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文化是構建企業內部環境的重要因素。只有讓每壹個員工樹立正確的企業風險觀念,才能真正實現內控風險管理。
國務院和財政部發布的相關政策條款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實現內控管理提供了標準、規範和參考。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建)是壹個多功能的大型企業集團。在其發展過程中,為了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水平,降低企業風險,建立了壹套切實可行的內部控制制度。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必要進壹步加強和提高其內部控制管理水平。本文就加強內部控制管理、降低企業風險的相關事宜進行了簡要論述,以期為今後的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內部控制管理;企業風險;鐵路建設;內部控制系統
構建適合企業管理體系的內部控制制度是每個企業為了獲得更好的發展而制定的內部控制政策。內部控制制度不僅是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而且可以在壹定程度上提高企業的風險管控能力和企業經營的整體質量。同時,也是實現企業轉型升級的有效快捷方式。國務院和財政部發布的《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等相關政策條款,為企業實施風險內控提供了重要參考。
1明確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中人員的職責和分工
在鐵路施工企業的經營管理中,董事會是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主要負責部門,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重要領導和工作的整體進展起到監督作用。在審議工作計劃和預算時,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指導正常工作,而中層領導則肩負著執行內控制度的責任。為了加快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工作進度,內部控制工作必須有計劃,責任要落實到人,分工要明確,工作目標和實現過程要詳細,然後根據實際情況明確分工。有計劃、有方向地開展工作,可以進壹步加快工作進度。建立內控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即由領導組成的指揮組,按照領導級別劃分管理層級?任命主要領導為組長,中層領導為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人員集中討論內控制度建設過程中的重大問題,然後進行決策。領導小組還應負責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可行性,並建立以戰略規劃部為主的規劃部門;審計部門起到監督和評價的作用;其他部門是具體方案的實施部門。在工作過程中,要有計劃、有計劃、有方向地從高到低完成,分工明確、責任到位,大力推進內控體系建設進度。
2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工作流程詳情
任何工作的實施都必須有壹個可行的方案作為工作的實際依據,總體方案是內控體系建設的第壹步。結合中國鐵路管理層級多、管理鏈條長、人員業務差異大等特點,制定相應的工作計劃,對流程人員進行分配安排,細化各環節工作內容和負責人,將計劃和流程具體化,在有效時間內統壹部署、分步實施、層層推進,使內部體系結構完整,工作計劃得到科學有效的實施。工作流程是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關鍵,工作流程的設置將直接影響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因此,在制定工作流程時,應結合中國鐵路的實際情況,為工作中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提供可執行的解決方案。壹個科學的工作流程可以協調全局,量化員工的任務,結合企業內部的實際情況建立工作步驟,保證內控體系建設的正常運行。
3全面構建內部控制體系
3.1企業級內控體系建設
企業層面的內控體系建設主要包括企業層面的控制機制建設和業務層面的風險評估。在構建企業層面的控制機制時,首先要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內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主要取決於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健全的企業管理結構和有序的工作程序在工作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關部門規定,企業要建立自己應有的組織結構,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和議事規則,職責分工和制衡機制要科學規範。由此可見,人員結構對企業非常重要。基於此,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的組織結構可以為內部控制的建設和運行奠定良好的基礎。加強員工內控風險管理文化培訓。
培訓的頻率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可以以會議或專題講座的形式對員工進行集體培訓,特別是對相關負責人員,加強其對風險的認識。此外,相關部門還應制定相應的培訓內容,將內控風險作為企業文化滲透到每壹位員工的心中,從而為內控體系的建立奠定基礎。同時,要全面建設內控體系,完善內控制度,以建立完善的企業內控規章制度體系為抓手,註重制度的安排和優化,加強對各項規章制度的評估,建立切實可行、協調壹致的內控制度,並將相關制度以文件形式下發到各部門,形成現象級制度,確保企業在經營管理和各項活動中有章可循。
在具體工作中,要構建與企業經營理念相壹致的信息系統,並將其與企業內部控制運作流程有機結合,實現信息的自動流動。高度互動的信息系統架構有助於減少人力和物力的消耗。根據企業實際情況成立內控信息化領導小組,指導相關工作的順利進行;組建強有力的項目團隊,為信息系統建設提供有效的管理;設立相應的運營部門,認真落實系統建設工作,最大限度地發揮信息系統的作用,使內部控制系統與信息系統同步發展,從而提高企業的現代化管理水平。
3.2企業風險評估
在建立完整的內部控制制度時,需要對企業進行壹定的風險評估,有較強的風險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降低企業風險。在對企業進行風險評估時,應註重風險識別。識別風險時,有必要使用?目標、風險和控制?以企業的核心理念和戰略目標為出發點,識別所有企業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同時,應結合內部控制制度進行有效的預防和控制。具體來說,首先要分析企業的外部環境,收集與風險相關的重要信息,從而識別目標風險和投資風險。
在評估風險時,我們應該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在具體工作中,首先要對風險進行初步的定性分析,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專家意見、采訪有經驗人士等方式進行。關於定量分析,可以采用情景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在綜合分析的情況下,要考慮企業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根據結論判斷風險狀況和嚴重程度。同時,要根據外部環境的實際情況,對公司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風險評估,提高相關人員的風險意識,讓他們理清思路,以便在風險出現時制定有效的對策和措施。另外,在繪制風險地圖時,要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提出可能存在的風險,並對風險進行由易到難的有效預測,盡可能保證風險在可控範圍內。
3.3業務流程控制系統
在業務流程中構建內控體系的主要步驟有:創建流程體系框架?畫流程圖?詳細描述壹下過程?制作RCM矩陣。建立過程系統框架是系統建設的基礎工作。制度框架的制定主要是以直觀的形式展現企業的整體結構,讓人們充分了解公司的架構。在細節的範疇裏,要分層次描述。在這個過程中,負責人對公司的整體架構會有壹個越來越清晰的認識。有經驗的人能在制定過程中發現隱藏的風險,及時調整優化結構,有效降低存在的風險。在繪制流程圖和描述環節時,要清楚了解企業的所有業務環節,包括涉及的崗位、人員、業務內容,展示相關細節,對每個流程有準確的隸屬定位。在這個過程中,壹旦發現問題,要立即進行調整和優化,將風險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繪制RCM矩陣時,有必要使用?目標、風險和控制?基於。目標識別的風險主要來源於業務,找出影響業務目標實現的風險因素並及時防控,可以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4結論
在加強內控管理、降低企業風險的工作中,要明確分配和量化工作,並在規定的有效時間內完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風險。因為內控管理與企業風險成反比,內控管理機制越完善,企業風險出現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在內控體系建設過程中,必須細化各個環節的工作計劃和流程,提高內部員工的風險防範意識。當企業中的每個人都有很高的風險防範意識時,那麽每個崗位的員工都會有識別風險的能力。此外,還要定期對企業進行專業的風險預測,將壹切可能的風險控制在可以解除的範圍內。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可能是壹成不變的。為了使內部控制制度適用於任何環境,企業應根據社會環境和相關的外部環境調整內部控制管理制度,以降低企業的風險。
參考
【1】陸彬彬。中鐵SS集團內部控制系統認知與組織績效的相關性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2。
[2]王濤。中鐵四局集團內部控制體系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2。
[3]馬力。淺談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J].鐵路勘測,2012 (03): 87-91。
[4]王卓美。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建設防範企業風險[J].現代商業,2013 (05): 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