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回到家,我就按照那個人教的方法,把綠豆在水裏泡了四個小時。當綠豆開始發胖的時候,我找了壹個空盤子,把綠豆鋪整齊,然後用濕毛巾蓋上,我的綠豆就種下了。
看著這壹盤綠豆,不知道他們明天真的會長豆芽嗎?我很期待!
2009年6月3日星期六將是晴天。
今天早上壹起床,我就迫不及待地想看看我的豆芽。
我看著還真不知道。第壹眼看到我就震驚了。我家的綠豆大部分已經開始發芽生根了,大概有3 mm長。多神奇啊!真的和我科學書上說的壹樣。它先發芽生根,不管根長在哪裏,下面都會長。
我還發現,有些泡過水的綠豆,根明顯比沒泡過水的豆子長,大概有7毫米長。綠豆在短短壹夜之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看它們長得這麽好,會渴,我就給它們澆水了。
嗯,真希望我的綠豆能快點長大,早點長成豆芽。
2009年10月4日星期日將會是晴天。
“哇!”今天早上去看綠豆的時候,我發出了壹聲尖叫。
我發現綠豆的根都是壹厘米長。當我掀開鋪著綠豆的濕毛巾時,壹些豆子的根竟然繞過了毛巾上的縫隙。我以為他們會死。沒想到,我媽跟我說:“這些豆子的根已經這麽長了,現在需要土把它們紮下去。”現在,他們視這條毛巾為糞土,想要生根發芽,自我修復。“我壹聽就明白了,他們把根纏在毛巾裏,不會死,而是為了長得更好。於是,我立刻下樓拿了壹把土,鋪在豆子上。
看著綠豆蓋著泥被子,我發自內心地覺得:“小綠豆好可愛,快長大吧!”
今天老師布置了壹個很特別的作業——種綠豆。回家後,我拿了壹個透明的塑料盒,倒了點水,然後在裏面放了綠豆。看到這些又圓又綠的綠豆擠在壹起,它們開始吸收周圍的水分,呼吸新鮮的空氣。我高興地對他們說:“綠豆,綠豆,快快發芽,快快長大。”為了讓綠豆自由生長,我把這盒充滿希望的種子放在窗臺上,對它們說:“長大吧,長大吧,過幾天我再來看妳們。”
65438+10月5日星期二天晴。
今天天氣很好,陽光照在窗臺上,特別明亮。我發現塑料盒裏的豆芽已經長到幾厘米長了,根上還長了很多細細的小根。它們就像伸入水中的觸角,最大限度地吸收營養。上面有兩片綠葉,像壹把剪刀壹樣鋒利,可見其旺盛的生命力。兩個豆瓣緊緊的抱著綠葉,像母親在呵護自己的孩子。
盒子裏的豆芽都長勢旺盛,樣子可愛。我註意到盒子裏的豆芽都是紫紅色的。我問爺爺:“為什麽市面上賣的豆芽是白色的,我種的是紫紅色的?”爺爺說:“因為我們把透明的盒子放在窗臺上,豆芽在生長過程中吸收了陽光,所以和在沒有陽光的桶裏生長的豆芽肯定是不壹樣的。”
從這次觀察中,我了解了豆芽的生長過程,學到了真正的知識。
今年我校為了爭創綠色學校,開展了以養花為主題的科技實踐活動,號召全校學生積極報名參加這次科技實踐活動。說起種花,我從小就喜歡玩壹些花花草草,總是愛不釋手。所以這次聽說學校要開展這樣的活動,我好開心!我是班裏第壹個報名的,也許是受我的影響,班裏很多同學也報名參加了這個活動。後來我和班裏其他六個同學分到了同壹個組。在我們組指導老師沈老師的帶領下,大家高高興興的開始了養花的活動。時光荏苒,轉眼間五個多月過去了。老師說我們的探究實踐活動也該告壹段落了。下面我們來回憶壹下研究過程和收獲。那我就以日記的形式向大家匯報壹下我那壹批學生在花卉栽培活動中的壹些研究和收獲吧!
2007年6月4日,星期壹,陽光明媚。
種花前的準備
“我終於可以種花了!”我心裏嘀咕:收到學校通知快壹個多星期了。沈老師終於叫我們開會了!中午,沈老師把我們組的同學叫到實驗室,說要開個會,安排花卉栽培的相關事宜。當我們到達實驗室時,沈先生已經在那裏等我們很久了。他告訴我們,“我們的養花活動要和科學課的學習結合起來。我們曾經在三年級學過“植物的生命”這個單元。課後,大家都來種花,親身實踐學習科學,體驗植物生命的神奇力量。只要妳好好學習,和齊新壹起努力,持之以恒,相信妳壹定會有所收獲,有所收獲。聽了沈老師鼓舞人心的話,我心裏暗下決心:這次壹定要種花成功!
沈老師還跟我們說,這幾天學校在買花種,估計要過幾天才能真正種花。他還和我們討論了種花前應該準備些什麽。最後要求我們每個人準備壹個大花盆和澆水工具(可以自己做),收集壹些細小松散的幹泥,用塑料袋帶去學校。會議壹結束,我們組的同學就準備分頭走了。
6月11日星期壹,天氣晴朗。
向日葵播種
壹周很快就過去了。今天午飯後,沈老師來告訴我們:我已經買好了花種,拿著妳準備好的東西,快來實驗室!聽到這個消息,我們氣喘籲籲地三步並作壹步跑到實驗室。沈老師還告訴我們,我們組要種的花,學名是向日葵,學名是半枝蓮,學名是馬齒莧。如果妳想了解更多,妳可以自己在網上搜索。他壹邊說著,壹邊小心翼翼地從壹個透明的小塑料袋裏掏出壹顆比油菜籽小得多的葵花籽,給了我們每人10。“哇,這麽小!”大家異口同聲地喊了出來。“是啊,雖然小,但是這些花都是國外進口的,價格也很貴!”沈老師說:“所以妳要更細心地照顧她!”
在沈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這群同學先去食堂找了些煤渣鋪在花盆底,然後在煤渣上放上松散的幹泥。有同學帶的泥不夠細,沈老師就讓他們先用磚頭把泥敲壹下再放。不能有壹絲馬虎!放入約12 cm的細幹泥。沈老師說,播種前要撒些水把泥土泡透,種子間距要均勻。我們先灑水,然後把向日葵的種子均勻地撒在濕泥上,再在種子上蓋壹層薄薄的細幹泥。花盆邊上貼了壹個標簽,上面寫著:植物名稱、播種時間、播種者、學校。最後,我們把花盆放在窗臺下能曬到太陽的地方。
終於播完了,大家面面相覷。有的同學額頭上有汗,有的同學做了個大鬼臉,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雖然感覺有點累,尤其是敲泥巴的工作最辛苦,但是幾個男同學都很樂意幫助我們。所以我們還是很激動的,都希望自己種下的葵花籽早點發芽。“妳可以回去,以後每天都來看看,上面的泥很幹的話就撒點水。”沈老師說。走的時候,我沒有回頭看我的花盆。
6月18日周壹多雲。
向日葵發芽了!
從播種的第二天開始,每天中午,我們都會來到實驗室的窗前,看看自己種下的那盆種子是否發芽了。
壹天過去了。
兩天過去了。
……
轉眼幾天過去了,每次總是抱著希望去,失望而歸。“會不會是我給這些種子澆水太多,把它們弄死了?”“我的可能是幹的?”“也許種子根本不能發芽?”.....大家七嘴八舌地擠進沈老師的辦公室,沒完沒了地問。“這些種子應該沒問題。我們是從正規的花卉公司買的!前兩個假設是可能的...總之別急,耐心等幾天。”在沈老師的安慰下,我們只好依依不舍地離開了辦公室。
“發芽!發芽了!”前天中午,我們組的壹個同學楚笛的哭聲吵醒了我和其他幾個同學。我們急忙去看,卻看到他的花盆中間有三棵綠色的小苗。每棵樹上的兩片小葉,在陽光的照射下,綠綠的,讓人羨慕。看看其他幾個同學和我的花盆。播種已經八天了,花盆還是那麽光禿禿的,讓人難過。我們又去問了沈先生。沈先生仔細看了看,說,可能是他那盆種子上蓋的土層薄吧。同學的盆可能澆水太多,澆水工具的孔太大,已經把泥沖出了小洞!我聽了這話,心想:都怪自己怕種子幹死,播完第二天就偷偷撒了些細泥在上面。好擔心啊!
過了兩天,今天中午,我看到我播下的種子也發芽了,突然從土裏蹦出來八棵樹!我在想:也許我鋪的土層是最光滑的?這壹次,我的心思終於有了回報。沈老師還誇我工作好,我好開心!我用三角尺量了壹下花苗的長度,最高的有0.5厘米。可惜有兩個學生的種子沒有發芽。沈老師說:“過兩天不發芽,估計就不發芽了,要不然就要等已經發芽的芽長大了,從其他同學的盆裏分了。每個人都應該互相幫助!“淩文怡,妳願意嗎?”我當時真的很舍不得,但是想到老師說過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我猶豫了壹下,但是還是爽快的答應了。沈老師笑著朝我點點頭。
6月25日周壹晴轉多雲。
花卉苗期研究與管理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種下的向日葵也在壹天天長大。可惜老師給了我10的種子,只鉆出了八顆苗,老師讓我給壹個沒發芽的同學四顆(可能水太多了),只剩下四顆,我就更加珍惜了,把這些苗當成了我的心肝寶貝。從發芽那天起,沈老師就要求我們及時記錄花苗的高度,每周測量壹次高度變化,直到第壹個芽出現,把太陽花的生長高度變化繪制成折線圖。老師讓我們分析這幅畫。從圖中我們發現,從發芽到第壹個芽出現的兩個月時間裏,高度生長變化先快後慢。我們組的同學經過討論和查找資料,終於知道了原因:原來,太陽花在剛萌芽時從根部吸收的水分和養分,經過光合作用,用於它的生長和高度,而到了旺長期,開始積累營養芽,所以它的生長開始變慢。通過在網上搜索資料,我們也知道了壹些科學常識如向日葵的生活習性:
“向日葵學名半枝蓮,別名牡丹、芍藥、大花馬齒莧、向日葵,俗名‘長生不老’。它是馬齒莧科和馬齒莧屬的壹年生草本花卉。株高10cm ~ 15cm,莖匍匐,多汁,疏毛。葉互生或星散,長約2.5厘米,肉質小棒狀。花單生或簇生於枝頂,每枝1至4朵,單花直徑約2.5至4厘米,單花或重花。顏色有白、黃、紅、粉、紫、橙,有多種復色和雜色;向日葵原產南美、巴西等地,中國各地均有栽培。溫暖但不耐寒,是壹種強陽性植物。栽培地必須光照充足,晴天中午開花。其他時候,光線弱的時候,花往往是閉著的或者沒有完全開放。近幾年培育了全職開花品種,對日照沒有要求。抗旱,避雨澇,對土壤要求不嚴,而排水通暢的疏松肥沃的沙質土壤最好。適應性強,能自播復制。水肥適中,無特殊要求;可采用播種或扡插繁殖。4月中旬,氣溫要在20℃以上。苗床應選用砂壤土,整地要細平,澆水。待水完全滲透兩小時後,先用細土填實窪地和裂縫,然後在床上均勻鋪壹薄層細土。水浸泡在細土裏後,葵花籽要用幾倍的細沙混合均勻播種,並蓋上土,使種子看不見。播種後不要澆水。幹燥多風的時候可以蓋上蘆葦簾或者薄膜保暖保濕。壹般7天到10天出苗。當幼苗長到3厘米至4厘米高時,將裸露的根部分成幼苗種植。植株行距為10 cm× 10 cm,2個月左右開花。大苗也可以裸根移栽。扡插繁殖,在生長期,幼枝可隨時采摘,在露地或花盆中扡插,成活後不久即可開花;盆栽向日葵可以用腐殖質含量高的老盆土種植。日曬消毒後,加半砂壤土,加少量腐熟有機肥。整個生長期都要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盆土不宜久濕,宜濕宜幹。壹般不需要施肥。”(註:以上信息來自互聯網)
了解了這麽多信息,我就在想:怪不得沈老師叫我們讓它曬曬太陽,不要澆太多,要澆“不做就澆透”!原來這裏是有科學道理的。
7月9日,星期壹,多雲。
暑假到了,老師讓我們把向日葵搬回家繼續加強管理和自主研究,及時電話向老師匯報“最新進展”。在家裏,除了嚴格按照老師的指示和資料,每天還要看幾次陽臺。下雨的時候,我就趕緊把它拿進我的房間,因為老師說向日葵最怕下雨。有壹次去舅舅家做客,臨時離開的時候還不忘跟父親說,如果土幹了要幫我給花苗澆水。在我的精心呵護下,我花盆裏的四朵向日葵現在已經變得郁郁蔥蔥,郁郁蔥蔥。
八月六日星期壹將會是晴天。
啊,多漂亮的向日葵啊!
今天早上,我起床後做的第壹件事就是去陽臺看我種的向日葵。“啊?有花有骨!是真的。”我看見在最厚的肉質小棍狀綠葉和莖的葉腋之間有壹朵粉紅色的大花骨朵。(見左圖)附近幾根嫩綠的樹枝頂端也出現了幾朵小花和骨頭。
我趕緊用電話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沈先生。老師說那叫花苞,過壹兩天就會開花,讓我拿相機去拍。我聽了之後太激動了!我給父親打電話讓他給花拍張照,我急切地盼望著它馬上開花。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閉上眼睛,默默祈禱,仿佛眼前出現了壹片五顏六色的花的海洋...
8月9日星期四將是晴天。
“打開!它開了!文汶,快來看!”今天早上,我還在睡懶覺,被爸爸的電話吵醒了。我跳下床,跑到陽臺上。昨天的大花蕾已經變成了紅色的太陽花,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我纏著爸爸再給它拍壹張照片。看,這是個好鏡頭,對吧?
8月13日周壹多雲。
第壹朵花開了四天了,我的花盆裏已經出現了八九朵五顏六色的花。哦,不對,準確的說應該有四種顏色:粉色、橙黃色、乳白色、紅斑粉色。好像來到了壹個五彩繽紛的小花園!
……
8月18日星期六天氣晴朗。
以後的每壹天,我都會去看那些美麗的花。很久以後,我發現了壹個秘密:這些花早上醒來的時候還是花蕾狀,太陽壹照,幾分鐘後就都開了!當太陽被雲擋住或落下時,它們又都開始閉合。我在想,也許這就是它又叫向日葵的原因。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沈老師,沈老師誇我愛動腦,會自己研究問題,有點像小科學家!聽了這話,感覺像吃了蜜,甜。我更喜歡學習了,我又在想,為什麽太陽花壹有太陽就開,沒有太陽就閉?老師說,這個問題妳自己去研究吧!我翻了很多書,在網上搜了很久,還是沒有找到答案,但是我並沒有氣餒。我暗暗決定,以後的學習壹定要研究這個問題。沈老師說,我等妳研究回答!
記得有壹次,我們壹家人出去玩了壹個星期,沒有人給向日葵花澆水。由於暑假天氣炎熱,回到家,我看到花盆裏的泥土已經開裂,壹些花和葉子已經枯萎。我很難過。我懷著壹線希望澆花。沒想到幾天後那些花又復活了,開心極了。看了資料,才知道原來向日葵生命力很強,能抗旱。難怪它還有個俗稱“死不了”!
9月3日星期壹將是晴天。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又開學了。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向日葵帶到學校。哇!他們的花開得多好啊!沈老師給這些花拍了很多照片,和我們商量給每張照片起個好聽的名字!
看,師生們的辛勤勞動終於贏得了花兒的微笑:
花不開也會開。
朝天小號
白雪公主
有些人喜歡熱的
壹場獨特的演出
有些人喜歡熱的
可惜我們組兩個同學的向日葵死了。沈老師問原因。估計壹個是他澆花澆多了,壹個是他在雷雨的時候忘記收花了。老師說我們的向日葵雖然能抗幹旱,但是最怕被暴雨洪水淹了,會爛根死掉。
9月17日周壹晴。
向日葵結種子!
以後的每壹天,我們都會看到太陽花不斷的綻放,花盆裏已經是壹片花的景象。有的花在開花四五天後已經開始慢慢雕謝,有的枯萎後結出了小果實,有的枯萎後沒有結果。原因是什麽?我們問過沈老師,老師說太陽花有雌雄之分,只有授粉的雌花才能結果。原來如此!這些水果剛開始是綠色的,五六天後慢慢變黃,大概十幾天後變成褐色。9月15日,我摘了花盆裏第壹個成熟的水果。當我觸摸外殼時,它裂開了。裏面有壹些黑色的種子,比油菜籽小七八倍。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們收集起來,放在壹張白紙上。多少!壹個果實裏大約有三四十粒種子。幾天後,成熟的果實越來越多。有些水果熟了,我忘記去收了。它們會自己裂開,把種子撒在花盆裏。
165438+10月15周四天氣多雲。
我們種的向日葵花期真的很長。它們在八月初開始開花。壹批花枯萎了,兩三天又壹批開花了。直到現在,已經快11月中下旬了。我的花盆裏還有壹些霜後盛開的花。現在我已經收集了很多種子。我想把它們曬幹,好好保存。我還打算把其中壹些送給我的朋友、家人、親戚和老師。明年春天,我想和父母壹起種更多漂亮的向日葵,把家裏裝飾得更漂亮。與我的同學和老師壹起,把我們的校園裝飾成壹個美麗的大花園!
2007年10月28日
評論:
小作者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了這次以校內養花為主題的科技實踐活動中。我以日記的形式真實地記錄了我的小組的研究。字裏行間都是作者愛花的真情流露,看完真的很感人。
總之,整個養花的科學實踐,讓孩子經歷了壹個種花、養花、護花、收孩子的過程。就像老舍先生說的,有喜有悲,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要勞動,又要長見識。讓他們真正體會到養花的樂趣,幫助他們逐步養成愛護花草、珍惜環境的行為和習慣;通過觀察向日葵的生長過程,加深了他們對植物生命的科學知識和認識,也讓他們像科學家壹樣,體驗到獨立探索植物生命的過程,從中體會到生命的價值;在欣賞和感受花的美的同時,也受到美的影響;在小組的合作交流活動中,實現了科學探究與人文藝術性的有機結合。通過這個課題的研究,最終達到了壹個“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有點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