被評估的信用等級參考價值較低。

三、發展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的對策和建議

1.積極推進公司債券市場的對策建議。政府應在政策上支持企業債券的發展,大力推進債券發行制度的市場化。企業債券的發行應轉入核準制和註冊制,改變企業債券的規模、期限和利率水平由政府決定的局面。無論企業所有制性質和規模如何,企業應根據自身信用評級、償債能力和融資需求,以及市場變化的實際情況,自行確定企業債券的利率水平和償還期限,以顯示發行主體之間的信用差異,提高企業債券的供給和價格需求彈性。政府對債券市場的管理主要是建立和完善信用評級、擔保、受托管理、信息披露等法律制度,對公司發債形成硬約束,降低違約風險。同時,要鼓勵債券發行企業在利率形式、債券形式、付息方式、期限品種結構等方面不斷創新,增加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2.深化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實現產權下放,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途徑是大力推進企業股份制改革,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只有通過規範的產權制度改革,企業才能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真正市場主體,改變“重股輕債”的觀念,真正承擔債券融資的風險和責任。這是發展和壯大公司債券市場的關鍵環節。同時,要建立有效的償債保障機制,防範企業過高的負債率和財務風險,約束企業經營中的道德風險,保證債務本息的正常支付。

3.積極培育機構投資者。國外經驗表明,隨著債券流動性的增強,投資者會自動增加投資需求。因此,發展中國公司債券市場的當務之急是解決公司債券的流通問題。(1)要加快二級債券市場的建設和發展。首先,應配合利率市場化進行改革,規範中介機構行為,防止壟斷定價,逐步放開企業債券的轉讓和流通價格。其次,明確了場外市場和場外市場,不同發行方式和規模的公司債可以選擇不同的交易方式和市場。(2)要搞活我國企業債券流通市場,還必須培育大量的機構投資者。應允許基金公司和社保基金投資信用等級高、風險低、投資回報相對較高的企業債券;考慮設立企業債券市場基金,支持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為企業債券市場引入更多資金。此外,做市商制度也可以在公司債市場試行。承銷商作為做市商不僅可以活躍公司債券的流通,還可以吸引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債券市場的投資。

4.完善信用評級體系。為了方便投資者判斷債券風險,了解發行人和市場的相關信息,增強市場信息的透明度和對稱性,確保市場公平合理運行,最大限度地保護投資者利益,必須充分發揮信用評級機構等社會中介機構的作用,完善信用評級體系。壹是建立科學的評級指標體系。有關部門要組織制定統壹的評價指標體系和評級方法,讓各評級機構共同遵守,確保評級結果的科學性、公平性和統壹性。二是建立獨立統壹的評級機構。國家可以委托專門的管理機構,使其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法人。三是引進國外信用評級機構。這樣才能在競爭中不斷提高國內信用評級機構的專業能力和市場聲譽,最終形成公平的信用評級體系。第四,在信用評級責任方面,評級的公正性完全交給中介機構,監管部門只需要監管評級機構,市場決定評級機構的生存和發展。

參考資料:

1.耿誌敏。中國機構投資者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2.黃少安,張剛。中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分析。經濟研究,2001(11)

3.江春。產權制度與金融市場[M]。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

4.何德旭,吳立人。關於發展中國公司債券市場的思考。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2(8)

妳好

  • 上一篇:馬耳他有哪些比較好的移民中介?
  • 下一篇:如何申請民生銀行的車貸?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