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利潤”是衡量企業績效的重要指標,其計算方法是用公司利潤除以員工總數。壹般來說,人均利潤越高,員工的生產率越高,對企業的貢獻越大。
日前,商業資源公司Expert Market分析了《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100家最賺錢公司的數據,發現雖然上壹財年利潤超過455億美元的蘋果公司最賺錢,但如果按人均計算,每位員工創造的利潤為393853美元(約合人民幣258萬元),在所有公司中降至第七位。
哪家公司排名第壹?什麽行業的人均利潤特別高?哪些中國公司上榜了?讓我們看壹看。
世界上最賺錢的20家公司?四個來自中國。
根據專家市場,美國抵押貸款巨頭房利美排名第壹,人均利潤654.38美元+0.759萬美元。另壹家抵押貸款巨頭房地美(Freddie Mac)排名第三,人均利潤為654.38美元+0.306萬美元。80後可能還記得,2008年的次貸危機,就是源於信用不足的大量貸款(即次級貸款)。現在看來,這兩個機構都做得相當不錯。
生物制藥公司Gilead Sciences排名第二,人均利潤超過654.38美元+0.5萬美元。
在很多人心目中,互聯網公司是最賺錢的。但這份榜單的前三名都來自更傳統的行業——抵押貸款提供商和制藥公司。平均分配給每個員工,排名第四的臉書的平均利潤為599307美元,不到第三名的壹半。這是因為臉書擁有超過65,438+07,000名員工,幾乎是僅有5,982名員工的房地美的三倍。
此外,在這份榜單的100個席位中,有30家公司(包括銀行)來自金融行業,排名第壹的是第十的高盛集團。
可以看到,10強公司中,有8家是美國公司。前20家公司中,12是美國公司,其余8家公司中,中國公司4家,澳大利亞公司2家,日本公司1家,英國公司1家。在中國20強企業中,臺積電、騰訊、浦發銀行和興業銀行分別排名第9、14、16和第20。
值得註意的是,曾位列《財富》世界500強榜單首位,同時也位列“最賺錢公司”榜單前20名的沃爾瑪,在這份榜單中直接跌至第99位——因為其230萬員工規模過大。
據Business Insider報道,在2017年的財富世界500強公司中,有32家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是女性,但就人均利潤而言,排名最高的公司是薩弗拉·卡茲領導的甲骨文公司,排名第55位。
人均利潤是個好指標嗎?
什麽樣的公司是成功的公司?規模大,收入高,市場占有率高,利潤高,人數多,市值高...其實有很多標準。但如果有A和B兩家公司,A公司的總利潤比B公司高,但因為員工多,人均利潤比B公司少,如何判斷誰更成功?
例如,根據公開信息:
騰訊第三季度凈利潤2017174萬元(人民幣,下同),員工人數(截至2017年8月)為40678人,粗略計算人均利潤42.2萬元。
2017年第三季度,阿裏巴巴凈利潤17404萬元,員工73780人(截至2017年6月),人均利潤大致為235900元。
陌陌2017第三季度凈利潤為518萬元,而員工人數只有985人(截至2017年3月底),人均利潤大致為525900元。
雖然阿裏同期人均利潤低於騰訊,但其實在大眾眼裏,兩者還是不分家的。有意思的是,如果只看人均利潤,比前兩位小很多的陌陌似乎比阿裏和騰訊的賺錢能力更強。但是妳能斷言哪個公司的員工能為公司賺更多的錢嗎?
還是人均利潤是個好指標?
20世紀30年代初,美國數學家C.W.Cobb和經濟學家Paul H. Douglas用壹個著名的數學公式表達了產出與投入的關系函數,即Cobb-Douglas生產函數。公式中只有兩個變量,壹個是勞動力,壹個是資本。也就是說,與產出密切相關的因素有兩個:勞動力的投入和資本的使用,勞動力和資本* * *都決定產出。並且根據生產過程中勞動和資本的相對強度,可以將產業分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本密集型產業。
因為決定產出的是勞動和資本,也可以說勞動和資本的投入和效率決定了企業的利潤。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如果增加資本的投入,保持人力的投入不變,會帶來壹定程度的利潤增加,同時人均利潤也會增加;但如果只增加人力投入,保持資本使用總量不變,這種情況下,雖然利潤總額會增加,但會分配給更多的人,人均利潤也可能增加,也可能不變甚至減少。
基於以上分析,已經指出人均利潤不能解釋人們生產效率的差異以及產生差異的原因。即使不考慮企業的管理、企業文化對生產效率的影響等諸多因素,企業的生產方式(勞動密集型還是資本密集型)和員工對資本的人均占用也會對人均利潤產生很大的差異。用人均產出或人均利潤作為衡量“掙錢能力”的指標,其實是值得商榷的。
我們可以比較同壹業務類型的人均利潤水平,比如不同支行之間的小額貸款信貸員人均利潤是否有差距,差距的原因是什麽,就像比較兩個蘋果哪個更好吃壹樣。
但是,我們不能拿兩個不同類型的企業,同類型的企業,不同主業的企業,甚至壹個企業內部不同部門的人均利潤來比較,就像我們不應該拿蘋果和橘子,螞蟻和大象來比較哪個更好吃壹樣。
壹是無法比較,二是即使比較後有所謂的結果,也只會產生誤導,失去實際意義。