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出現了壹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即“易貨公司”。“物物交換”在乎名字,就是以物易物。聽起來好像回到了人類進化過程中的壹個時期,即在貨幣出現之前,人們用自己剩余的肉、谷物、水果、皮毛等進行交換。與他人交換他們沒有也不需要的必需品。
人類進化之初的物品交換是人類進化史上的壹個重要裏程碑,是人類發展過程中的壹種進步。這種相互交換方式的出現,證明了人類的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除了保證自己的日常需要之外,還有壹定的剩余,於是剩余的商品被用來交換其他的日用品和食物,極大地豐富和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條件。
而我們今天說的“物物交換”模式,主要是以商家為主,也就是說,用妳積壓的商品去換取別人積壓的商品。乍壹看既然是庫存,那肯定是賣不出去或者賣不出去的產品嗎?我不還是拿回各種別人賣不出去的庫存商品嗎?而且在易貨的過程中,需要向搭建這個平臺的易貨公司支付壹定比例的交易費用。交易費用的比例根據各行業的收費標準不同,從百分之幾到百分之幾十不等。這個規則和標準當然是由其他易貨公司決定的。也就是說,如果我在別人賣不出去的“廢品”裏,用自己賣不出去的“廢品”去淘寶,也許就能找到妳剛需的東西?表面上看,妳的庫存實現了價值,變成了妳需要的東西,而妳怎麽看待自己積壓的“廢品”在別人看來可能是個寶?這是我最初對易貨公司的簡單認識!
事實上,當壹個新的模式出現時,人們首先會以懷疑的眼光看待它,因此,早期出現的公司在測試新模式的過程中必然會成為“小白鼠”。我見證了兩三家這樣的公司從開始到幾個月後消失破產!第壹家倒了,後來又開了壹家新公司。這是真的。從去年開始,又有兩家這樣的公司開始運營,銷售人員不時來宣傳。在銷售人員的辛苦工作下,我被拉進了他們的壹個小組。其實我只是抱著觀望的態度,想看看這種運營模式的本質是什麽,他們是怎麽運營的,怎麽盈利的。
身處這個物物交換群裏,每天都能看到群裏發來的壹些新商家的信息,有礦泉水、衛生紙、房產、汽車、家具、家電,還有購物卡、美容卡等各種服務產品。這個時候我對他們宣傳的以庫存換庫存的概念有些懷疑。這些購物卡、美容卡也是庫存嗎?而且從團裏發的很多商品圖片來看,不像是積壓的商品,而像是全新的物品。這是怎麽回事?
這個問題我壹直沒有答案,直到有壹天中午,壹個西裝革履的男人來到店裏。他遞給我他的名片,並簡單介紹了自己。我知道他也是為了易貨公司的生意而來。與過去的年輕業務員相比,這個人顯得成熟、精明,我突然有了想了解更多的欲望。我搬了個凳子,讓他坐下,問了他幾個問題。有什麽優勢?如何操作?客戶的庫存積壓能否直接變現?
他壹壹回答了我所有的問題。通過他的解釋,我對易貨公司的本質有了更好的理解。他向我介紹,其實就是壹個存量商品的兌換,只是宣傳時的壹個噱頭。事實上,他們95%的產品都是新貨。他們以庫存的回收為導向,然後引導客戶給他們新的好的商品,這是客戶額外的銷售渠道。而這些被他們回收的客戶,並不能直接拿到現金,而是經過估算後從他們公司拿到壹張同等金額的代金券,需要支付他們這筆商品的交易費。這個交易手續費比例各行各業都有壹個標準,比如副食飲料、衛生紙等快速消費品。他們甚至沒有交易費,或者23%的小額交易費。像壹些高利潤行業,甚至收取30%的交易費用。他告訴我,這些交易費是他們公司的利潤來源,因為他們需要租用壹個比較大的場地,相當於壹個大型商場的面積,需要配置各種貨架。還有很多工作人員的工資和費用來自這筆交易費。
那他們是怎麽給這個產品定價的呢?我們不能讓客戶隨意報價!他笑著告訴我,商品的價格是他參考淘寶同類商品的價格確定的,就像壹件衣服壹樣。如果客戶說值200塊錢,他們就會拍個淘寶的照片,去找同款衣服的價格。如果淘寶賣150,那他們就定價150元。而這個交易費客戶需要根據妳給他們的產品估值支付壹定比例的現金。如果妳給他們的商品價值是1000元,妳所在行業的交易服務費是10%,那麽就意味著妳需要先支付他們1000元的現金服務費,妳的商品就屬於他們了。妳會從他們公司得到壹張現金面額為1000元的代金券,並且只能在他們公司旗下的易貨商城用這張代金券兌換妳需要的其他物品。據他介紹,他們在縣市的加盟店即將開始,然後這種代金券就可以在所有的店裏使用,而且隨著易貨商家越來越多,他們的產品也會更加多樣化,也就是說妳的易貨券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可以兌換。
那麽如何看待兩年前倒閉的易貨公司的前輩們呢?我問過他,他告訴我是因為他們的泡沫太嚴重了,客戶帶來交易的商品都是客戶隨意報價的,比如價值10元的東西,妳可以報價100元,他們給了妳100元的代金券,但是妳要付給他們10%的交易服務費,也就是說單單付給他們的服務費的價值就已經和商品本身壹樣了。而且其他客戶帶的貨價格肯定太高。可想而知,妳手裏的這張100元的代金券,是可以換到實際價格的東西的。如果妳換貨的客戶也報了10元的東西10元,也就是說妳實際上拿了妳的10元從別人那裏換了壹個10元的東西,但是妳們兩個人在這個交易過程中同時支付了易貨公司的服務費10元,就有了這個10元。這是之前易貨公司倒閉的根本原因,他說他們現在的易貨公司完全是按照商品本身的市場價格來的,所以肯定會繼續做下去。
經過他的介紹,我說我再考慮壹下,然後他就去做別的生意了,但是我還是不認同他們的模式。他們易貨公司的本質相當於租用場地建立商場模式。前期投入成本主要是場地租賃成本和貨架成本,裝修不需要太豪華,人員推廣費用也是壹大支出。平臺建好以後,有意向的商家入駐,就是把貨給他們,他們只給妳壹個憑證,相當於把妳的貨留在那裏讓他們代銷,妳要付給他們壹定的現金服務費。然後他們會打著回收庫存積壓商品的幌子,引誘商家免費入駐新品。他們只需要開具類似白條的憑證,就可以有很多商品,入駐的商家在這個時候就成為了他們的消費者。妳在這裏。反正他們易貨公司的交易服務費已經提前拿走了。當有壹天,如果沒有新鮮的貨源,或者他們收取的服務費不足以維持公司最基本的運營開支,他們就要破產的時候,那麽妳手裏拿著的代金券就變成了壹張廢紙,這其實和那些提前賣購物券的商場沒有太大區別。他們只是換了壹個概念,換了壹個模式!
當然,我不是在詛咒人家倒閉。希望他們能健康永久的繼續經營下去,但是傳統商場倒閉的例子數不勝數,那些消費者手裏的購物券都被商家拿走了!我只是不想讓更多的人成為最後的受害者!!!
以上僅代表作者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妳怎麽看待這種新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