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投稿我們:tipsat36kr.com,具體要求看這裏)本期我們聊到的VC是聯想之星投資總監劉偉,主要負責TMT領域的天使投資。聯想銀河聯想的科技企業孵化器。36Kr:聯想之星在投資方面有壹套“數據軸”理論。妳能告訴我們更多關於它的情況嗎?劉偉:我這麽說吧。我想很多業內人士都投資了更多的樣板工程。美國有壹個很熱的東西,中國也有幾個人做過。從投資的角度來說,這些項目可能看起來很順眼,但是在那個時間點上,妳看不到它們有多好,所以背後是壹個賭概率的遊戲。從聯想之星的角度來看,我們還是在尋找壹個“軸長”。這個“軸長”必須從投資的起點來看。積累了很多,可能就像我們十幾年前投資的科大訊飛。現在像Face++或者人機對話這樣的公司,過去已經積累了很多技術。但是目前還沒有很好的投入到產品中,或者說商業模式還不夠好,所以並沒有散發出特別大的市場價值,但是它的軸心並不是別人能趕上的。所以投資這些項目,壹方面在市場上有更充裕的時間,另壹方面有利於新的產業。36Kr:所以這些公司有很長的數據軸和很長的戰線。他們會因為這個遇到什麽困難嗎?劉偉:聯想有句話叫“從屏幕上看畫”。當然,最近行業出現的問題需要討論,但是再往前壹點,很多公司其實有很多戰略機會。我應該如何了解我的市場,我應該怎麽做?我是不是不應該做發行,切這壹塊?但是更進壹步,介紹壹下這個行業目前的用戶數量,看看這個公司,它的戰略架構,如何增加它的價值,重組它的商業模式。事實上,如果妳回頭看看我們在那些年投票支持的科大訊飛,它壹直堅持著它的目標:它在那些年想要發出聲音,並且堅持了這麽多年。與許多公司不同,它在自動集成的過程中做了其他業務。但實際上也達到了階段性的目的。如果它壹定要從壹開始就做出科大訊飛語音、語音雲這些互聯網雲產品,那肯定是做不到的。因為妳的技術,妳的邊界條件,妳的市場做不到。所以它從很早的時候就規劃好了這條路,先合成再鑒別。綜合來說,我們先做如何把這些產品提供給電信運營商,然後再做如何獨立的產品。36Kr:妳通常如何幫助這些企業規劃他們的道路?劉偉:我們有壹套“目的性極強”的方法論。聯想強調邏輯,但強調邏輯不代表有見地——我可以判斷我今天做的事情壹定是對的。妳的計劃可能仍然是錯誤的,但至少妳制定了壹個計劃。從目的上來說,就是我認為現在的市場格局是什麽樣的,為什麽要做這樣的事情,來解決我對這個市場格局的認知。然後計劃怎麽做,壹步壹步分解。這個東西可能在過程中不斷調整,最終可能被認為是錯的,但錯了也沒關系,至少妳長了壹手。妳回過頭來看,會覺得是我把用戶的需求判斷錯了,或者是我決定讓什麽產品適應什麽需求,或者是我把產品怎麽做錯了,把哪些邊界條件判斷錯了。下次做決定的時候,壹定會進步的。所以我覺得目的性極強,對發展到壹定程度的企業會是壹個啟發。36Kr:如何培養目的性?劉偉:在思維方法上,我們就把它當做妳思考的中心吧。我們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而不是寫下目的,哪些是有的,這樣很容易丟失。如果所有的工作都是圍繞壹個核心目的來拆解的,比如36kr說今年我們的目的是為創業者打造壹個很好的服務平臺,那麽這個平臺包括如何為創業者提供功能,如何聚集創業者,如何做好適當的宣傳和與連橫的合作,所以這個東西是壹層壹層扣緊的。這和我們今天說的不壹樣:首先要提高36kr的影響力,其次要讓讀者滿意。這些目的可能永遠是對的,但沒有太多爭論的余地。這是壹個明確的目的。36Kr:妳投資科大訊飛、Face++等公司的最終目的是什麽?劉偉:我們投資這些公司的眼光可能是兩個層面:高和低。這些公司現在似乎是從技術平臺開始的。他們最起碼能做的就是幫助很多app,很多人增加和改善體驗。比如他們可以更好的畫畫,人臉識別可以更好的控制,增加經驗後可以獲得自己的收入,積累盈利的可能性。比如做安全認證,可以做OpenID系統,做語義理解。妳在返回結果的時候,至少可以包含妳推薦的內容,並提供出處,這樣它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商業價值。有可能它們最終會被大公司收購,或者像科大訊飛壹樣成為盈利的公司。但這是壹個低而保守的計劃。更積極的解決辦法,當然是希望他們能成為進口級廠商。36Kr:妳最近關註哪些領域?劉偉:“數據軸”仍然是壹個會持續關註的領域。雖然我們投入了這麽多,但是機會還是會不斷的。比如剛才提到的Face++人臉識別下壹步也會重點關註它。比如它會更偏向表情的識別,還是會更偏向3D人臉的識別和聚焦?其他項目我們還是會關註的。因為這裏有壹個大的背景,雲技術的發展極大的改變了這件事情的可行性。最初,像科大訊飛這樣的公司不得不在五年和十年內花費數億美元來手動調整規則算法的壹些參數。現在雲的發展大大加快了這個速度。另壹方面,我們也會關註to B業務的機會。其實我最早是從to B業務過來的,但是這幾年我壹直覺得國內沒有這樣的機會,就是讓它像salesforce互聯網公司壹樣爆發式增長。因為中國整體的環保決定,大部分企業都有很多黑幕采購。當他們購買軟件或IT服務時,他們根本不關心效率。在過去的幾年裏,壹些小企業逐漸成長起來,但是2000年後的這壹波小企業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品味,就是有訴求。老板說我都是自己的錢,沒有黑幕。但是,我想買壹個ERP,不知道該怎麽做。拿到了就不會用了。這種情況不適合互聯網,不是說“我是好產品,壹開始可以免費用,用多了再擴展。”然而,在過去的兩年裏發生了許多變化。比如電商,很多電商其實都是既有需求又有品味的。因為他們每天賺的都是通過配置IP參數和數字化把生意做好的人。他們越來越了解很多CRM的東西,很多企業軟件的東西。36Kr:那麽哪些領域的公司最有可能成為SAAS?劉偉:比如電子商務,比如零售。零售在於市場中小企業多,可以這麽說,石油行業肯定不適合。當然我說的小企業比較高端,有點連鎖零售。它有很多競爭對手,它的競爭是數據的競爭。對於這樣的企業,願意讓它花壹些錢和成本去做。因為它有這個需求。我有句話叫“融化冰山”。這兩年中國企業市場的冰山壹直在融化。其實我們的比美國落後十幾年,我們的to C業務好很多。所以to B現在在加速追趕,加速融化,機會很大。36Kr:妳認為中國那些品味差的企業這幾年慢慢改變的社會背景是什麽?劉偉:第壹,溫飽解決了,大家的品味還在逐步提高。另壹種其實是另壹種意義上的“C對B”,或者說“C推B”。有時候企業的品位提高的慢,但是企業的人的品位提高的快。妳看,中國現在有最活躍的to C產品,不比美國差。從美國到三四線城市,很多東西根本用不上。在中國,就不壹樣了。現在很多二三線城市,人們玩的東西都挺時尚的,其實是在提升自己的品味。其實360和騰訊現在都面臨這個問題,不是說我隨便抄個東西就行了,有些細節沒做好用戶也不會付費。為什麽?事實上,用戶的品味提高了。所以我覺得中國會有很多這樣的機會。
上一篇:什麽樣的家具板比較環保?下一篇:富國銀行是什麽銀行?它來自哪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