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企業知識價值鏈的構建

企業知識價值鏈的構建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已經成為組織重要的戰略競爭武器,企業將面臨基於知識的更高形式的競爭。在這種競爭中,企業的成敗不再完全取決於資本,而取決於知識和創新能力,取決於是否善於知識管理和推動管理創新。在這種背景下,邁克爾·波特從研究內部業務流程入手的傳統價值鏈理論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競爭的需要。從知識管理的角度來看,將物流變成知識流,以知識為中心,圍繞知識的產生、轉化、共享和創新創造價值,提高企業競爭力,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新趨勢。類似於企業中的價值鏈,企業中也有知識鏈。隨著信息在企業價值網絡中的流動,企業知識鏈產生了,知識流也形成了,這就導致了價值鏈和知識鏈交織在壹起的復雜系統——知識價值鏈。首先從ERP中總結出知識價值鏈的觀點,認為企業是由滿足用戶需求的知識過程組成,以知識為核心來識別、獲取、存儲、傳遞、共享和創新知識。同時,基於這壹過程,企業與外部環境相連接,企業各部門之間,企業員工之間。這個以知識為核心、以人為主體、以知識共享和創新為目的的知識過程就是知識價值鏈。它具有動態性、收益遞增性和面向用戶的特點。這種知識鏈的定義本質上是從企業知識管理的過程出發,關註企業內部的縱向知識活動,以知識活動的主體——人為主導,追求知識創新,以知識創新價值的實現為終極目標。

美國學者C.W.Holsapple和M.Singh模仿邁克爾·波特的價值鏈模型提出了他們的知識價值鏈概念模型,包括兩部分:主要活動功能(領導、合作、控制和測量)和輔助活動功能(知識獲取、選擇、生成、內化和外化)。四個主要活動產生知識輸出,四個輔助機制促進知識學習,共同創造價值,提升組織競爭力。ChingChyiLee等人還仿照邁克爾·波特的價值鏈建立了知識價值鏈模型。他們的知識價值鏈由兩部分組成:知識管理基礎和知識過程管理。知識管理的基礎包括CKO管理活動、知識型員工的招聘、知識存儲能力以及用戶和供應商之間的關系。知識管理的過程包括知識獲取、知識創新、知識保護、知識整合和知識擴散。

另外,楊的知識價值鏈整合模型由知識投入、知識活動和產出價值三部分組成,展示了知識增值的過程。DanielaCarlucci等人用知識過程輪和知識資產圖來描述知識管理。在他們看來,知識管理實際上就是在知識流程車輪中促進知識資產的持續運轉和更新。國內學者夏火松認為,企業知識價值鏈是企業共享知識和增值的知識鏈中的整個環節。由於企業建立了適合自己的獨特知識鏈,知識不斷適應環境,在流通和循環中創造財富,並升值為企業價值,成為企業有效的知識轉移和傳遞系統。從以上學者的研究中可以發現,隨著企業價值網絡中信息流的運動,企業知識鏈和知識流也同時產生,這就導致了價值鏈和知識鏈相互交織的復雜系統。在這個系統中,順暢的價值鏈可以增加企業的資本,而順暢的知識鏈可以使企業持續發展。以上所有學者的研究都可以得出結論,知識價值鏈管理的目的是為企業帶來附加值,從而提升企業競爭力。知識生成是指企業在其現有知識的基礎上開發新的知識。生成是壹個非常具體的過程,人是知識生成的主體,所以在知識生成中要激發人的創造性。企業的知識生成是發揮企業創造力的過程,它包括知識獲取、知識創造等。這個環節也是培育企業競爭力的起點。知識獲取是指在組織的外部環境中確認知識,並將其轉化為可用於選擇、創造和內化過程的表達形式的活動。企業獲取知識的過程是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路徑。企業知識和技術可以通過投資人力、設備和設施或通過技術開發項目從企業內部獲得,也可以通過資助大學研究、合資或完全外包從外部獲得。企業主要依靠員工培訓、外包技術專利等途徑獲取知識,但知識量不夠。企業要加大投入,讓員工多渠道、全方位獲取自己需要的知識,從源頭上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

知識創造是指從已有的獲得的、選擇的和先前創造的知識中發現知識或獲得知識的活動。這種派生出來的知識可以用語言表達,可以在員工之間流動,屬於顯性知識的範疇。隱性知識在創新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因此,可以認為知識創造的本質是尋找新的途徑將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的過程。例如,通過導數預測、決策、理解或解決問題、發明壹個過程、頭腦風暴、設計壹個改進策略、開發壹個軟件程序、找到壹個模式並獲得創造性的洞察力等。獲取、選擇和共享知識的過程伴隨著創造知識的過程,創造知識的過程也是形成企業競爭力的過程。知識轉化和知識共享是同壹活動的不同方面,知識共享是在知識轉化過程中實現的。知識轉化是指實現知識從壹個知識源到另壹個知識源的流動;知識共享是指員工個人的知識財富(包括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通過各種交流手段(如電話、口頭交流、網絡等)被組織的其他成員共享。),從而將其轉化為組織的知識財富。知識轉化的過程是壹個復雜的過程,知識系統中存在著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既然知識是創新的源泉,就要建立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個體知識和組織知識的轉化機制,實現知識共享。這種轉變通常需要通過企業內外的合作和知識流動與互動來實現。對於顯性知識來說,知識圖譜表明了其在存儲的知識倉庫中的位置,整合了企業各種知識資源的入口,將企業的知識資源統壹介紹給員工,對企業員工的培訓具有重要價值。傳統的隱性知識交流是通過面對面的方式實現的,這無疑使得隱性知識交流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時,由於企業中的隱性知識具有不同的層次和不同的知識主體,企業中隱性知識的流動和轉化之間也存在著復雜的關系。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隱性知識的交流變得更加方便快捷。員工可以通過知識交流平臺交流和分享知識。隨著知識管理水平的提高,會有主動的知識傳播和分享方式,比如廣播主動向用戶推送企業的重要知識。從個體知識和組織知識的角度來看,知識共享是知識在企業不同主體間流動和傳播的過程。在知識共享過程中,企業知識可以通過制度和規則來規範個人和團隊的行為。因此,相對於個體知識和團隊知識,其傳播和流動的速度和效率更高。而個人知識能否被企業共享,取決於企業管理層能否調動個人的積極性,以及企業與個人之間是否存在更為協調的心理契約。通過不斷的轉化和共享,隱性知識不斷轉化為顯性知識,個人知識不斷轉化為組織知識,零散知識不斷轉化為系統知識,企業知識不斷創新,知識螺旋不斷上升和放大。這種持續的動態過程使企業的知識保持活力,進而使企業獲得持續的創新能力,獲得持續的競爭力。知識是企業的戰略資源和生產要素,其價值在於靈活運用,而不在於收集和占有。由於知識市場的不完善,知識創新活動主要在企業內部進行。通過追求新發現、探索新規律、積累新知識,達到創造知識附加值、尋求企業競爭優勢的目的。知識創新是新經濟的源泉和動力,也是壹個復雜的業務過程和組織過程。因此,知識創新不僅是壹個導致產品性能提高的問題,也是壹個過程改造和變革管理的問題,更是壹個實現創新者競爭地位根本改變,尋求長期競爭優勢的問題。因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總是面臨著知識稀缺的問題,我們必須不斷創新知識並將其應用到企業的生產實踐中,充分發揮個體知識和團隊知識比企業知識更新更快的特點,為企業的發展服務。企業和個人不僅要儲存已有的知識,還要有不斷學習的能力和創新意識,在已有的知識資源基礎上開發和創造新的知識並應用於企業的管理實踐。知識創新也是知識價值鏈中主要活動的終點。因為知識價值鏈是不斷進化和更新的,知識創新是新壹輪知識價值鏈循環運行的開始。企業的競爭能力是在知識的產生和創造、知識的編碼、知識的轉化和共享、知識的創新等壹系列環節中“培育”出來的。但是,為了保持這種競爭力,實現知識價值鏈的順暢運行,需要壹系列的配套活動來實現價值和競爭力的“輸出”。

㈤知識價值鏈的輔助活動。

在知識價值鏈運行過程中,除了主要的知識活動外,還受到壹些外部因素的影響。換句話說,知識價值鏈的有效運行離不開輔助活動的發展。其輔助活動主要由人力資源、組織結構、企業文化和信息技術構成。企業知識價值鏈的每壹項基本活動都離不開人的參與,人不僅是知識的載體,也是獲取、選擇、共享、創造和傳播知識的主體。人力資源將根據培養競爭能力的目標,對外部知識進行轉化和編碼,以促進價值鏈各環節知識的增值。以知識共享和價值增值為導向的企業文化和組織結構,其實就是學習型組織所倡導的內涵。所謂學習型組織,就是能夠熟練地創造、獲取和傳遞知識,同時又善於修正自己的行為以適應新的知識和觀點的組織。組織中知識的學習過程不可能是靜態的。只有通過知識主客體之間的相互轉化和更新,知識才能積累、完善和創新,才能服務於組織績效的提高和競爭力的增強。

持續學習過程不僅需要信息管理系統作為硬件平臺,組織文化作為軟件平臺,還需要完善嚴格的規範制度作為約束。優秀的組織文化能夠為知識價值鏈的有效運行提供積極的文化軟環境,促進員工之間的知識交流和共享,為知識創新、價值創造和競爭力培育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圍。硬件平臺是技術框架,為組織提供知識庫、知識地圖等知識管理平臺,幫助個人或組織獲取所需的知識,擴大知識傳播的領域,提高知識交流的速度,幫助存儲和創造知識。嚴格完備的規章制度不僅可以保障知識價值鏈的運行,還可以將持續學習固定為壹種制度並逐漸成為壹種傳統,為加強知識儲備、提升競爭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為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如何將知識轉化為利潤、價值和競爭力成為企業關註的焦點。知識價值鏈是將信息轉化為知識,用知識指導決策行為,進而將行為轉化為利潤、價值和競爭優勢的有力工具。對於企業來說,只有構建以人為本的學習型組織氛圍,形成以業務流程為載體的有序的知識價值鏈,選擇以使用為目的的知識管理工具和技術,並對其進行系統整合,組織才能實現以知識創造價值增值,獲得持續競爭力的目標。

  • 上一篇:期貨業務報名時間公布!帶通關提示
  • 下一篇:請問從東莞東城到惠東巽寮灣怎麽開車?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