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工商銀行:工行會不定期推出針對50萬元以上高凈值客戶的理財產品。這類理財產品收益率較高,購買前要仔細了解各種產品的不同特點。
3.中國建設銀行:相對於其他四大行,收益率比較高。另外,建行的收益率是最高的,建行的投資門檻相差很大。不同投資門檻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也相差較大。針對65438+萬元以上高凈值客戶的理財產品收益較高,有冒險精神和高收益需求的投資者可以選擇建行。
4.農業銀行:投資收益不高,但風險較低,適合保守型投資者。
5.交通銀行:50萬以上的高端理財產品收益較高,適合閑置資金較多的投資者。
如何選擇理財
根據預期收益,國內大部分人對理財的認識是錯誤的。理財最重要的問題是預期收益率,而不是保本或者保證多少收益。
案件年凈收入65438+萬。在上海,有房和無房的理財方案是完全不同的,因為壹個目標是首付,壹個目標是跑通cpi。
壹般來說,理財的風險比應該是7: 2到1,70%的固定資產投資或穩健投資,房子、貨基、理財優先產品、保險都屬於這類產品。20%中等風險產品,公募基金和指數基金大概屬於這壹類。剩下的10%配置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股票、期貨、私募基金都屬於這壹類。
如果固定資產太多,應該多配置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利用投資杠桿增加整體配置的風險,反之亦然。
比如某私募基金經理在期貨投資中獲利豐厚。為了分散風險,他買了很多房產,寫字樓是壹層樓。
財務杠桿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當妳還屬於窮人階層的時候,建議用超大的金融杠桿去淘金。當妳有房有車,成為中產階級,財務杠桿要略大於1.5但不超過2,在保證跑贏Cpi的同時,實現超額收益,向財務自由靠攏。如果妳已經財務自由,建議采取保守的理財方式,財務杠桿降到0.5左右,保證不會因為CPI吃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