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背後,可以看作是中國企業在高舉美國技術封鎖大旗下的相互支持和聯合自救。與此同時,“中國芯”的國內替代迫在眉睫。比亞迪半導體此時的動作意義重大。
事實上,早在今年4月,比亞迪就宣布旗下子公司“比亞迪微電子”通過內部重組正式更名為“比亞迪半導體”,並計劃上市。公司將深度聚合比亞迪半導體業務,同時計劃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實現股東結構多元化,並在適當時機積極尋求獨立上市。
“比亞迪現在的開放策略,不僅僅是針對傳統車企,還包括海外品牌和國內新動力汽車品牌。無論是電池、電機、電控還是IGBT,只要有需求,我們都歡迎合作。”?比亞迪總裁辦公室主任李偉說。
這個說法好像是比亞迪的商業宣言?但事實上,中國芯的新壹輪投資熱潮,正在當前復雜的技術封鎖環境下,以中國特有的方式和速度開啟,是內外環境共同造成了這壹決定。
01
打破外資壁壘,中國“芯”急需國產。
歷史是壹個輪回場。
幾百年前,美國獨立戰爭後,美國全力發展自己的工業體系,但曾經的老大哥英國卻對其進行全面的技術封鎖,將蒸汽機和珍妮紡紗機列為“高科技產品”,禁止向美國出口,試圖阻止美國老老實實為自己提供原材料。
如今高科技強大的美國打貿易戰,恰恰是對我國部分企業的高端技術封鎖。因此,國產技術的替代變得尤為迫切。
這也是比亞迪半導體引進的壹長串投資項目中的壹個。在A輪融資中,比亞迪半導體引入了紅杉資本中國、CICC資本和SDIC創新領投等投資機構。A+輪融資由產業投資者主導,包括SK集團、小米集團、招銀國際、聯想集團、中信產業基金、ARM、SMIC、SAIC、BAIC、深華強、藍海花藤和搞活。
比亞迪半導體已逐步完成內部重組、股權激勵、引進戰略投資者,並將加快IPO步伐。CICC預測,比亞迪半導體分拆上市後市值將達到300億元。
CICC資本曾在壹份報告中指出,在科技創新板和半導體國產化浪潮的推動下,中國半導體產業已成長為規模超過1萬億元的投資軌道。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IGBT的需求將會爆發式增長。
短短兩個月,比亞迪半導體已累計融資近27億元。對於資本市場押註IGBT半導體市場,妳可以發現,這反映了資本市場對半導體市場前景的看好和對比亞迪技術的信心,尤其是對技術的國內替代,這既是壹種商業意識,也是壹種家國情懷。
02
下壹只獨角獸正在路上。
僅在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的規模將在2025年累積500萬輛電動汽車上路,這也將為IGBT帶來巨大的產值。根據相關報告分析,2065.438-2025年期間,中國新能源汽車及相關產業帶動的IGBT市場規模將超過6543.8+0.20億元。
中國連續四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第壹,新能源汽車在有利條件和地理條件的加持下發展迅猛,尤其是中國和歐洲這兩個全球新能源產業政策最支持的地區,往往會導致背後眾多供應商的成長,功率半導體就是其中之壹,當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短期內成為獨角獸企業。
與傳統燃油汽車和弱混合動力汽車相比,電動汽車的發動機和啟停系統更少,但電池、電機、電控核心部件和車載DCDC、電動空調驅動、車載充電器(OBC)等電力電子器件更多。
IGBT(絕緣柵雙極?絕緣柵雙極晶體管)是電子控制的核心部件,約占其成本的三分之壹。動力電池電芯也叫電動車?“雙核”是影響電動汽車性能的關鍵技術,其成本約占整車成本的5%。(也有占新能源汽車成本7%-10%的文章),僅次於電池。目前,中國的IGBT芯片和模塊嚴重依賴進口,目前排名前十。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顧問杜芳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進口率超過90%。
在技術方面,其實比亞迪從來就不怕競爭。當年比亞迪起訴三洋和索尼,盡管當年比亞迪壓力很大,現在也是壹筆財富。現在,類似的競爭將再次上演,比亞迪有著獨立生產IGBT、打破外資壟斷的重任。
03
開放式供應鏈系統?比亞迪怎麽了?
隨後,今年3月29日發布了blade電池。首款搭載刀片電池的比亞迪韓EV預計7月中旬上市,比亞迪集團副總裁、福迪電池董事長賀龍表示:“所有妳能想到的新能源品牌都在和我們談基於刀片電池技術的合作方案。”?透露出比亞迪在零部件領域的厚度和信心。
除了在其新車型上裝載刀片電池,比亞迪還將與更多車企合作供應刀片電池,成為電池供應商。據悉,比亞迪將於2020年和2021年在新車型上全面裝載刀片電池。
此後壹直有關於奧迪等全球品牌的傳聞。對於比亞迪來說,戰略調整,打通電池供應鏈體系,把電池拆分上市,供應給任何壹家車企,已經開了壹個成功的頭。
其次是比亞迪半導體,也就是文章開頭提到的IGBT芯片。
半導體獨立,引入戰略投資者,尋求單獨上市,本質上是開放供應鏈體系,上市後獲得融資。眾所周知,IGBT具有技術門檻高、難度大、投資高的特點,上市融資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同時國外供應商走的也是刀片電池的路線。
在電控方面,比亞迪是中國唯壹擁有完整IGBT產業鏈的汽車企業,也是全球最大的車用功率半導體供應商。動力電池方面,到目前為止,東風汽車、成都公交、李都是比亞迪動力電池的合作夥伴。另外,比亞迪和豐田合資雙方各有訴求。比亞迪希望通過掛豐田品牌的車,打開比亞迪零部件海外供應的窗口。這對於壹個執著於技術的公司來說尤為重要。
這裏有個小插曲。都說華為是“狼性文化”,同在深圳的比亞迪也參與其中。早些年,比亞迪高管談到他們的“袋鼠理論”。袋鼠有三個特點,腿長,包,會自己跑。對於比亞迪來說,袋鼠理論的“長腿”是比亞迪的技術,“袋子”是電池、微電子、汽車。回過頭來看,問題出在“自跑”。
王傳福是個不折不扣的技術狂人,內心執念,這也是巴菲特支持他的重要原因。在電池和半導體方面,王傳福有著驚人的預見和遠見。他唯壹犯下的戰略錯誤,很可能源於“自跑”,從而長期拒絕供應電池。現在無論電池還是芯片,比亞迪都重新調整了戰略。
這對比亞迪本身和中國芯來說都是好消息。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