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彭博的成長經歷就像是美國夢的標準樣本。主人公出生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壹個平民家庭。早在青少年時期,他就對信息和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學期間,他獲得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工程學學士學位。然後他拿到了哈佛商學院的MBA證書。有了兩張文憑,彭博進入了——比爾·所羅門,壹家華爾街壹流的投資公司。這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從最基礎的手工會計做起,每周工作6天,每天12小時。第六年,他以勤奮、執著的工作態度和敏銳、高瞻遠矚的商業頭腦成為比爾·所羅門公司的合夥人。這樣的成績對於任何壹個年輕人來說,都是足夠驕傲的資本。然而,彭博似乎壹點也不滿足,在接下來的九年裏,他繼續努力工作。直到1981,比爾·所羅門公司內部發生糾紛,彭博被掃地出門。他操作15的夢想被突如其來的沖擊擊碎了。離開公司後的第二天早上,當彭博拉開衣櫃換上西裝去公司上班時,他突然意識到自己被公司拋棄了。他絕望地蹲在地上,感到絕望。在別人看來,壹個40歲的贏家,在人生即將到達巔峰的時刻,被人從高處推了下來。這種痛苦,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是別人無法想象的。
然而,優秀的領導者都有這樣的性格,那就是他們在行動中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對團隊信心的承諾。彭博拿著公司給的6.5438億+00萬的補償金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創業。他非常冷靜地分析了自己的優勢。他認為,包括美國經濟在內的全球經濟正處於關鍵的轉型期,人們對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的需求越來越強,服務業的比重越來越大。計算機的使用將以最簡單的方式將所有信息通過網絡電子化地傳遞給用戶,這將是人類經濟生活的壹大變革和發展趨勢。彭博認為,在這樣壹個轉型時期,正是需要既懂證券投資又懂計算機應用的人才。於是他把自己的新公司定位為壹家用新技術為金融機構提供信息服務的公司,並命名為:創新市場系統公司。這家公司就是後來的彭博集團的前身。做慣了大生意的彭博現在覺得做小生意很難。為了生存,他和公司的創始人每天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眼睛極度疲勞,於是大家想出了壹個省時又經濟的辦法,在每個員工的辦公桌上放壹個魚缸。壹旦眼睛累了,就會看壹會兒水裏遊的金魚,讓自己盡快緩解疲勞。在這樣緊張的日子裏,彭博常常覺得夢想是如此的誘人,又是如此的遙遠。
壹位著名的法國作家曾經說過:所有的努力都不會失敗。1982期間,由於銷售數據終端的成功,彭博被美林這種大公司看好,他們非常看好這家小公司的市值和團隊價值。美林以3000萬美元購買了彭博30%的股份。這時,彭博松了壹口氣,終於借助大公司的資源,邁出了實現夢想的第壹步。務實的公司在接下來的10年裏以40%的驚人年增長率增長。
彭博總部
我們被帶進了公司的前廳。它的前廳雖然沒有普華公司的寬敞,但高度近8米,全部是淺棕色大理石墻面和地面。繞過前臺,是壹條近百米的長廊,同樣鋪著淺棕色的大理石墻面和地板,只不過寬闊的長廊右手邊緊貼墻壁擺放著壹套長長的現代裝置藝術作品,這組作品由數十種酷似中國根雕的木質材料制成,壹人高,壹米半寬。然而,當妳走近作品時,妳會發現它與根雕完全不同,它的每壹件作品都是由數百根粗糙的木條制成的。在近百米沒有任何裝飾的石墻的映襯下,凝聚在壹起的最原始的夢想的力量,沖擊著每壹個走在作品面前的人。
乘電梯,我們被帶到彭博公司的培訓樓。當我們沿著走廊走的時候,我們很好奇的發現每個教室面對走廊的那壹面全是透明的玻璃。這樣,所有經過走廊的人,只要妳隨意掃壹眼教室,就能直接看到教室裏的培訓內容和培訓者的學習狀態。我們的向導,壹個聰明的美國明清青年,給我們解釋說,透明是公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彭博先生邀請世界上最高的建築——吉隆坡雙子塔的設計師來設計彭博鐵塔時,他要求透明的概念必須在設計中得到體現。所以妳不僅能在這壹層感受到公司的透明,在其他樓層的所有房間和工作崗位也能感受到。
任何壹個企業能夠不經挫折而成長,都是壹個不可思議的神話。彭博的發展絕非壹帆風順。1994,在那個看似正常的炎熱夏天,公司高層已經預感到壹場風暴即將來臨。由於美聯儲的加息政策,華爾街股市大幅下跌。許多公司紛紛裁員,華爾街的金融業務量急劇下降。這壹切直接影響到了以金融信息服務為主業的彭博,他們13年的快速進步被叫停了。支撐公司現金流的數據終端銷量每個月都在下降,公司內外都存在紅旗還能撐多久的問題。有人認為這個金融信息服務商已經過了他們發展的巔峰,只能面對每月的下滑,沒有進壹步增長的希望。
在營救擱淺的公司船的行動中,彭博再次顯示了他作為領導者的品質。他堅信自己的夢想是正確的方向。他果斷決定,整個公司必須堅守核心業務,即盡可能增加數據終端的銷量。只有這樣,公司才能在最快的時間內增加現金流。這個看似簡單的決定,在當時是極其困難的。因為當時公司不是單壹的業務方向,彭博已經發展了許多其他信息服務,如雜誌和媒體。然而,彭博自己認為,在這樣壹個關鍵時刻,分心去照顧別人是浪費時間。他的堅持影響了他所有的追隨者。在彭博·羅輯的指導下,該公司終於賣出了數量驚人的數據終端。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就像加油,擱淺的船又回到了原來的航線。
在壹個培訓教室裏,壹位負責接待的女士臨時向我們介紹了彭博公司的經營理念、發展歷程和主要業務。介紹壹結束,這位女士就道歉了,說馬上回去工作。因為大家的項目都很緊,我們沒有部門負責人,只有臨時的項目負責人。項目壹旦實施,就得加班加點。如果項目完成,項目負責人會自動取消。這樣既能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又能降低部門之間的溝通成本。
走出培訓教室,美國青年開始帶領我們參觀彭博大廈的主要功能區。在公司的休息大廳裏,我們看到頭頂空空如也的墻上有壹塊三面環繞的巨大電子屏幕。壹個屏幕顯示時間和天氣等信息,另兩個屏幕顯示新聞和金融等信息。每個屏幕的圖像背景都是動態的,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大廳壹側是豐盛的自助餐,水果和各種飲料。向導說,因為公司24小時為合作夥伴提供服務,所以我們的工作人員也會24小時輪班工作。為了節省更多的休息或工作時間,公司免費為所有員工提供這些自助餐、水果和飲料。
如今,彭博已經發展成為壹家集新聞、數據和數據分析於壹體的全球多媒體集團公司。其交互式金融信息網絡每天24小時向65,438+026個國家的260,000多名專業人員提供服務。公司提出的經營理念是,我們必須比任何競爭對手提前15分鐘為合作夥伴提供服務。為了這個想法,公司在全世界有1600多名記者,他們每天都投入到工作中。彭博每天向350家報紙提供4000多篇新聞報道。目前,該公司的電視業務通過10電視網絡以7種語言向全球2億觀眾播放金融和市場信息。2004年4月26日,全球多家媒體宣布,彭博的金融數據市場收入已經超過排名第壹的路透集團。這壹天,也許彭博會在心裏告訴自己:這是我20多年前重建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