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電流比
流動比率(Current ratio)是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表示企業每元流動負債有多少流動資產作為償還保證,反映企業用能在短期內轉化為現金的流動資產償還到期流動負債的能力。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總額/流動負債總額*100%
流動資產是指企業在壹年或壹年以上的營業周期內能夠變現或使用的資產,主要包括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和存貨。
流動負債又稱短期負債,是指將在壹年或壹年以上的壹個營業周期內償還的債務,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付股利、應付稅款、其他應付暫付款、預提費用和壹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
流動比率越高,企業資產的流動性越大,但過大的比率表明流動資產占用較多,會影響營運資金的周轉效率和盈利能力。壹般來說,合理的最小流量比為2。
2.產權比率
產權比率又稱資本負債率,是指企業負債總額與所有者權益總額的比率,反映了所有者權益保護債權人權利的程度。其計算公式為:產權比例=(負債總額÷股東權益)×100%。
公式中的“股東權益”也是所有者權益。
壹般情況下,產權比例越低,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越強。產權比率和資產負債率在評價償債能力方面的作用基本相同,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資產負債率側重於分析償債安全的物質保障程度;產權比率側重於揭示財務結構的健全性和自有資金對債務風險的承受能力。
3.或有負債比率
或有負債比率是指企業或有負債總額與所有者權益總額的比率,反映了所有者權益對可能發生的或有負債的保護程度。計算公式如下:
或有負債總額=商業承兌匯票貼現金額+對外擔保金額+未決訴訟及仲裁金額(貼現及擔保引起的訴訟或仲裁除外)+其他或有負債金額。
4.賺取利息的倍數
已獲利息倍數是指壹定時期內息稅前收益與利息支出的比值,反映了盈利能力對償債的保證程度。其中,息稅前盈利總額是指利潤總額和利息支出總額,利息支出是指實際發生的貸款利息和債券利息。計算公式為:已獲利息倍數=稅前利潤/利息費用=(利潤總額+利息費用)÷利息費用。
計算公式中的“利潤總額”包括稅後利潤和所得稅;“利息支出”是指支付給債權人的所有利息,包括財務費用中的利息和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資本化利息。
其中包括:
息稅前利潤總額=利潤總額+利息費用。
壹般情況下,賺取利息的倍數越高,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國際上壹般認為指數為3時比較合適,長期來看至少要大於L。
5.有息債務比率
有息負債比率是指某壹時點有息負債總額與總負債的比率,反映了企業負債中有息負債的比重,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未來的償債(尤其是付息)壓力。計算公式如下:有息負債率=有息債務總額/債務總額*100%。
有息負債總額=短期借款+壹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長期借款+應付債券+應付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