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港設立了五個獨立的港口。
即:
小厝港區將在臨港產業帶動發展的基礎上,重點發展散貨、糧食和多用途碼頭運輸,努力發展面向內陸腹地的散貨運輸和物流服務體系;
湄洲灣南岸港區(沙閣和李雨薇作業區);
泉州灣港區(崇武、後渚、內港、石湖、祥芝作業區)以外貿集裝箱支線、內貿集裝箱樞紐和大型物流運輸為重點,積極開展對臺通航,逐步打造泉州商港核心區;
深滬灣港區(梅林、深滬作業區)和圍頭灣港區(圍頭、石井、東石、安海、水頭作業區),發展服務地方產業的多元化運輸,積極拓展對臺客運等兩岸航運合作。
湄洲灣南岸港區竇唯作業區、泉州灣港區秀土作業區以石化、造船、能源、物流等臨港產業帶動港口資源開發,努力發展輻射區域內的大型液體散貨轉運、石化資源儲備、石化管道物流。
經過幾年的持續建設,已建成投產碼頭32個,泊位54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0個,年設計吞吐能力19210000噸,其中集裝箱160000 TEU。從而形成壹個以泉州灣為中心,大、中、小碼頭泊位齊全,優勢互補,配套完善,功能齊全的港區。泉州港現有倉庫總容量38725平方米;油庫25座,總容量811350立方米;院子33.8萬平米;16噸以上龍門起重機或塔式起重機4臺,16噸以上龍門起重機或塔式起重機7臺,40噸(含)以上集裝箱裝卸橋6臺,40噸以下集裝箱裝卸橋2臺,30噸(含)以上浮吊1臺,16噸以上輪胎式起重機21臺。泉州港與臺灣省隔海相望,距高雄港165海裏,距基隆港152海裏,距臺中港105海裏,距澎湖馬公港僅90海裏。
泉州港現擁有泉州至日本、香港、海峽兩岸三地和韓國釜山的定期散貨或集裝箱班輪航線,與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航。
參考資料:
泉州港集團/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