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安徽真的落後於浙江嗎?

安徽真的落後於浙江嗎?

落後多遠?僅從人均GDP來看,安徽是浙江的三分之壹左右,而從實際收入來看,這個差距可能擴大到十倍,或者安徽和浙江的差距在二十年左右。那麽我們來問壹下是什麽造成了這種差距。眾所周知,數學上,壹切都遵循正態分布,也就是說,各地經濟發展水平自然會有波動,有高有低,這並不奇怪。如果我們碰巧抓到壹個高的和壹個低的,當然就大不壹樣了。但如果樣本足夠放大,安徽6000萬人,浙江4000萬人,由於隨機原因,出現這種差距的概率幾乎為零。換句話說,決定兩地經濟水平的,必然有某種內在的必然原因。

兩地先天條件。這裏說的是廣義上的先天條件,既包括自然地理,也包括歷史政治。壹、自然條件概述。安徽654.38+0.4萬平方公裏,浙江654.38+0萬。安徽平原居多,南部也有壹些山區。浙江多山,北方少平原。人均耕地安徽多,浙江少。資源方面,安徽有煤,是江南各省(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廣東、廣西)總和的兩倍多。繁昌地區還有鐵礦,銅陵地區有銅礦,其他都不太重要。浙江幾乎沒有什麽重要的礦產,但舟山盛產漁業和少量山貨,其他都不重要。第二,國家投資的建設,不能算對安徽的特殊照顧。相對於東北和上海,還是比東南沿海好很多。重點是淮北的煤礦,馬鞍山的鋼鐵,銅陵的有色,安慶的石化,蚌埠和蕪湖兩個輕工業城市。而且,科教基礎為零的合肥,已經成為全國四大科教城市之壹。對於浙江來說,重點投資在寧波,壹個是和寶鋼的北侖港合作,壹個是鎮海煉油廠,是全國最大的。而杭嘉湖地區只是依靠解放前的壹些紡織工業的基礎,很少有新的建設。對於杭甬線以南的浙江大部分地區來說,貧窮和貧困壹直持續到上世紀80年代。就鐵路而言,安徽擁有華東地區最密集的鐵路網(今天也是如此),有京滬、京九、淮南、童寧、皖贛等幹線和眾多支線。

浙江只有滬杭、浙贛、杭甬線,其他為零。兩地修建的地方鐵路,合九鐵路和金溫鐵路不算在內。第三,從國家政策支持來說,兩地從來都不是國家最看重的地方。改革開放前重點是東北和三線建設,沿海是上海。改革開放之初,浙江在四大特區中並沒有份額。後來作為沿海開放城市,浙江有個寧波,安徽沒有。後來國家對浦東傾註了心血。浙江雖然近,但總體上得到的少,吸收的多。比如寧波港換成了壹個莫名其妙的洋山港,這個地方原來是浙江的。浙江民企崛起的時候,大部分資本都是自己籌集的,並沒有從上海得到什麽實際利益,但是做大之後,很多都被上海挖走了。安徽雖然與所謂的長江三角洲壹衣帶水,但受益非常有限。當初奇瑞拿不到出生證,被免費分了壹部分股份給SAIC,起步困難,但是做大之後,上海人又想打他的主意。港商大舉投資珠三角,浙商進軍江西,但江滬對鄰近貧困的安徽並沒有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從這個角度來說,兩個地方都不幸運,只能靠自己的努力爬起來。但是為什麽有的起來有的不起來呢?文化應該是最關鍵的。

什麽是文化?說到文化,有人想到大劇院上演的天鵝湖,有人談到歷代某地科舉狀元村,有人談到幾百年前在土裏挖出來的瓶瓶罐罐,有人務實,認為大家不吐槽,紀律就是文化,也有人說要多建學校才有文化。本文所指的文化與這些無關。什麽是文化?與物質相比,人們擁有的叫物質,人們認為的叫文化,還有高樓大廈,金銀財寶,靚車美女。這是物質。雖然我壹無所有,但是我想上進,我想出人頭地,我想努力,這就是文化。說到底,壹個地方大多數人的當下思維決定了這個地方的文化面貌。那麽安徽人和浙江人在想什麽呢?假設妳抓到壹個閉著眼睛的安徽小孩,問他想幹什麽?十有八九,如果他是農村人,他會說我要出去打工,然後掙錢蓋房子娶老婆。如果妳是城裏人,大部分人會說,我要好好學習,然後上大學,然後去上海,然後去大公司上班。如果是浙江,代表的想法就是想做點什麽,可能是澡堂生意,兔毛生意,但是壹直想創業,想當老板。

當然不應該。我的粗淺想法寫如下:第壹,安徽有廠礦的大城市很多,而且分布均勻,分布密集,對周邊農村形成了不好的示範作用。比如上世紀80年代,阜陽的農民大概都有親戚在淮南淮北的國有煤礦工作。他們看到那些親戚能在國企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所以向往。所以地區整體文化氛圍傾向於鼓勵孩子讀書,當兵或者招工人,能進城就不錯了。當然也有少部分人最終能考上,但大部分人都把精力、金錢、時間浪費在這上面。所以安徽很多農民不惜贈送相當於全家十年收入的禮金。但為了兒子能通過當兵體檢,還有很多人奮鬥了很多年,卻能夠轉業。反觀浙江,人們生活在貧窮的山溝裏,看不到什麽大城市。就算有,也都是浙江破舊的小城市因為國家長期沒有給予基礎投入,沒有大企業進入,所以從壹開始就對進城不感興趣。還不如轉身想想怎麽賺錢,壹不小心他們就成世界第壹了。第二,壹個安徽的馬平川有利於文革、大躍進等對當地文化的破壞和毒害。在1949-1976年這個特殊時期,很多不良思想在安徽得以廣泛而深入的傳播,包括:官本位,壹人得道,雞犬升天,政治掛帥,部門本位,很多披著馬列主義外衣的傳統思想殘余在安徽得到了深入的普及,於是安徽出現了壹批典型。而浙江是個被拋棄的地方,中央基本懶得管他,也不給他錢,只是思想上抓得沒那麽緊。所以浙江很多人在山裏過著沒有孩子的生活。條件壹好轉,留下來的先進思想就會破繭而出,洶湧澎湃。所謂禮是問野。就是這個原因。三、第壹個補充,安徽人想進城,哪裏有需求,哪裏就有市場。安徽同級的官方油水應該比浙江大很多(註:本文討論的是80年代,因為兩省分道揚鑣,應該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壹方面安徽人想進城的比例比浙江高,另壹方面安徽農民的基本收入應該比浙江高。所以浙江的官員不貪,即使遇到壹個,也窮得刮不起,所以長此以往,官員就弱了。而安徽,壹個有點權力的小官,也是利潤驚人,所以打死也要當官,這也加劇了我前面說的安徽精英棄商從政的惡性循環。

安徽的希望不在於國家對安徽的發展,不在於壹個安徽人能出來掌權,不在於所有外地的安徽人才都能回來為家鄉服務,不在於安徽合肥蕪湖或者阜陽,或者別的什麽地方都做得好,不在於安徽省建了更多的大學,不在於安徽人可以不吐不快的讓座, 在於安徽能有壹個現代的包青天,而在於所有安徽人都想當老板。 當然,想法和現實可能是兩回事。其實,安徽文化的糟糕狀況是客觀事實。不可能壹下子超過浙江,甚至未來也不可能超過浙江。只有兩者才能發展到相當的程度。然而,目前,安徽的希望在哪裏?在於那些流浪漢,註意,不是農民工,不是那些在蘇州園區或者外高橋打工,月薪幾百塊的小姑娘。他們註定沒有未來。又不是那些安徽假洋鬼子天天坐寫字樓說外語,對安徽貢獻不大。

  • 上一篇:企業的未來規劃怎麽寫?
  • 下一篇:如何制作人力資源分析報告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