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於1966年生產了第壹臺直徑3.4m的掘進機,在杭州人防工程進行了試驗。70年代進入工業試驗階段,試制了SJ55、SJ58、SJ64、EJ30掘進機。80年代進入實用階段,研制出SJ58A、SJ58B、SJ40/45、EJ30/32、EJ50掘進機,用於河北引灤工程、福建龍門灘工程、青島引黃工程、雲南羊場煤礦、貴陽煤礦、山西古交煤礦、懷仁煤礦等工程。但是,與國外掘進機相比,在技術性能和可靠性方面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必須加快整機的研究、設計和生產,趕上國際先進水平。
我國自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以來,甘肅省隧道建設、山西省萬家寨引黃工程、陜西省秦嶺鐵路隧道工程均引進了國外大型TBM,並取得了成功。其中,山西省萬家寨引黃工程創造了最高日開挖113m、最高月開挖1650m的紀錄。
隧道掘進機除了主機外,還必須配備壹個支撐系統,稱為後支撐系統。主機及配套系統總長度壹般為150m ~300m。配套系統包括道碴輸送系統、物料輸送系統、配套設備、激光導向系統、供電裝置、供水系統、排水系統、通風防塵系統和安全防護系統。灌漿系統也用於水力隧道。與鉆爆法相比,TBM法的主要優點是開挖速度快,因此支護系統是滿足連續快速開挖的關鍵因素。其運輸布置、運輸能力、給排水流量、通風方式、風壓風量,以及噴錨、混凝土管片安裝、豆礫石噴射、回填灌漿的速度,必須與開挖速度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