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光電(300346。SZ)7月12日晚間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上半年凈利潤1.4億元-1.5.2億元,同比增長63.7%-77.74%。
南大光電表示,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是公司MO源銷售業績增長。同時,通過技術創新拓展下遊新應用,在第三代半導體、集成電路、光伏領域實現突破。先進前驅材料業務抓住半導體材料國產替代加速的機遇,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約90%,成為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
據了解,“MO源”,即高純度的有機金屬化合物,又稱pre-A915AY-100M體或前驅體,是半導體產業鏈的源材料。南大光電目前主要以先進前驅材料、電子特種氣體、光刻膠為主。
2021,南大光電實現營收9.84億元,同比增長65.46%;凈利潤654.38+0.83億元,同比增長68.5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54.38+0.36億元,同比增長56.55%。其中,產品方面,2021專項氣產品收入731萬元,莫源產品收入1.66億元,其他5395萬元。
長江商報奔騰新聞註意到,雖然南大光電前驅材料業務發展良好,但光刻膠項目暫時陷入僵局。即使在國家大力發展新材料產業的背景下,全球光刻膠廠商仍然集中在日本和美國。雖然沒有完全壟斷,但“卡脖子”的困境並沒有解除。
據悉,南大光電ArF光刻膠開發與產業化是為配合國家“02專項”光刻膠技術開發與產業化項目的開展而成立的。公司募投項目“光刻膠項目”總投資6.6億元,擬使用募集資金654.38+0.5億元。但2022年3月31日,南大光電發布公告稱,公司募投項目“光刻膠項目”受多重因素影響,擬將建設完成期由原計劃的2021延長至2022年2月31日。
南大光電在公告中指出了原因。除了疫情、客戶需求、公司運營等多重影響外,最大的影響是項目所需的缺陷檢測等關鍵設備采購周期延長,安裝調試工作也相應後移,導致項目施工進度不及預期。
2022年6月29日,南大光電在回復深交所關於公司發行債券的情況時,再次談到了公司在募集資金之前重點關註的光刻膠項目所面臨的問題。南大光電表示,目前延遲的最大原因是沒有缺陷檢測設備。缺陷檢測設備是制備28納米以下工藝芯片用光刻膠的必備設備。目前設備仍依賴進口。雖然南大光電與美國供應商建立了合作意願,但具體交貨時間仍不確定,給28nm以下工藝芯片的光刻膠產品產業化帶來困難,進壹步影響整體募投項目的實施進度。
為了解決這壹問題,南大光電嘗試采用委托外包的方式,但外包會導致參數性能的不確定性較大,檢測成本難以控制,因此不是首選。南大光電也在積極考慮切換其他供貨渠道。通過不同渠道的對比,公司了解到國產設備目前正在測試,即將商用,公司正在評估考慮是否選擇國產設備供貨。
2022年壹季度,南大光電營收約為411億元,同比增長94.67%;凈利潤約8067萬元,同比增長89.38%;基本每股收益0.19元,同比上漲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