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產值包括:本期生產的產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自制半成品和期末期初差異。?
本期生產的產成品價值,是指企業在本期生產的,在報告期內不需再加工的全部工業制成品和半成品對外銷售的價值總和。本期生產的成品價值不包括訂購方加工的成品和銷往國外的半成品。
本期生產的產成品價值的計算公式:本期生產的產成品價值=用自備原材料生產的產品數量,本期不含銷項稅的產品實際平均單價。凡產品銷售價格在報告期內發生變化的,或同壹產品在同壹時期有幾種銷售價格的,應按不同價格計算總產值。
如果完成壹個生產周期,還不能確定以什麽價格銷售,可以按照報告期內實際平均銷售價格計算。實際售價是指產品銷售時的實際出廠價。
擴展數據
GDP有三種表現形式,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在GDP核算中,這三種表現形式表現為三種核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國民經濟生產活動的成果。
1.生產法:是從生產過程中所生產的商品和勞務的總產品價值入手,排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產品的價值,從而得到附加值的方法。計算公式為: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把國民經濟各行業的增加值加起來,得到國內生產總值。
2.收益法:又稱分配法。收入法計算GDP是從生產過程中產生收入的角度來計算永久單位的生產活動成果。計算公式為:增加值=勞動者報酬+凈產品稅+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增加值之和等於國內生產總值。
3.支出法:是從最終用途的角度反映GDP最終用途的壹種方法。計算公式為:GDP =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商品和服務凈出口。
三種方法計算的GDP反映的是同壹經濟總量在同壹時期的生產活動成果。理論上,三種計算方法得出的結果應該是壹致的。但在實際操作中,由於數據來源的影響,幾乎不可能保證結果完全相等。
參考數據
國內生產總值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