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
全鎮面積65.7平方公裏,耕地1.5萬多畝。當地為丘陵半山區,地勢從東北和西南向中部的葛溪河谷傾斜。境內較高的山峰有天柱山、孤山和龍王堂,天柱山為千山之穴,孤山和龍王堂位於南部。最高峰是碧東吳的三角尖(海拔677米),最大的溪流是葛溪,發源於龍羊山,蜿蜒40多公裏,流入富春江,主要河流有張五溪和高坪塢。這條河上有三座小水電站。葛溪是壹條與胥口人關系密切的河流。鎮上的大部分糧食和經濟作物都分布在河兩岸開闊肥沃的沖積地帶。上遊巖脊水庫的建成,改變了過去“十年九洪”的局面,形成了“防洪、養魚、發電、灌溉”的良好生態,使胥口真正成為“魚米之鄉”,五谷豐登。
運輸
杭春公路貫穿全境,許高公路向西延伸,通往龍羊山,在臨安縣與杭徽國道相接。兩條公路呈人字形分開,胥口在交通幹道的岔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葛溪上已修建了五座鋼筋混凝土橋梁,極大地方便了兩岸人民的交流。
社會事業
全鎮有初中2所,小學21所,幼兒園14所,成人學校1所。3000多名中小學生基本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醫療設施良好,程控電話用於通訊,有線廣播電視到達千家萬戶,極大地豐富了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
旅遊資源
碧洞塢洞、冷水坑洞、巖脊水庫旅遊區需要開發。碧洞塢洞位於巖脊水庫大壩北部虎山中上部。洞穴呈長方形,占地2800多平方米。洞的底部和頂部高達24米,有壹個圓頂形的洞廳和壹個平坦的底部。洞穴高大神奇,色彩斑斕,巨大的雲盆構成了壯麗獨特的風景。初步勘探可分為23組洞穴場景。冷水坑溶洞位於水庫大壩南面的龍山溶洞內。洞穴占地3000多平方米,洞穴結構可分為四層。洞內每層都有各種各樣的鐘乳石,如荷塘和巨型磨菇石的巨型景色,亮白色晶體的巨大石瀑和雄偉的地下河,200米長的進洞隧道已經鉆好。峽谷之中,圖書館的湖很美,青山美山環繞,湖水清澈深藍,環境幽靜,空氣清新。離大壩不遠處有兩個精致的小島,水庫大壩上還建了兩個漂亮的閣樓。遊樂園、水上快艇等旅遊設施正在建設中。“兩洞壹湖”旅遊婉約少女,歡迎各方有識之士投資開發。屆時,旅遊區將以嶄新的面貌和優質的服務呈現在世人面前,必將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前來觀光度假。2007年,全鎮生產總值達到3.84億元,同比增長17.8%;工農業總產值654.38+0.73億元,同比增長27.43%;其中,農業總產值654.38+0.94億元,工業總產值8.86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1億元,同比增長8.4%;完成自營出口交貨值220萬美元;國地稅收入25986654.38+0萬元,同比增長21%,其中:國稅1720.34萬元,地稅878.27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8502元,比上年凈增793元。全鎮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優勢農產品生產初具規模,工業主導地位充分凸顯,第三產業的拉動力日益增強。
建築進化
民國初年,屬安中區鄧鑫鄉。抗日戰爭時期是塔山鄉和小山鄉的壹部分。抗戰勝利後,成為石羊鄉和榆中鄉的壹部分。1950民主建國時,設立金河、新潟、高平三個鄉,隸屬湖南山區。195510月,金河、新合、朱湘合並,組成三合鄉。1958 10,屬鄧鑫公社朱湘、三河、高坪管理區。1961年7月,與三河、高平合並,組成胥口公社,因公社設在胥口村而得名。1984撤銷公社,改名胥口鄉。1987年,高平脫離胥口,建立高平鄉。1992年撤銷胥口鄉、高坪鄉,合並胥口鎮。
改革開放大事記
1978至1979,高山村吉梗路開通,全長3.5公裏。郜璉村、外塢村和吳禮村水電站分別建成發電。1984,金輝大橋竣工。1988年,胥口醫院、高坪醫院分別竣工。1992 65438+10月,貫穿葛溪兩岸的新礦大橋建成通車,總投資38.8萬元。1993 ~ 1994,投資1.2萬元,開通程控電話。1993年投資70萬元建設了4個地面衛星接收站,開通了22個村的有線電視。1994,該鎮首家臺資企業杭州大眾紡織有限公司建成投產;新建的胥口鎮中心小學教學樓竣工投入使用;投資654.38+0.02萬元,完成654.38+00個村標準化電網建設;成立了民營科研機構阜陽長生螞蟻應用研究所,開發了純螞蟻粉和蟻皇長壽液兩款螞蟻產品。從65438年到0995年,蠶繭、蘑菇、蘆筍成為胥口鎮的三大農產品,當年總收入20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壹半以上。1996 ~ 1997,全長9公裏,投資15萬元,完成05省道胥口過境段擴建工程。1997年碧湖雙洞自然風景旅遊區對外開放,總投資1.5萬元;胥口鎮中心小學被評為杭州市示範學校。1998,投資50萬元建成郵電大樓;投資300萬元安裝手機程序控制模塊;投資600萬元的富陽民族中藥材半成品廠建成投產;進行殯葬改革,全面推行火葬。
農業建設
在全面落實扶持糧食生產政策、穩定糧食生產能力的基礎上,以發展特色農業為目標,依托海正名貴中藥材種植和農業專業合作社,積極發展“公司+農戶”生產模式,擴大迷叠香、紅豆杉、梨種植規模,努力發展規模農業、特色農業、品牌農業。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目標,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2007年,該鎮投資60多萬元,完成了11的工程。投資430多萬元,葛溪塘堤段防洪堤改造建設基本完成;投資1.7萬余元,完成了大嶺、茶村、獅山原村吉梗路、原新班、郜璉路硬化等5個農村基礎設施項目。投資1.9萬余元,實施大嶺畈土地整理項目,整理面積2800余畝,標準農田1.8萬畝。以農業產業化進程為突破口,加強對胥口水果合作社等5家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管理和服務,做好農業規模基地建設規劃和生產技術指導,以全省農業冬種現場會為契機,積極培育農業新品種高產示範區基地建設。積極做好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引進超級雜交水稻等農業新品種,推廣油菜機播機收新技術。
工業發展
圍繞服務“海政”“錢潮”兩大工程,繼續實行項目聯系制和領導班子協調推進制,樹立優質服務理念,全力克服要素制約,以項目建設為重點,努力搭建招商引資平臺。2007年,“海政”和“錢潮”吳禮礦兩大項目的政策處理全面完成。通過鎮區區劃調整,全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調整工作已經完成,有效解決了“海政”用地困難,拓寬了胥口未來發展空間。2007年,該鎮引進了7家企業,其中投資超過500萬元的企業有5家。投資200萬美元的高科技制劑項目於2007年6月與西班牙費馬公司正式簽約。積極做好產業升級,富陽恒基管樁有限公司投資3000多萬元新建頁巖燒結磚生產線,進行產業轉型。
城市建設
圍繞市委提出的“建設運動休閑之城”目標,以旅遊、餐飲、休閑產業為重點,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打造產業發展載體,努力提升產業規模和品質。2007年,富春桃園景區投資200多萬元在林新建修建了壹個滑梯。春城碧湖山莊投資700多萬元引進0571休閑會所,啟動了大型會議中心建設,進壹步提高了遊客接待能力。依托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和錢潮吳禮礦的開發建設,商貿流通業和汽車運輸業發展迅速。2007年,富春桃源、田童瀑布接待遊客76.66人次,實現門票收入1262.94萬元,全鎮服務業增加值達5800萬元,進壹步帶動了第三產業經濟。以創建省級生態鎮和杭州衛生鎮為契機,完成了塘底、胥口、榜坎原有3個村的生活汙水處理池建設,上聯村等8個生態村實施了標準化無害化處理建設。建立了鎮環衛站,建立並實施了環衛保潔長效機制,極大地改善了人居環境。積極做好公共設施建設,配合海政工程建設,啟動夏蓮至胥口段截汙治理工程;投資200多萬元,啟動鎮新街改造升級,完成鎮內8個主要交通路口電子眼安裝;基本完成大嶺、楊家、靈山、平凡、潘家、新安、郜璉、高山等8個村“四線”外飲水工程和下阪、茶村等村“四線”內供水工程;“百千”工程繼續向縱深推進,完成了以下村為重點的“百千”改造工程。村鎮建設不斷規範,完成了原茶村等15個村的村莊規劃設計。違法建築專項整治工程有序推進,共拆除違法建築5025平方米,實現了“舊違法建築負增長、新違法建築零增長”的目標。大力開展環境整治,完成鎮內6座“低、小、散”粘土磚窯關閉、胥口紙業二級生化處理工程、汙水排放在線監控設備安裝,葛溪、高坪溪、龍塢溪等小流域整治初見成效。
發展規劃
為全面落實“1+10”行動計劃,胥口鎮著力實施“1238”戰略(編制壹個總體規劃、強化兩個服務、完善三個體系、推進八件實事),在市委市政府戰略體系的指導下,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凝心聚力、創新思路、奮發進取、奮發有為。以“壹心、兩軸、三流、四片”為整體,積極做好城鎮發展的整體規劃。壹心:加快集鎮紅線範圍內以棠棣、胥口、邦坎村為中心的集鎮建設和轉型升級,提高知名度,促進商貿發展。兩軸:以許高線和05省道為軸線,啟動05省道沿線種植基地建設,啟動許高線道路綠化亮化工程,打造05省道沿線生態經濟走廊和許高線沿線景觀走廊。三西:以高坪畈土地綜合開發項目和塘底、靈源畈市級冬種示範基地建設為載體,啟動高坪畈整治工程,投資770萬元;支持許高線景區入口形象工程,做好葛溪綜合整治,打造景觀生態的景觀廊道;以建設綜合景區為目標,做好新礦西轉型升級工作。四件:以產業為支撐,發揮項目輻射功能,加快中心村改造建設,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新品片:以海正藥業為龍頭的新型產業基地發展為源動力,打造杭醫港發展龍頭,加快夏蓮村中心村建設;金河片:以錢潮水泥為首的新型建材生產為依托,以棠棣、胥口為重點,加快集鎮商住等基礎配套建設;高平片:依托海正藥業發展,以佛祿村為重點,大力發展05省道沿線迷叠香等名貴中藥材種植,建設國家中藥材種植示範基地,加快佛祿村中心村建設進程;景區:以“壹河四景”旅遊規劃為主導,積極做好綜合景區規劃設計,開發三村、河塢坪旅遊項目,發展體育休閑觀光遊和“農家樂”,提升景區品牌和競爭力。
壹方名村佛祿村
佛祿村,又名陸家,原為高坪鄉人民政府駐地。解放前被譽為“農村四鄉八鄉,新大地第壹鄉”(當時鄧鑫縣以巖嶺為界,上有四鄉,下有八鄉)。佛祿村以文人、士紳、大戶聞名。已故著名畫家、浙江文史館館員陸九疇先生祖籍佛道,其《二美圖》收錄於北京人民大會堂。改革開放後,村集體經濟發展迅速,以大理石開采為主要經濟產業,成為阜陽市第四批社會主義小康村之壹。到1998年底,全村320戶1040人,村民年人均收入3800元。
壹邊是被王轟的。
王,1962,塘底村人。高中畢業後,我做過工人,也做過供應商。65438-0988自籌資金創辦富陽宇強工藝品廠,生產各種模型工藝船,產品遠銷歐美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1993年5月,新建廠房1.87公頃,面積4800平方米,固定資產500萬元。1998,產值4000萬元,利稅900萬元,出口創匯3800萬元。1998年3月,當選為阜陽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阜陽市裕強工藝品廠成為胥口鎮骨幹企業,被列為阜陽市重點企業。
2.徐口鎮位於阜陽市西部,面積68平方公裏,人口1.8萬余人。幾千年歷史文化的滲透和熏陶,以及大自然賦予的精致之美和神奇,構成了壹幅歷史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的巨大畫卷,猶如鑲嵌在國家“兩江壹湖”黃金旅遊線上的壹顆璀璨明珠。這是阜陽著名的旅遊小鎮,是人們生活休閑的天堂。這裏有郁郁蔥蔥的山、歡快的溪、精致的水、奇幻的洞、壯麗的湖,山、水、湖、洞、林融為壹體,構成了壹幅奇妙的自然景觀。著名歷史文人的留戀與駐足,為其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底蘊增色不少。
60年,胥口鎮這片充滿生機和希望的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經濟快速發展,高效農業充滿活力,交通道路成為通途,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文化體育生活豐富多彩。胥口鎮人民不僅物質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思想意識、開放意識、開拓意識也得到了解放,民生意識得到了空前提高,特別是進入21世紀。2008年,胥口鎮實現生產總值4.33億元,同比增長11.03%,工農業總產值165438+6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農業總產值2.09億元,工業總產值951億元。自營出口交貨值480萬美元,同比增長11819%,實現國地稅收入32314700元,同比增長24.2%。全鎮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優勢農產品初具規模,工業主導地位充分凸顯。以交通、休閑為主體的第三產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日益明顯。2009年,胥口鎮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化危為機、實現重建”的總體目標,狠抓落實,促和諧、謀發展,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建設工業新城、居住休閑勝地、社會文明新城”的戰略,樹立“大投入才有大產出”的理念,重點突出,加強實施建設服務型政府,關註民生和改善環境,重點創建“全國環境優美城鎮”和“浙江省森林城鎮”,努力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改善人居環境,實現建設環境保護和產業增長雙贏的目標。
展望未來,機遇與挑戰並存,沒有退縮的必要。胥口鎮正以前所未有的熱情和幹勁,緊緊抓住新的歷史機遇,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努力承前啟後,實現“陽光富庶”的品位生活。
應該對妳有幫助。請接受y (o)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