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請問有誰知道北京華為R&D的待遇

請問有誰知道北京華為R&D的待遇

據說沒有。要說薪資,首先要介紹壹下華為的部門架構,因為不同部門薪資不同:

1,市場系統

按地區分為國內和海外,國內分為深圳總部和省市辦事處,海外也分為國內深圳總部和各大洲地區部。按照分工,基本可以分為客戶系統和產品系統。

深圳總部:包括境內外客戶和產品體系的總部。中國包括各目標運營商(電信、網通、移動、聯通等)系統部門總部。)和國內各產品系統部門總部(交換、光網、移動、智能網等。).海外包括國際營銷總部(客戶)和產品國際總部(產品)。還有負責客戶接待的客戶工程部(被壹些不明真相的人誤解了)。當然,有些小部門的總部不在深圳,在北京。

國內辦事處:基本設在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在大連和青島設有小型辦事處。每個辦公室的目標是銷售,分為客戶線(負責每個運營商)和產品線(負責每個產品)。各條線人員為深圳總部各部門派出人員,由辦公室主任直接管理。辦公室主任負責其辦公室的管轄範圍,權利很大,相當於政府官員。

海外地區:包括亞太、中東北非、獨聯體、南部非洲、拉美、北美、歐洲、東太平洋(地理上應該叫西太平洋,因為管轄日本、韓國、澳大利亞、香港等亞太發達地區,但命名的時候不知怎麽搞反了,總是錯)。海外大區部門在各個國家設立了辦事處,也分為客戶線和產品線。

市場體系內國內外員工總數應在4000人以上。

2.技術支持系統

包括深圳總部、國內辦事處、海外機構,根據要維護的產品不同,分為產品部門,負責產品的售後服務。員工總數在2000-3000人之間(為了降低成本,這個部門的很多工作都由外包公司承擔,稱為合夥人)。

3.R&D系統

負責華為產品的研發,是華為最大的系統,約10000人,還不包括相當數量的外包人員。分為深圳總部和各地研究所。根據產品的不同,分為交換接入、光網絡、移動、智能網、數據通信、多媒體等。後來又改成了固網、無線、智能等。不管名字怎麽改,基本都是按產品劃分的。本地的研究所側重的東西不壹樣,比如北京側重於數據通信,上海側重於無線,南京據說在網絡管理方面做得比較好。華為在海外也有很多研究所,包括印度、美國、俄羅斯、瑞典等。除了印度以前還挺大的(現在印度人好像都來深圳了),其他基本都差不多。

4.金融體系

包括深圳總部和各辦事處機構。海外財務基本上是華為在香港的物業負責。金融系統總人數在1000以上。

5.試驗系統

全稱好像是中間試制部。它是插在R&D和生產系統之間的壹個部門,以確保產品質量。按照NBA的幾種語言來說,叫幹臟活,但是待遇不高。任的冷板凳會坐十年,據說就是針對這個部門的。現在不僅被R&D系統消化了。數量在1000左右。

6.運行系統

這個部門在高科技行業的地位可想而知,人員整體素質最低。它的壹線工作人員主要由壹些國內中專陪同,當然管理和技術人員也和其他部門壹樣都是大學生。系統樹在1000以上。

7.市場金融體系

這個部門是負責貨款回收的,應該屬於市場系統,但是回款的地位很重要,所以在華為單獨列出。與其他系統相比,人數較少。

8.秘書和辦事員

秘書和文員不是壹個單獨的部門,而是分布在各個系統中。秘書是指有資格成為華為正式員工的人,通常是本科生或研究生。文員不是華為的正式員工,屬於和華為有合作關系的秘書公司,壹般大專畢業。除了副總裁以上的幹部,華為基本沒有私人秘書。秘書多為部門秘書,壹般30人,但細節上有差異。有些秘書負責的事情比其他人多,壹般負責考勤、會議記錄、日常事務等。大部分都是大學剛畢業或者剛畢業的女生。工資相當於華為同等學歷大壹學生的水平,而且普遍增長緩慢,獎金也低,所以損失很大。文員主要負責壹些簡單的重復性工作。由於他們不是華為的正式員工,他們的工資甚至更低。比如文員的基本工資是1800,根據工作量不同,每個月800-1000不等。

工資正文:從2000年加入華為開始,只能從2000年開始談。

1,基本工資

華為的底薪分為應屆畢業生和社會招聘。2000年華為今年本科起薪稅前4000元,碩士生稅前5000元,博士少的我就不提了。機構招聘的,自己找公司談。他們有的很擅長不談比今年低的成績,有的很壹般,但普遍比今年高。從2000年開始,壹般員工每三個月就有壹次加薪,從200到3000不等,取決於妳所在的部門和業績,但基本上按部門來看,業績好的部門差的比業績好的漲得多。增加的大部分包括研發和營銷,技術支持,以確定誰將去辦公室的人員。漲得少的包括各部門秘書和壹些總部事務部門。其他部門壹般。原則是向R&D和市場傾斜,向壹線傾斜。此後漲薪就看個人運氣了。有人壹路唱給部門和領導聽,有人從此止步。

總的來說,華為2001招的人太多,起薪太高,導致消化不良。從2000年開始,這部分人除了工資太低,在2001轉到同壹個級別,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普遍上漲。之後三年只漲過壹次,最後帶著6500走了。據我所知,現在大部分本科生2000年的工資是稅前5500-7500,碩士生是1000。2001是IT泡沫最瘋狂的壹年。據說華為招了近6000人。起薪也高達本科稅前5500,碩士7000。當然有些秘書和會計也要相應低壹些,1,000。社會招聘普遍不低於今年。起薪過高的惡果是,大部分人在2001之後的兩年內沒有加薪。2002年、2003年之後,華為停止大規模招聘應屆畢業生,起薪也沒有上調。據說2004年大幅減少。至於代理招聘,除了黃牛,據我所知華為最初的報價是稅前5000元。至於所得稅,華為避稅還是不錯的。我扣除6500個稅和個人繳納的社保,還是將近6000。壹般來說,華為2000年及以後的稅前底薪都在5500以上,平均每年提前1000。碩士生相當於提前壹年來的本科生。1998年以前來的,基本都是10000上去的。當然,他們不再依靠工資。

2.福利

有人說華為沒有福利,其實福利是貨幣化的。華為的貨幣福利分為兩類。壹、工卡裏的錢根據工作地區的不同分為三類:每月1000,深圳關外工作,每月800,國內其他地區工作,無,海外工作。在深圳,因為距離遠,運輸成本高,在關外要高出200元。海外沒有這種補貼,因為海外還有其他高額補貼,下面會介紹。錢每個月都打入工卡,可以用來買班票,在公司食堂吃飯,在公司食堂購物,不能提現。但每年年底超過壹定數額或離職的,可以壹次性提取現金,但會扣除20%的稅。第二個是退休基金,月基本工資15%。比如妳的基本工資是5000元,公司每個月再給妳750元,先用來交公司應付的社保。華為會按照壹個標準支付,每個月200多塊錢。這樣妳壹個月剩下的部分,離職的時候會提取壹次,但是會扣除20%的稅。這兩部分加起來每人稅後1000多。

3.加班費

加班費主要看部門和領導。標準是妳的月基本工資除以每月法定工作日。分為壹天和半天。根據我的經驗,R&D和營銷很少見,除非是統壹的,為了項目被迫加班。技術支持只算周末,普通晚上不算。本來通信行業的技術支持就是晚上做什麽。

4.津貼

補貼基本分為四類:國內旅遊補貼、國內旅遊補貼、境外旅遊補貼、境外長期居留補貼。

國內出差津貼為稅後每天100人民幣,交通、住宿、通訊費用另行報銷。

國內異地安家補貼是指市場和技術支持人員在深圳以外的住所和辦公場所安家時的補貼。根據地區艱苦程度分為幾類:30(北京、上海等。)、50(壹般省份)、70(青海、新疆、西藏等。)每天人民幣,住宿費用公司負責。兩年前形勢好的時候,這些人在工作的省份還享受每天100的出差津貼。現在不知道還有沒有了。但是,常駐國外研究機構的R&D人員不享受此項補貼。

海外旅行津貼為每天稅後50美元,香港為300港元。不知道現在多少錢。

2003年底前,海外居民津貼分為稅後每天50(發達國家)、60(壹般國家)、70(危險國家)三類,公司提供住宿(條件好)和辦公用車。2004年開始大幅下降,平均國家稅後降至32美元壹天。在海外連續工作滿3個月者可享受此項補貼。

5.獎金

華為的年終獎基本會延遲到次年第三季度。但如果上半年離職,獎金不會減少,會發到離職時預留的賬戶。2000年華為大規模招人之前,獎金很豐厚,後來每況愈下。人太多了。現在的情況是,如果工作滿壹年,高、中、低檔基本都是30000、20000、10000。當然,市場和研發的骨幹還是高的,秘書差。基本上壹個業績優秀的國內營銷人員可以上萬,客戶線高於產品線,市場高於技術支持,海外高於國內。

6.股票

2000年7月之前來的,根據工作時間長短,入職壹年後有華為內部員工股份。他們來得越早,就越多。當然,股票是以每股壹元的價格從公司購買的,不能轉讓。離職時必須賣給公司。這類股票的分紅是驚人的。2001之前每年達到70%,扣稅後分兩年還。基本上99年有幾萬股,98年有幾十萬股。它更早取決於自然。我認識壹個人,97年初來的,有40萬股。他2001的稅後分紅是20多萬。華為有成千上萬這樣的人,他們是華為快速發展的受益者,也是上面說的不靠工資的人。2002年,華為進行了股權改革。原來員工離職的時候是以每股壹元的面值賣給公司的,和當初買的時候壹樣。從2002年開始,員工必須根據每股凈資產買賣公司股票。當年每股凈資產高達每股2元。持股的老員工股票市值壹夜之間漲了1.50%,大賺了壹筆。而離職的人在新規出臺前剛按老規矩把股份賣給公司就吃了大虧,導致壹批前華為元老和華為對簿公堂。

對於占華為員工壹半以上的2000年7月以後入職的新人來說,誰對誰錯沒有意義。根據新規定,他們必須以每年每股凈資產購買公司的配股,然後在離職時以當年凈資產出售給公司。壹方面,華為的高速增長不在,每股凈資產不會高速增長。另壹方面,人多粥少,大家都得不到多少。而那些擁有老股票的老員工,也不能再像以前壹樣,每年都能拿到巨額獎金。壹切都是因為華為人多了,但是發展慢了。傳說中的華為股票就是這樣,從他的工號就能略知壹二。工號在10000以下的,基本屬於97年或之前來的,屬於華為股票神話的集體受益者;工作編號在10000和20000之間的人屬於1998年和1999年來的人,屬於壹般受益人;工號在20000以上的,屬於2000年以後來的,屬於虛名,但不真實。

只要稍微分析壹下上面華為的薪酬構成,就可以很容易得出壹個結論:

1和2001之前,華為靠股票和獎金發了大財,因為當時人少,公司發展快,獎金和股票分紅高。所以華為士氣高漲。

2.2002-2003年,華為只是靠補貼,尤其是海外補貼發家,因為以2000年底的香港通信展為標誌,華為開始大規模開拓海外市場,大量的市場、技術支持、R&D人員被派往海外的辦事處、研究所,使得原本只有少數人享受的高額海外補貼開始被大家認可。與此同時,高額獎金和股票分紅不再有,國內人員待遇停滯不前。所以,除了得過且過的海外人員(不像股票和獎金,補貼是按天發的,不是按業績發的,也沒有什麽激勵機制,只要能混下去,不被趕回國就行),大部分國內人員,尤其是大量在深和國內科研院所的R&D人員,沒有國內補貼,士氣低落。

3.從2004年開始,妳在哪裏發了財?獎金和股票不見了,海外補貼也下降了。

所有員工士氣低落,但外部就業環境更差,於是大家開始在底薪上得過且過,華為被國有化,但底薪更高。

華為的部門介紹省略了管理工程部。

4.管理工程部,負責華為IT系統的建設和維護。由於它的工作,華為全球有超過2萬名員工在壹個IT平臺上工作,人數超過1000。任肯定花了不少錢,但我很佩服花在這個部門的錢。

用我自己的收入總結壹下吧。

我在華為40個月了,從2000年7月到2003年6月。深圳總部累計16個月,國內辦事處累計24個月,海外累計4個月。其中稅後基本工資收入約23萬元,平均每月5750元。

福利收入稅後5萬左右,平均每月1.25元。

加班* * * 5000元,主要是技術支持實習期間賺的。

補貼稅後為***120000,其中境內居民津貼約35000,境內出差津貼約25000(含辦事處常駐時省內出差),境外居民津貼約60000(在境外停留四個月,剛好三個多月)。

三年稅後獎金* * * 50000元,其中01年新員工8000元,02年27000元,03年因離職傾向15000元。

其他還有2000年底唯壹的年終雙薪,每年小周留下的年假等等***10000左右。加上辦公室多報的出租車費(我是產品線,不是客戶線)大概是10000。

總數是230000+50000+5000+120000+50000+10000+10000 * * 475000。

這是我在華為三年零四個月的稅後總收入,平均每個月11875。因為我在大學工作期間有幾萬的積蓄,而且大部分時間都在華為的辦公室,住宿、交通、通訊和大部分餐費(和客戶壹起)都可以按照公司規定報銷,我也沒有女朋友。除了給父母壹些,我只花壹些揮霍的錢,所以現在還剩40萬。

解釋:深圳總部16個月包括海外4個月,因為我去海外算支持,關系還在深圳總部的產品國際。

從我的情況可以知道,大部分2000年以後來華為的人(更早來的比較高,2004年來的就不壹定了)還是有稅後10萬元的保底年薪。如果他們生活在海外和辦公室或經常出差,他們可以更高(但比以前更少)。但是收入彈性變小了,激勵變少了,讓想幹大事覺得自己牛逼的人走了,賺夠了的老員工和沒有主動性的新人留了下來。畢竟10萬以上的年薪在當今中國並不唾手可得,大企業多病。下壹步做什麽超出了我的水平。

參考資料:

揭秘華為“薪資真相”

  • 上一篇:企業業務重組的目的
  • 下一篇:人工智能機器人公司排名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