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喬布斯(1955年2月24日—2011 65438+10月5日),出生於加州舊金山,美國發明家、企業家、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以下是我整理的喬布斯勵誌創業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喬布斯的勵誌創業故事1 1997,喬布斯被評為“最成功的管理者”。越來越多的業內同行認同這壹觀點。就連曾將喬布斯擠出蘋果的斯卡利也忍不住贊嘆:“蘋果的反轉不是騙局,喬布斯做得絕對出色。蘋果已經開始回歸原來的軌道。”
喬布斯成為了壹個奇跡,但這個奇跡還會繼續。他總是給人不斷的驚喜,無論是開始還是後來,他對計算機的天才;平易近人的生活方式;奇妙的創意大腦;偉大的目標;鎮定自若的領導風格構建了蘋果公司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蘋果員工對他的崇敬簡直是壹種宗教狂熱。員工甚至對外人說:我為喬布斯工作!
1955年2月24日,史蒂夫·喬布斯在美國舊金山出生。剛出生不久,他就被在舊金山壹家餐館工作的冷酷無情的父親和壹個瀟灑的酒保的母親無情地拋棄了。幸運的是,壹對好心的夫婦收留了這個可憐的家夥。
雖然是養子,但養父母對他很好,就像父母壹樣。學生時代的喬布斯聰明調皮,肆無忌憚,經常喜歡搞壹些可笑的惡作劇。但是,他的學習成績很突出。
當時,喬布斯住在著名的“矽谷”附近,他的鄰居都是“矽谷”的元老惠普公司的員工。在這些人的影響下,喬布斯從小就癡迷於電子。壹位惠普工程師見他如此癡迷,便推薦他加入惠普的“發現者俱樂部”。這是專門為年輕工程師舉辦的聚會,每周二晚上在公司餐廳舉行。喬布斯第壹次見到電腦是在壹次聚會上,他開始對電腦有了朦朧的認識。
初中時,喬布斯在壹次同學聚會上認識了比他大五歲的沃茲。沃茲是學校電子俱樂部的主席,他對電子也很感興趣。兩人壹拍即合,八年後創立了蘋果電腦公司。
19歲時,大學新生喬布斯突發奇想,輟學成為雅達利電視遊戲公司的員工。沒過多久,年輕好動的他又對佛教產生了興趣,甚至放棄了工作,漂洋過海來到印度跟隨驅魔人修行。結果可想而知。妳不僅沒有學佛,還在路上吃了很多苦。他不得不回到雅達利成為壹名工程師。
安頓下來後,喬布斯延續了年輕時的興趣,經常和沃茲壹起在自己的車庫裏琢磨電腦。他們夢想擁有壹臺屬於自己的電腦,但當時市場上賣的產品都是商業化的,體積龐大,價格極其昂貴,所以他們打算自己開發。制造壹臺帶有微處理器的個人電腦是必須的,但8080芯片當時的零售價是270美元,而且沒有賣給未註冊公司的人。兩人無所畏懼,繼續尋找,最終在三藩市的威斯康辛計算機產品博覽會上以1976買下了摩托羅拉生產的6502芯片。它的功能和英特爾的8080幾乎壹樣,但價格只有20美元。
帶著6502芯片,兩個欣喜若狂的年輕人回到喬布斯的車庫,開始了他們偉大的創新。他們設計了壹個電路板,在上面安裝了6502微處理器、接口等元件,通過接口將微處理器與鍵盤、視頻顯示器連接起來。僅僅幾個星期,電腦就安裝好了。喬布斯的朋友們都驚呆了,但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個醜陋的東西是世界上第壹臺個人電腦,會給未來的世界帶來多大的影響。但精明的喬布斯立刻估算出了這臺自制電腦的市場價值。為了籌集量產資金,他賣掉了自己的大眾汽車,並說服沃茲賣掉了自己珍貴的HP 65計算器。這樣,他們就有了1300美元,為大展宏圖打下基礎。
1976年的愚人節,喬布斯、沃茲和他的朋友龍·韋恩做了壹件影響後世的事情:他們簽訂了壹份合同,決定成立壹家電腦公司。公司的名字是喬布斯決定的,他更喜歡蘋果——叫做蘋果。後來就是那個著名的商標——被人咬過的蘋果。而他們自制的電腦,自然被認為是“Apple I”電腦。
喬布斯的勵誌創業故事2 1997喬布斯再次執掌蘋果後,在短短的14年間,創造了企業管理史上的奇跡——蘋果凈利潤從1996年的10億美元虧損到2010年的10億美元,市值達到約3604億美元。巴菲特經營了40多年的伯克希爾公司市值約為6543.8+0800億美元,而蘋果公司市值是巴菲特的兩倍。喬布斯不僅創造了偉大的產品,也改變了很多行業。
通用電氣的傳奇CEO韋爾奇稱喬布斯為世界第壹CEO。那麽喬布斯的管理哲學是怎麽形成的呢?什麽是獨特?
從喬布斯的傳記中可以看出,喬布斯的管理理念主要來源於蘋果三大創始人之壹的邁克。馬庫拉。喬布斯和沃茲、馬庫拉創立蘋果的時候,馬庫拉和喬布斯就像父子壹樣。馬庫拉給喬布斯寫了壹頁他的管理哲學,主要是關於企業的使命和蘋果營銷的三大原則。
企業使命
馬庫拉說:“妳永遠不要以賺錢為目的創辦公司。妳的目標應該是做自己相信的產品,開壹家生命力強的公司。”
喬布斯說:“我的激情是建立壹家可以代代相傳的公司。這家公司的員工被激勵去創造偉大的產品。其他的都是次要的。當然,賺錢是很棒的,因為這樣妳就能做出很棒的產品。但動力來自產品,而不是利潤。斯卡利本末倒置,以賺錢為目標。這只是壹個細微的差別,但結果會影響壹切:妳雇傭了誰,提拔了誰,會上討論了什麽。”
那麽這兩種目的在實踐中有什麽區別呢?
喬布斯用蘋果的成功證明了這種哲學的成功。他說:“對於像IBM或微軟這樣的公司為什麽會衰落,我有自己的理論。”這些公司做得很好。他們創新,成為或近乎成為某個領域的壟斷者,然後產品質量就變得不那麽重要了。這些公司開始關註優秀的銷售人員,因為他們是改寫收入數字的人(註:以賺錢為目的),而不是產品的工程師和設計師。因為銷售人員成了公司的經營者。IBM的約翰?Axe(還有已經離開蘋果的John?斯卡利,微軟的史蒂夫?鮑爾默(Ballmer)是壹個聰明、雄辯、偉大的銷售人員,但他對產品壹無所知。"
書中還有壹個故事:微軟模仿蘋果iPod的失敗來說明激勵的重要性。蘋果iPod推出三年後,2006年6月,微軟終於向iPod宣戰,推出了Zune player,外形與iPod相似,但沒有iPod輕巧。兩年後,其市場份額不足5%。幾年後,喬布斯直接指出了Zune設計缺乏創意和市場疲軟的原因: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明白動力的重要性。Zune是失敗的,因為微軟的人沒有我們這麽熱愛音樂和藝術。我們贏了,因為我們發自內心地熱愛音樂。我們為自己制作iPod。當妳真正為自己、為好朋友、為家人做壹件事的時候,妳是不會輕易放棄的。但如果妳不愛,那妳就不會更進壹步,周末也不想加班。妳只會安於現狀。”
如果企業的目的是賺錢,不僅會變得平庸,還會帶來災難,比如豐田事件。
2010年豐田因油門踏板和剎車問題意外加速,導致美國34人死亡,全球召回850多萬輛汽車,豐田旗下Suu公司15000個航空座椅涉及上千架飛機的安全隱患引發的豐田質量危機。
豐田壹直是商界的標桿。為什麽會出現這麽大的質量事故?
美國前豐田高管JimPress表示,該公司的問題是由“以財務為導向的海盜”造成的,而不是由創始家族造成的,他們“沒有堅持顧客至上的質量”。
該公司新任總裁豐田章男表示,公司質量問題的壹個關鍵原因是公司內部的“壹些人”過於關註市場份額和利潤。這是他迄今為止在評價導致豐田汽車大規模召回的產品缺陷時最重的言論。
豐田章男尤其擔心高管們過分強調2萬億日元(224億美元)的年度營業利潤目標。豐田在截至2007年3月的財年超過了這壹水平。這壹目標不僅導致豐田大幅削減成本,而且開始要求提高豐田品牌汽車的溢價,特別是在美國市場,這改變了長期以來基於價值的定價策略。
豐田錯誤的戰略重點扭曲了豐田在汽車制造方面的傳統優先地位:首先強調產品質量和安全,其次才是銷量和成本。十年前豐田開始快速擴張的時候,這個順序就變了,快速擴大的市場份額和降低的成本壓倒了壹切。因此,企業目的的改變導致了危機。
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在評論西施糖果的成功時,芒格說:“對產品質量和優質服務的狂熱追求是公司業務的精髓。我非常感謝今天在座的所有人都是我們的長期客戶和供應商。妳有優秀的、值得信賴的供應商,同時妳也以這種方式對待自己的客戶,所以妳成為了壹張無形的信任網的壹部分。這是世界應該運行的方式。對別人更有示範作用。這才是建設國家或文明社會的正確方式。值得註意的是,我們在職業生涯的早期就開始了這種合作關系,這完全是出於壹種基本而堅實的文化認同。這再次證明了本?富蘭克林的經營理念在這麽多年後的西施糖果仍然有效。”
蘋果營銷的三大原則
第壹點是共鳴。馬庫拉說:“就是緊密結合客戶的感受。我們必須比任何其他公司都更了解用戶的需求。”
那麽為什麽喬布斯能做出引起消費者共鳴的偉大產品呢?
1.動機。喬布斯做生意的目的是創造偉大的產品,建立優秀的公司,而不是為了賺錢。如上所述,微軟模仿iPod失敗的原因是因為動機的問題。
2.喬布斯的多學科思維。喬布斯不是藝術天才,也不是技術天才。但他兼具人文和科技的特質。再加上喬布斯通過冥想形成的獨特直覺,激發了他創造偉大產品的靈感。
3.人文主義。喬布斯說:“蘋果能引起人們的共鳴,是因為我們的創新中隱藏著壹種人文精神。”
4.喬布斯的完美主義。比如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喬布斯常常為了完美而重塑自己,讓團隊吃了苦頭,卻做出了能引起消費者共鳴的產品。
5.打造壹流團隊。喬布斯學習了《奧本海默》的領導方法,用壹流的人才做出了壹流的產品。
第二點是專註。馬庫拉說:“為了做好我們已經決定要做的事情,我們必須拒絕壹切不重要的機會。”
史蒂夫·喬布斯最偉大的事情之壹就是他知道如何專註。"決定不做什麽和決定做什麽壹樣重要。"他說,“對公司是這樣,對產品也是這樣。”
喬布斯個人非常專註,他設定優先事項。將他激光般的註意力瞄準目標,過濾掉壹切雜念。管理層也是壹樣,會保留核心產品和重要的東西,砍掉其他所有業務。
1997年喬布斯回到蘋果的時候,蘋果已經有很多產品線了。員工花了三周時間向喬布斯解釋。後來喬布斯受夠了,就在白板上畫了壹條橫線和壹條豎線,做了壹個正方形的四格桌。在兩欄的上方,寫著“消費級”和“專業級”。在兩行的標題處寫上“臺式”和“便攜式”。他說,就做四個偉大的產品,每個網格壹個。其他的都停了,這就把優秀的人才和資金釋放出來,讓其他項目去專攻四個產品。結果非常成功。
在蘋果的頭腦風暴會上,喬布斯問這65,438+000人,“我們接下來應該做的十件事是什麽?”經過仔細討論,每個人都寫在了白板上,然後喬布斯劃掉了最後七項,並宣布:“我們只能做前三項。”
他給谷歌CEO拉裏?佩奇建議:“谷歌成熟後想成為什麽樣的公司?現在地攤到處都是。妳想重點關註的五個產品是什麽?扔掉其他的壹切,因為它會拖妳的後腿,把妳變成微軟,從而產生符合要求但並不偉大的產品。”
人的壹生中最重要的是什麽?巴菲特和比爾?蓋茨的答案是專註。
第三點是灌輸。馬庫拉說:“這涉及到人們如何根據壹家公司或壹種產品傳遞的信號形成對它的判斷。人們的確是以貌取人。我們可能有最好的產品,最高的質量,最實用的軟件等等。如果我們以草率的方式展示,客戶會認為我們的產品是草率的。如果我們以創新和專業的方式展示我們的產品,那麽高質量的形象就會灌輸到客戶的腦海中。”
喬布斯向約翰遜描述了馬庫拉的名言:“壹個好的公司應該學會灌輸。從包裝到營銷,它必須盡力傳達其價值和重要性。”
1.蘋果的產品發布會,喬布斯每次都精心準備。包括場景、道具、幻燈片等。,反復排練。喬布斯的妻子勞倫說,“他每張幻燈片都要換六七次。每次演講前,我都會陪他好幾個晚上。”“他把每壹頁做成三種不同風格的幻燈片,然後讓勞倫選擇最好的壹種。”“他對此非常投入。他會重復每壹句話,改壹兩個字再說壹遍。”所以最後的結果是,在《喬布斯的神奇演講》這本書裏,卡明?加洛寫道:“喬布斯的演講經常會刺激聽眾大腦中多巴胺的分泌。”
2.產品包裝。喬布斯說:“當妳打開iPhone或iPad的盒子時,我們希望美妙的觸覺體驗能為妳心目中的產品定下基調。”他說,“這是邁克教我的。”
3.廣告。比如經典的“1984”廣告和“非凡”廣告。
4.零售店。因為計算機行業的銷售是在大型連鎖店和大眾市場店。這些地方的店員沒有蘋果產品的基本知識,也不想向顧客解釋產品的獨特性能。在商店購買蘋果產品的體驗並不好。喬布斯說:“除非有辦法把我們的想法傳達給店裏的顧客,否則我們就完了。”所以,喬布斯決定開壹家自己的零售店。但零售行業經營困難,該計劃不被董事會和外界看好。然而,喬布斯精心準備的零售店壹推出就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2004年,蘋果零售店的營收達到6543.8美元+0.2億美元,突破了6543.8美元+0億美元的訂單,創造了零售行業的新紀錄,為顧客帶來了卓越的消費體驗。
蘋果之初,邁克?馬庫拉在壹頁紙上寫下了管理中最重要的東西,為蘋果奠定了基石。喬布斯後來不斷實踐和改進,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這些原則的永恒價值,創造了偉大的產品和偉大的公司。
史蒂夫·喬布斯的勵誌創業故事3喬布斯的職業生涯在蘋果股價暴跌的時候,蘋果即將被收購的傳言不時傳出。鮮為人知的是,喬布斯確實認真考慮過借助收購集團銀湖(Silver Lake)將蘋果私有化的計劃。
喬布斯年輕的時候,身邊聚集了壹大批才華橫溢的追隨者。現在喬布斯已經到了54歲,簡單列舉他的輝煌業績,就足以解釋他為什麽會當選《財富》雜誌的“十年CEO”。只是這十年,他從根本上改變了音樂、電影、手機三大市場的格局。而他對最初起步的計算機行業的影響也在不斷增加。
他是壹個罕見的世界知名的商人。即使是從未讀過蘋果公司年報或商業雜誌的消費者,也可以無休止地談論喬布斯的設計品味、優雅的零售店以及他不拘壹格的廣告創意。他經常被比作演員、天生的推銷員、魔術師和專橫的完美主義者。這些評論當然非常準確,也為喬布斯增添了不少傳奇色彩。
他經常與作家、工業設計師和音樂家壹起閑逛。盡管他的穿著不正統也不優雅,但毫無疑問,他是壹個天生的企業家。他可能不太重視客戶調研,但會非常努力地生產客戶願意購買的產品。
他是壹個有遠見的人,但他不脫離實際。他密切關註蘋果的各種運營和營銷活動。他的好朋友甲骨文公司首席執行官拉裏·埃裏森說,喬布斯是壹個不為金錢所動的人。他的勤奮顯然是他對蘋果的熱愛。通過蘋果這個媒介,他既是無情的仲裁者,也是改變世界的執行者。
無論對蘋果還是喬布斯來說,季度財報都是壹大驚喜。2000年,蘋果的市值約為50億美元。不久之後,喬布斯首次透露了蘋果的數字生活方式戰略。當時很少有評論家能理解他的戰略意圖。如今,蘋果市值已達6543.8+0700億美元,略超谷歌。
當時蘋果在PC市場的份額大幅下滑,現金外流非常嚴重,公司幾乎瀕臨破產。目前,蘋果手中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總價值達到340億美元,超過了競爭對手戴爾的總市值。Mac電腦在美國個人電腦市場的份額已經達到9%,而且還在增長。
蘋果在9個國家開設了275家零售店,占美國MP3播放器市場的73%。自iPhone推出以來,它無可爭議地確立了其在創新方面的領先地位。
2006年,迪士尼斥資75億美元收購了由喬布斯創建並控制的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喬布斯自然成為了迪士尼的董事和大股東。僅計算他在蘋果和迪士尼的股票價值,他的凈資產就達到了50億美元。其他公司的壹些高管可以輝煌十年,但沒有人能和喬布斯相比。
喬布斯的十年其實是從1997年開始的,那時候喬布斯剛剛離職12回來。
喬布斯重掌公司大權的第二年,他完成了新領導團隊的組建。那些優秀的人才,是喬布斯十年來智囊團的核心人物。
隨後,蘋果推出了喬布斯回歸後的第壹款Mac電腦iMac。這壹突破性的產品預示著蘋果將恢復健康。iMac推出後大獲成功,喬布斯堅決果斷的削減成本,為蘋果未來的發展積累了充足的現金。他改善了蘋果的資產負債表,並為未來的大筆投資做好了準備。
在壹切看似最黑暗的時刻,喬布斯開始為蘋果未來的跨越式發展奠定基礎。蘋果2000年9月發布的財報未能達到預期目標,隨後幾個月股價持續下跌,直至跌至目前的7美元水平。然而,喬布斯仍然記得蘋果東山再起的關鍵因素。
2001在全球市場下滑,全世界陷入衰退的情況下,蘋果於當年6月發布iTunes,3月發布MacOSX操作系統,5月開設首家蘋果零售店,同年6月推出首款iPod。
市場沒有很快發現這些事件的重要性。當時iTunes只是Mac電腦內置的壹個音樂播放軟件,還沒有銷售音樂的在線商店。但是新的操作系統帶來了壹個吸引人的、強大的、精致的產品,那就是iPod。
在蘋果股價暴跌的時候,蘋果即將被收購的傳聞不時傳出。鮮為人知的是,喬布斯確實認真考慮過借助收購集團銀湖(Silver Lake)將蘋果私有化的計劃。收購蘋果可能是本世紀最大的壹筆交易,但據知情人士透露,喬布斯最終放棄了這個想法。
那其實是蘋果第二次面臨可能被收購的命運。早在1997,喬布斯的好友埃裏森就已經聯合壹些財團準備收購蘋果。在最近的壹次采訪中,埃裏森表示,喬布斯不喜歡事後被人批評,好像他是為了賺錢才重新出山的。他向我解釋說,他認為他可以更容易、更體面地做出決定。
對於喬布斯回歸蘋果後才開始關註蘋果的人來說,CEO的任務就是決定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他在2002年初對媒體說:“我寧願與索尼競爭,也不願在另壹個產品領域與微軟競爭。我們都是硬件、軟件、操作系統的完整產品制造商。我們可以對用戶完全負責。我們可以做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喬布斯認為,只要他能與公眾直接對話,公眾就會轉向蘋果。他說的大眾,不是指Mac電腦的忠實用戶,而是普通消費者。開設自己零售店的策略在當時也受到了廣泛的嘲諷,很多人認為這可能會讓蘋果的現金流外流。
現任Intuit董事長、蘋果董事的前蘋果高管比爾·坎貝爾(BillCampbell)說:“當時董事會非常緊張,但他還是這麽做了。他知道顧客想要什麽。”現在回想起來,當時蘋果零售店能賣的產品有多少。喬布斯知道他應該生產更多的產品。
喬布斯把徹底了解蘋果作為自己的任務。曾斷斷續續與蘋果合作數年的Chiat/Day前創意總監肯瑟戈爾(KenSegall)表示:“喬布斯參與過許多非常細致的工作,妳絕對不會想到壹家公司的CEO應該參與那些細致的工作。”西格爾說,每當蘋果即將推出新產品時,喬布斯都會發起壹場著名的“改變主意”運動。他甚至把這個活動擴展到了廣告團隊。他說,“喬布斯會說,‘第四段第三個字不合適。妳可以考慮用這個詞。“那樣的話。”
同時,兼顧細節管理和全局是工作的特征標誌。當他剛剛回到蘋果的時候,他意識到產品的精致設計是蘋果區別於戴爾、微軟和英特爾領導的計算機行業的因素之壹。
產品設計咨詢公司Ideo的首席執行官蒂姆·布朗(TimBrown)在他的新書《通過設計改變》(Change through Design)中寫道:“我簡直數不清有多少顧客會沖進蘋果零售店,說‘給我下壹個iPod’。這可能接近那些小聲說‘給我下壹份工作’的設計師人數。”
喬布斯也非常善於把握時機。在蘋果推出iTunes之前,音樂行業壹直無法開發自己的數字音樂銷售網站。之後,蘋果開始準備把iTunes變成購買音樂的商店。
當iTunes只能在Mac電腦上使用時,蘋果巧妙地與各大唱片公司簽署了協議。在iTunes兼容Windows之前,蘋果的地位很低,這可能是當時蘋果的壹個優勢。這也讓iTunes更像是壹塊試驗田,而不是破壞性的改造。
滾石樂隊的SteveKnopper在他的新書《自我毀滅的欲望》中寫道,環球音樂的壹位高管DougMorris曾經說過,“我不明白蘋果怎麽能在短短壹年內就在壹臺Mac電腦上摧毀唱片業。”科諾佩寫道:“為什麽我們不能嘗試壹下呢?當喬布斯回到蘋果時,他已經孤註壹擲了。只是他很聰明,知道該怎麽做。他已經很努力了,但不管有多難,都沒有近幾十年來任何壹家唱片公司的律師談判藝人合同那麽難。”
喬布斯抓住了壹個重要的工具,那就是他對信息的嫻熟掌控。他似乎在排練他和其他高管將向公眾宣布的每壹句話。蘋果只授權極少數高管就特定話題公開發表意見。
喬布斯會仔細推敲他和其他高管可以發布的每壹句話,以及不能向公眾發布的信息。哈佛大學教授大衛·約菲(DavidYoffie)估計,在2007年宣布推出第壹代iPhone到開始銷售的幾個月裏,蘋果在沒有發表任何公開聲明的情況下,已經收到了價值4億美元的免費廣告,因此刺激的媒體瘋狂了。
喬布斯本人也很小心,他極其小心不透露太多信息。只有蘋果要推廣產品的時候,他才會出來說幾句。他在2004年接受了癌癥手術,但直到手術後,他才以電子郵件的形式向員工發布了壹封公開信。隨後,他也通過另壹封致員工的公開信解釋了自己離開公司的原因,並未提及關於他或蘋果其他高管的其他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