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農墾合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在農墾合作中,我們以農墾為基礎,以城郊農場為依托,按照“壹個中心”、“兩個結合”、“三個堅持”的要求,即以加快發展為重點;結合省委、省政府的大政方針,結合相關城市的發展規劃;堅持效益優先、互利共贏的原則,堅持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創新合作模式,堅持由點到面、由單項到多項的合作步驟,全面踐行“開放式養殖”。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堅持以集團為主導,以農場為主體,以土地為平臺,充分發揮農場現代農業的示範帶動作用,以項目為抓手,以共贏為目標, 按照資源資本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資本化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農墾土地資源的最大優勢,實現當前效益最大化和長遠效益制度化; 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妥善安置合作開發中的失地工人;堅持規劃先行,融入區域發展和國家發展戰略。
二、嚴格遵守法律法規,規範合作開發行為。
我們的農墾合作始於城郊農場土地的開發經營,充分發揮農場現代農業的示範帶動作用。在土地開發中,我們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結合農墾實際,先後出臺了《安徽農墾土地利用管理辦法》、《墾區合作開發管理辦法》、《墾區合作開發評價辦法》等指導性文件,提出了合作開發的要求, 規範項目用地前置審批程序,工業項目和公益性項目征地嚴格按照省政府規定的征地補償標準執行; 在工業園區合作共享方面,要實行稅收共享激勵和長效機制,確保農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經營性用地上市,要爭取土地凈收益,雙方政策共享。按照“存量保障、增量共享”的原則,通過利益紐帶平衡集團公司、農場、員工、開發企業的利益,激發合作開發的積極性。
第三,因地制宜,因地制宜,不斷創新合作形式。
按照“實事求是、分類指導、因地制宜、壹策壹策”的總體要求,形成了多種合作發展模式。
第壹種是項目驅動模式。
敬亭山茶場是省級農墾農場,位於宣城市郊。該農場及山南等地約3萬畝土地納入宣城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其中約3000畝在城市中心區,區位和資源優勢獨特。根據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東向發展”戰略和宣城市城市建設發展規劃,省農墾集團以生態觀光現代農業示範園開發建設為主線,與宣城市政府共同實施山南敬亭山茶場土地綜合開發利用項目,建設住宅小區和生態旅遊度假區。該項目壹方面盤活了農墾土地資源,實現了土地資本增值最大化,茶場職工搬遷安置受益顯著;另壹方面,改善了宣城市的部分市政設施和投資環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11,省農墾集團與滁州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依托位於該市的5個農場,就現代農業(種業)、汽車試驗場、農業產業化(水稻等產業)、城鎮化建設(商住開發)、城市生態林業綜合開發(旅遊)等項目開展合作開發。
二是整體發展模式。
淮南農場是省級農墾,位於淮南市東郊。以“合淮(南)市壹體化”為契機,省農墾集團抓住京福高鐵淮南站、懷梆高速公路、206國道改線、淮河淮上大橋等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全部經過淮南農場、京福高鐵淮南站位於農場區的發展機遇,與淮南市共同開發淮南農場。2009年7月,設立“淮南農場城鄉壹體化綜合改革試驗區”。與淮南農場實行壹個機構、兩塊牌子,受淮南市政府和省農墾集團雙重領導。享有區級管理權限和開發區稅收、招商引資等優惠政策,行使土地規劃、建設管理等區級社會經濟管理職能和行政執法權限。省農墾集團與淮南市政府共同出資成立“淮南墾投建設開發集團公司”,主要從事淮南市東部濱湖新城的開發建設。目前,淮南農場4.2萬畝土地已納入淮南市總體規劃,現代農業區、工業園區、新農村城鎮化建設試點區等各類土地得到合理布局。165438+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東部工業園區等項目陸續開工,陜西重汽、山西煤機、中國建材等壹批知名企業相繼入園,整體開發工作穩步推進。此次合作不僅提高了淮南農場的整體管理水平,也促進了淮南市的城市建設,達到了場地共同發展的目的。
三是改革創新模式。
省級農墾農場龍康農場位於蚌埠市西郊,是全省100綜合改革小城鎮之壹。省農墾集團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合蕪蚌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發展戰略,與蚌埠市政府合作,在原龍康農場工業集中區的基礎上,設立“蚌埠龍康農場現代農業自主創新試驗區”。試驗區依托龍康農場現有產業集中區,借助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政策優勢,創新機制,整合資源,著力建設農業科研基地、農業展示培訓基地、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綠色產品生產基地,打造皖北現代農業科技園區、食品產業園、生態宜居城鎮和農業物流中心,成為蚌埠西部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目前,龍康農場工業集中區已入駐工商服務企業近30家,年利稅超過15萬元,升級為“省級創業園”。投資4500萬元的農貿市場年交易量654.38+0.5萬噸,輻射區域人口654.38+0.5萬多。
四是打造園區模式。
早在2003年,農墾與郎溪縣人民政府就達成共同招商引資建設工業園區的共識,建立了十字店工業園區。經過幾年的發展,該園區於2010升級為“省級創業園”。農墾、壽縣人民政府、懷遠人民政府還分別建立了壽縣工業園、龍康農場工業集中區,與當地政府共同招商引資。省農墾集團有11農場,位於國務院批準的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省農墾集團緊緊抓住這壹戰略機遇,依托農墾與當地政府共建的工業園區,積極爭取政策,承接產業轉移,實現合作共贏。
五是科技合作模式。
省農墾集團與省農科院在龍康農場共建皖北科技創新中心,成功培育出萬科700等小麥新品系、綠旱1號、頑逗28等水稻品種,開展了中國國際合作水稻高產栽培試驗。與安徽農業大學合作選育優良小麥品系。進行了太空育種,為萬墾種業今後進壹步占領科研和良種選育的制高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除了加強與相關市政府的合作發展,農墾相關城郊農場也加快融入縣域經濟發展。比如,夾溝農場與宿州市埇橋區合作建設現代農業;水家湖農場與長豐縣合作發展草莓等高效農業產業;萬和農場充分利用土地優勢、豐富的人力資源和城郊農場的區位優勢,著力發展高效蔬菜產業,打造安慶市菜籃子工程。碭山果園農場與碭山縣合作共建,發展小城鎮、特色水果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